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特色餐廳大全(四)
2006-01-26

京城特色餐館大搜羅 

好吃不貴,享受好味。京城的美食家們根本不會奔著酒店的聲勢,他們有天生的好嗅覺,像女孩子們淘衣服一樣,即使是偏遠小店,只要有精品便不會錯失機會,他們發現的好去處也一定不會有錯。  

★壇根院食坊:京味文化館子  

  地壇東門外,售票處北側。小路上的人力洋車免費把您載入 “壇根院食坊”。這里,可謂是京派餐廳的代表。不小的院落里,紅燈高掛,高檐敞窗。屋門口的老爺子,著棉布大褂抱拳相迎,立時讓您不得不贊嘆老北京好客真誠的那股熱情勁兒。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麻豆腐、豆汁、焦圈、菜團子,王致和的臭豆腐就窩頭,老北京的家常吃食俱全。這里每晚730都有京劇、雜耍、相聲等曲藝表演,來這兒主要是看個熱鬧,體驗一下熱鬧的京味文化。  

★家鄉菜.COM:各種風味家常菜  

  北三環馬甸橋西北角。能想到的各種流行的家常菜,魚頭泡餅、泡椒鳳爪、各式家常小炒,不勝枚舉。向您推薦這里除了因為它價錢公道,貼近工薪,環境布置也透著巧心思。說到樸實而精細,您來道 “功夫菜”——涼拌白菜絲。說它是“功夫”絕對是出于佩服。  

★杭州樓外樓北京店:西湖名菜  

  朝陽門內北小街,東四六條東口路南,陸軍總院西門斜對面。據稱在這里建店是為了滿足駐京辦事處的需要。店堂裝修滲透著西湖風水,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東坡紅燒肉、脆炸響鈴 ……名菜自不必多言,連服務員都是杭州本店里調來的能手。席間,吳儂軟語與您娓娓道來西湖的水、杭州的美,恰似身在西湖觀勝景、品佳肴。勸您就別遠眺了,舉頭望窗外,不見了三潭映月——因為,咱還在京城呢!  

★茶馬古道:云貴菜  

  東四環朝陽公園橋西南角路邊。就沖這店名,您琢磨去吧!云南、四川、西藏間古老聞名的貿易通路,搬到科技時代的都市做招牌?!那韻味,絕不是昔日天橋、大柵欄的繁華嘈雜所能包含的。大概因為店主是畫家吧,從簡約派的門面,到古樸別致的招牌,這里藝術氣息特別突出。  

★剛記廣州海鮮:廣式海鮮  

  在勁松東邊平樂園有個剛記廣州海鮮,很正宗的廣州菜,排檔式經營。大大的魚缸呈墻面式排開,游水海鮮您就挑吧:大連鮑 28/只,扇貝3元/只,基圍蝦38/斤。位于北工大西門所在的那條街,平樂園路口東南角,很明顯的,東北角是福成肥牛。  

★孔乙己酒店:紹興菜  

  東四路口向北路東 “孔乙己酒店”,聽名就知道經營的是紹興菜。白墻、黑柵欄木窗,在這片以“銀街”聞名的都市商業街區里顯得格外低調。進門來卻別有一番滋味。迎頭是魯迅先生半身塑像,下面零散擺放著一些先生的著作。  

★三里屯安吉兒餐廳:意大利風味  

  三里屯酒吧街北段路西。我首選的意大利餐食所,真的好吃又便宜。意大利特色面食花色品種豐富,價格均在 2030元之間。這里還全天提供免費的“沙拉”,包括:生菜、西紅柿、黃瓜、甜玉米、青椒、洋蔥等常見沙拉配料,配有蛋黃醬、油醋、千島等調味汁。意大利著名甜品“提拉米蘇”也很地道,但價格不菲。  

★傻兒火鍋:成都火鍋  

  東四環紅領巾橋西北角,成都傻兒火鍋,長年免費供應瓶裝啤酒。扎啤一元一扎。免費啤酒,鍋底一律 18元,羊肉、牛肉一律5元/盤。這里的單間很普通,價錢一樣,沒有消費限制。  

