21年燒草取暖,王寶柱奇黑無比 內蒙古晨報記者 胡紅波攝影
王寶柱就在這里住了21年 內蒙古晨報記者 胡紅波攝影
王寶柱在炭灰里埋頭睡覺 內蒙古晨報記者 胡紅波攝影
71歲的母親每日給兒子送飯 內蒙古晨報記者 胡紅波攝影
內蒙古晨報報道 (記者 王豐) 二十多年前,卓資縣的王寶柱因中考失利和打工摔傷患上精神病,時常對村民施暴并多次拆毀自家房屋。父親隨即病逝,母親無奈下給其戴上手銬腳鏈,讓其住在沒有房頂的破墻里。二十多年來,母親與他相依為命,每天給他送去飯食……
21年的鐵鏈生活
71歲的丁轉云不知道她和最親愛的兒子誰先和誰告別,但現在她有一個堅定的想法:一定要活下去,在這場不幸的塵世之旅中,她一定要陪伴兒子多呆上一刻。
如果沒有被打斷,在每一個來訪者的面前,丁轉云都會如祥林嫂一般,在絮絮叨叨的述說之后開始流淚。她會告訴別人自己的兒子王寶柱21年來是如何戴著手銬和腳鏈,猶如野人一般在這個破房里生活。不分春夏秋冬,酷暑霜寒,他就披著一塊破布。
2月中旬,內蒙古中部氣溫降到有史以來最低的零下20多度。在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的一個偏遠山村,在村東一個無人居住的破院內,一間沒有房頂的三堵矮墻里,每天傍晚都會冒出一股輕煙,如果沒有這點煙,誰都不會知道這里還居住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寶柱。
20多年前,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此后就在這里安家落戶。王寶柱見到不認識的人,就將頭扎進被他拆掉的煙囪內,肚皮朝下、雙腿一跪蜷縮成一團。他在做這些動作時,鎖在手上和腳上的鐵鏈子時不時發出響聲。
一陣寒風吹過,他打了個冷顫后,將掛在身上惟一能御寒的那塊破布抖抖,發出悲戚的聲音:冷啊冷。這種聲音迅速刺痛站在一邊的母親丁轉云,她的眼里立即潸然淚下。
“柱柱,誰讓你打人呢?媽也不想給你戴上鐵鎖和腳鏈呀。”丁轉云用衣角擦了下眼淚喃喃道,“媽也想給你穿衣,讓你過正常人的生活,可媽又無能為力……”
王寶柱的頭發有一尺多長,像毯片一樣粘結在一起,由于常年以燒草取暖,渾身上下被熏成黑色,只有眼球還是白的。
12月13日早晨8點半,記者陪同丁轉云來給王寶柱送飯。悄無聲息地走到他所謂的家里時,他還在熟睡。
在這個“家”里,除了他就是一小堆秸稈和一個盛水的壺。不知是他睡醒了還是夢中聞到了飯的香味,冷不丁地一下爬起來并說“飯來了。”他母親一遞,他接過后便跪在那里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記者看他轉過頭后,給他拍了幾張照片,后來他把頭埋得更低了,吃完飯后再也不轉頭了。
丁轉云告訴記者,兒子王寶柱每天點火取暖后將柴灰抹開,然后就趴在柴灰上睡覺。有時半夜凍醒后,自己用紙卷點煙絲點燃猛吸一口,然后繼續睡覺,由于衣不遮體,他常趴著睡覺,以致于見了生人后迅速趴下,這也體現了王寶柱還存在理性的一面。
中考失利打工摔傷
王寶柱21年鐵鎖腳鏈的生活著實讓人同情,但在同情之余我們不禁要問,他是怎么患病的?癥結究竟在哪里?丁轉云告訴記者,中考失利,再加上外出打工受傷可能是導致他患病的重要原因。
王寶柱很愛讀書,上了初中以后,他的求知欲顯得更加強烈,他對城市充滿了向往。
1982年7月,初中畢業他報考的是中專,因當時教育制度正在改革,雖然義務教育已經開始實施,但讓人尷尬而無奈的是,農村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不少人處于貧困中,王寶柱就是在這座獨木橋上被命運挫敗的。
這一年七月的太陽將他剝蝕得支離破碎,當他獲知自己以幾分之差惜敗在中專校門外時,他收拾好三年初中的學習和生活用品,郁郁寡歡地回到村中。他心中還有夢想——復讀。可是由于家窮,已經供不起他繼續讀書,王寶柱干了幾天活后,和村里本家的舅舅商量著到城市里打工。但這一切不僅沒給他帶來幸福,反而是更為沉重的打擊。
幾個月后,他跟著舅舅來到呼市,在城市邊緣的工地打工。一次在高空作業時王寶柱不幸從架子上掉了下來,一條腿摔傷。
屋漏偏遇連陰雨,他回到卓資縣醫院開始治療。經過治療后他的腿好了,但母親在這時發現他的精神出了問題,總是一個人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