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加坡建交不久,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總統黃金祥應邀來華訪問,下榻在釣魚臺國賓館。這些華人后裔的飲食習慣,依然保持著民族特色,對西餐不感興趣。
隨從訪問的工作人員向總廚師長建議:早餐最好來點油條、豆漿、豆腐腦、小咸菜。這是中國普通老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飯。他們在華十幾天的時間,每天早餐都要求吃那些東西,還不住嘖嘖稱贊,總廚師長心里說:“這些外賓比中國人還好打發。”

日本的幾位首相,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竹下登、中曾根康弘和海部俊樹都十分鐘情中餐。尤其是海部俊樹,對我國的中藥膳食垂慕已久,到1991年訪華,特意要求安排一次中藥膳食。還有許多日本客人,小籠包子和手工水餃吃起來如風卷殘云,對手搟面、元宵、年糕、煎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也很感興趣,有時還要求帶一些回去給兒女們嘗嘗。
1971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實現了中美兩國關系的正常化,這在當時是震驚世界的大事,周恩來總理親自設宴招待。當時中國還很貧窮落后,好多老百姓都吃不飽肚子。對國宴吃何物感到神秘,他們憑著主觀想象瞎猜,也就引出了許多傳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老百姓對美國人有抵觸情緒。
當時,周總理給外交人員下達的命令是“熱情大方,不卑不亢”。當然也包括飲食招待,也就是說,讓尼克松吃什么,本身也是一種政治態度。20多年過去了,人們的議論和猜測已成為歷史的笑柄,我們不妨把當年宴會上的菜單轉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