★呷呷:臺灣火鍋  

  在崇文區新世界商場、西單明珠商廈、莊勝崇光百貨、甘家口大廈等商業場所都有分店。不收鍋底錢,關鍵是他們那兒調的醬很是地道。每個店的人都很多,去晚了就得排隊

 

 

京城老字號 

小腸陳(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簡稱鹵煮,是北京的一道傳統小吃。其主要原料是豬腸、豬肺和干豆腐,用大鍋鹵制,一般要在清早就開始“鹵煮”,快到中午吃飯時間,加入戧面做的火燒,待到火燒邊軟,即可食用。鹵煮火燒比較在意的,一是豬腸豬肺一定要洗的干凈,一是火燒一定要戧面的。如果上述兩條做不到,那么或是有異味,或是火燒會被煮爛,而無法食用。和北方多數的飲食一樣,鹵煮火燒以味兒厚見長。在鹵制過程中,加入大量的作料。在食用中,可根據個人口味,適量的放辣椒油、蒜汁、醋,以及香菜等等。  
  北京有無數家飯館賣鹵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號“小腸陳”。小腸陳最早經營的地界兒,在宣武門外南橫街兒。說起宣武門,還得拉扯兩句兒別的。北京城從打明永樂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內城外城,內城里面又有紫禁城。這宣武門,就是內城南側的一個城門。在它東邊,是正陽門(也稱前門)和崇文門。在古代,大軍出征就是從宣武門出發的。在宣武門南邊,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法場,有名的袁崇換就是在這里殺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橫街兒。南橫街東起虎房橋,西到牛街,是條東西向的街,長約兩三里地。南橫街因為特殊的位置,距離內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會館集中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地方住京辦事處。有了會館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國藩、康有為、譚嗣同等等,都先后在南橫街附近住過,就連大名鼎鼎的孫中山,當年也曾在湖廣會館落腳。隨著民國誕生,等級逐漸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后,南橫街周圍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于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飲食業也就發達起來,小腸陳在南橫街偏東處,小腸陳東邊,是著名的李記白水羊頭;在西邊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錢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個六七十平米。說到小腸陳的特點,其實和所有的老字號都一樣,一是選料精致,一是做工認真,再加上量足,于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來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間斷的熬湯,時間一長,竟剩下一鍋老湯。有了這鍋老湯,買賣也就沒人可比了在。 

  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陳玉田不僅大膽引入從前沒有的鹵品,使湯鍋里的“內容”更為豐富,還對多少年一貫制的鹵湯進行“改革”,加入幾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藥,讓其味道更為香濃。 

  小腸、肺頭、肚子、豬心、豬肝、白肉、豆腐,火燒……各類質地不一、口感各異的鹵品“歡聚一堂”,再加上那鍋鮮香撲鼻的鹵湯,吊足了顧客胃口,勾動著食客饞欲。 

  除了獨特的風味,北京小吃制作中的表演性,更讓人流連忘返。 

  鹵煮火燒“明案”操作,讓食客賞心悅目,未曾動箸,眼睛已自“進食”不斷。 

  你若是親眼目睹陳玉田老人在鹵湯鍋前忙碌的情景,再聽到從熱爐膛里奔外撿煤球的事兒便不覺得稀奇。那鍋熱浪翻滾的鹵湯,在陳老先生看來與剛從自來水管子接的涼水并無二異。只見他不時把手探將進去,隨心所欲地在鍋中撈取各種鹵品,其動作之泰然,神態之平靜,令人嘆為觀止。 

  鹵品置于案頭,切法已在心中。火燒井字落刃,豆腐三角給刀。小腸花樣分斷,肺頭剁爛筋腦。一陣眼花繚亂之后,各種鹵品已然分門別類碼放碗中。最后,陳老爺子舀起一勺濃濃的鹵湯,慢慢淋落在層層疊疊的鹵品之上,開始為自己的“作品”殺青。可別小看澆湯。湯少了,鹵品不能入味,吃來味道太淡。湯多了,將“貨”淹沒,又丟了碗中風景。 

  北京人吃飯,喜歡專門吃“那口兒”,原本鹵煮是窮人的吃喝,但架不住好那口的人。雖然搬過幾次家,但老主顧都跟著小腸陳,在南橫街跑來跑去。相聲大師侯寶林老先生,原來也是那里的常客,由于他經常光顧,帶的兩個兒子耀華耀文也經常在那兒吃。買賣火了,于是一家子也就有了點小毛病,分了家,哥兒幾個姐兒幾個,加上七姑八大姨,也就開出了幾間分號,但始終都在南城,比如虎房橋、永定門。后來南城老城區改造,楞是把周圍都拆遷了。于是哥幾個中,就出了個另類,跑到北城黃寺兒開了家大店。 

  現在的南橫街,破舊的大雜院變成了新型的公寓,小腸陳的老號,也已經再也找不到了。但在城北城南,在北京城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它的字號。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小腸陳也推陳出新,有了新的鹵煮火鍋,從一種小吃象高層次的飲食發展。 

營業時間:10:00-14:00 
     17:00-21:00  

客容量:200  

停車位:20  

包間:3  

分店: 

西革新里店 

地址:崇文區永定門外西革新里110 

電話:67232902 

營業時間: 10:30-14:30 
      16:30-21:00 

包間:有。大包間可容納14人,不收包間費,無卡拉OK 

六里橋店 

地址:豐臺區西客站南路1  

電話:63481736 

營業時間:11:0022:00  

人均消費:30-50 

推薦:脆皮大腸:28元、焦熘肥腸:18元、大蒜肚條:36元、鹵煮什錦火鍋:118 

停車位:20 

包間:8 

營業面積:700平方米(大桌4個、小桌21個) 


餛飩侯(餛飩) 

營業時間:06:00-22:00 

客容量:180 

停車位:4 

開店日期:20001  

包間:2 

推薦:清炒蝦仁:20元、栗子燒白菜:10元、扒肘條:16 

營業面積:300平方米12人大桌2個;8人小桌10個;4人桌18個、2人桌4個) 

分店: 

王府井店 

地址:朝陽區王府井東安門大街11 

電話:65251892 

營業時間:06:00-01:00 

客容量:20  

人均消費:20 

隆福寺店 

電話:64060632 

鑼鼓巷店 

電話:64042021 

清水苑店 

電話:64686399 


淮揚春(淮揚菜) 

位于西城區社會路路口的淮揚春飯店,雖然是近年落成開業,但淮揚春的字號,卻是60年前的老字號,是老北京人熟悉的一家飯館。它是由江蘇淮安人夏萬榮開辦,當時地址是在西單長安街路南(后新風飯館所在地),以專營淮揚風味菜點而名聞京城 
   
淮揚菜制作時,選料嚴格,刀工精細,火工講究,特點時原湯原汁,原汁原味,咸甜適宜,肥而不膩,爛而不糊,清香爽口,回味無窮,深受人們喜愛。時我國"八大菜系"之一。 
   
據說,淮揚菜雛形于南北朝;唐宋以后與浙菜競秀,成為“南食”的兩大臺柱。淮揚春在舊時的北京也可屬于一流飯莊了。 
   
其中熱菜主要有炸脆鱔、桃葉鱔、炒鱔糊、七星蟹、兩吃魚、醉蝦等 
   
1994
年,淮揚春飯店被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飲食總公司命名“北京市淮揚菜風味龍頭企業” 

萃華樓(山東風味) 

萃華樓的創辦者基本上是由舊京著名的山東風味飯莊東興樓飯莊來的,馬松山等人不滿東興樓少掌柜的專橫和跋扈,在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另起爐灶。  
萃華樓飯莊當時是四合院,前院有六間餐室。匾額是由書法家張伯英題寫。室內裝飾考究,壁上懸掛名人字畫,餐具也很講究。不久便以其精美的肴饌及優良的服務享譽北京,成為“東興樓第二”。 

新擴建的萃華樓飯莊舒適幽雅,設有一個散座大宴會廳和九個既豪華又典雅的宴會單間,突出了北京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建筑風格,建筑面積一千八百平方米 

萃華樓飯莊以經營爆、炒、炸、燴、糟制各類山東風味菜點菜肴而著稱,菜品講究精致美觀、清香鮮醇。該店以魚、蝦、海參等干鮮海味為原料,制做出的菜饌很有特色,他們烹制的清湯燕菜、燴烏魚蛋、芙蓉雞片、糟熘魚片、醬爆雞丁、蔥燒海參、干煎鱖魚、油燜大蝦等菜肴及四喜蒸餃、三鮮燒麥等面點頗有風味特色。它的紅扒魚翅、蝴蝶海參、醬爆雞丁等菜的味道均與眾不同。芙蓉菜是山東館的拿手技藝,而萃華樓的技藝尤其高超。它的芙蓉雞片,是用搗成肉泥的嫩雞胸脯肉、魚肉,再加雞蛋清烹制而成,這道菜外觀雪白漂亮,品嘗起來嫩軟似豆腐,清香鮮嫩,美味可口,被食客們贊譽為“不見雞片,勝似雞片”。 

一九九一年四月,該飯莊經翻建重張,又在保持自家傳統特色菜肴的基礎上,再挖掘出了斷檔傳統名菜三十余種、創新菜近二十種,使可供高中低檔菜肴達三百種以上,令人眼花繚亂,如貴妃雞、櫻桃肉、香蕉鍋炸、油爆雙脆、珍珠冬筍、什錦菜卷、八寶海參、鳳凰魚翅等等。萃華樓著名面食有銀絲卷、四喜餃子等等。 

該店技術力量雄厚,現有高中級職稱的員工上百人,先后到日本、美國、馬來西亞等國獻藝,他們制作的通天魚翅,燴烏魚旦等深受食者嘗識。為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店內經拆建裝修曲雅大方,面貌煥然一新,廣大廚師在不斷繼承魯菜風味特點的基礎上,經過潛心鉆研,創新了許多倍受賓客歡迎的菜肴。  

現在萃華樓飯莊擁有十一個不同規格的高,中,低檔餐廳,可承辦婚宴,壽宴高,中,低檔不同層次的宴席,環境優雅,服務上乘,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假座萃華樓宴請外國政府首腦,許多來訪的國際友人也都紛紛慕名前來品嘗,并給予高度贊揚。 

萃華樓還在東直門外、安定門外設立了分號。

 

五湘齋 

五湘齋飯莊位于原王府井東安市場北門西側,是東安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開業于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市場政府非常重視它的發展,進行過多次維修、擴建后的五湘齋飯莊擁有六百多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三個餐廳,可同時接待四百多位客人就餐。它與中外聞名的東來順飯莊東西相對,處于繁華的東安市場北門兩側,每日里門庭若市,食客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盛。 
   
以五湘齋為字號的飯莊、菜館不少地區都有,但它又不同于老正興、全聚德等老店同宗分號,而是多為江蘇風味菜館或糕團店的代稱,有如素菜館各地多以全素齋、菜根香或功德林等為字號一樣,說起來也有它的段故事: 
   
著名的"蘇州糕團"是江南人民喜愛的種甜食。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蘇州有位叫沈敬洲的糕團師傅發現當時正宗的糕團店,便積極籌備,在現南京東路原盆湯弄附近開設了一片小糕團店,依照蘇州糕團的傳統制做方法制售桂花赤事業糕、玫瑰方糕、湯團等。因糕團制做需五種芳香原料,即米粉、芝麻、桂花、松花、玫瑰花,因此取店名為"姑蘇五方齋"。由于該店所制糕團、湯團選料上乘、配制合理、制做精細,食之香糯適口、余味久遠,頓在上海開食風之先,不久就名聲大振,生意興隆,到了1933年,五湘齋遷到南京東路山西路附近擴大營業一直是上海規模最大、名氣最響的一家糕團店。久而久之,五湘齋似乎也成了蘇州糕團、江蘇風味菜肴的代稱了,本世紀20年代以后,全國許多城市的江蘇風味菜館或糕團店都取名五湘齋。 
   
北京五湘齋飯莊是以經營江蘇淮揚風味菜肴為特點的著名飯館,開業之初,其南式糕點、小吃也曾堪稱一絕。 
   
五湘齋飯館以制作魚蝦類菜品最為拿手,有80多個品種供賓客品嘗。為了保持傳統風味,他們又特意請回老廚師郭全奎作技術顧問。郭師傅從13歲就開始學技,掌握了各種江蘇風味菜肴的制作技藝,積累了豐富的烹飪經驗,是江蘇一方名師。在他的指導下,培養出了不少年輕廚師,提高了飯館的飯菜質量。

康樂餐廳(江南菜) 


由常靜等擅長烹制南方菜的四對中青年夫婦合資創辦,原址坐落在東單新開路,經營面積只有三張餐桌大小的地方。  
由于菜肴鮮美可口,距原外交部地址較近,周恩來總理和陳毅等也到此就餐,英國《泰晤士報》曾稱它為“三桌飯店”,在北京城頗有聲譽  

后經多次遷址,最終搬至現址。1995年經過裝修改造,營業面積一千七百多平方米,共有三層樓可同時接待五百多位賓客就餐。  

·康樂餐廳烹制的江南名菜有幾百種之多,餐館創始人之一、特級女烹調師常靜烹制的桃花泛、炸瓜棗、過橋面、汽鍋雞、翡翠羹、香菇肉餅、蘭花大蝦、紅糟雞丁,被譽為該店“八大名菜”。  

1983年在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常靜烹制的桃花泛等菜肴,受到評委的高度稱贊,她本人也榮獲“全國最佳廚師”稱號。常靜還曾多次赴日本、德國等國進行烹飪表演,被譽為“中國女烹飪大師”。餐館的中青年烹調師繼承了老一輩名廚的烹調技藝,烹制的麻醬鮑魚、夾心魚肚、羅漢大蝦、松鼠黃魚、油淋雞、珍珠丸子等菜肴,受到中外賓客的好評。 

晉陽飯莊(山西風味) 

晉陽飯莊始建于1959年,店址是清代的古建筑,曾是《四庫全書》總編纂紀曉嵐的書齋“閱微草堂”。院宇幽靜深邃,梁柱雕漆描畫,庭中紫藤覆蓋,海棠枝葉茂密。  
飯莊共有3000平方米營業面積,設大小餐廳11個,可同時接待1000位賓客就餐。晉陽飯莊擁有多名特級烹調師、面點師、服務師。以經山西風味菜點著稱。代表面點有刀削面、撥魚、空心餅、太古餅、油柿子、金錢餅、油面卷、帽盒子等,代表菜肴有炒雞脯、頭腦、麻辣羊肉、香酥鴨、紅白過油肉、蠶繭豆腐等。 

1988年北京首屆烹飪大賽上,晉陽飯莊奪得大賽最高獎的京龍杯3個。著名烹調師金永泉曾隨同北京市服務事業考察團赴日本考察,并籌措了在日本的山西風味飯店晉風樓的開業。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 
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路北有晉陽飯莊,原是一座中國傳統形式的兩進四合院,臨街朱紅大門前有兩棵古槐。這座宅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初年,當時這里是岳飛的后裔,奮威將軍岳鐘琪所營建的宅邸。到了乾隆年間,清代的大學者、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曉嵐遷進這座宅院。 

紀曉嵐(1724-1805)名昀,字春帆,河北省獻縣人,乾隆進士。他學問淵博,長于考證訓詁,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任總纂官。他先后用了十三年的工夫,把三萬六千多冊的《四庫全書》通讀,寫出了二百卷《四庫全書總目》論述了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成就的巨著。他還寫了一部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共二十四卷,收錄筆記一千余則。這是他晚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90)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的。《筆記》取法六朝筆記小說而有所發展變化,內容雜博,較多地涉及世態而不局限于志怪,敘述故事簡明質樸而又富于理趣,思想內容上也不乏可取之處。是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中別具特色的作品。紀曉嵐的詩文,經后人搜集,編成《紀文達公遺集》詩文各十六卷。 
   
在他的宅第中,原有一間船形的屋子,當年懸的"岸舟"匾額,他的書房里,懸殊有"閱微草堂"匾額。現在此房還在,成為晉陽飯莊的餐廳,原匾已不存,現已改懸啟功先生寫的"閱微草堂舊址"橫匾墨跡。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辭世,卒后謚文達。曉嵐死后,紀氏子孫將閱微草堂割半憑與黃安濤。這以后,宅院即開始了屢易主人興衷不定的歷程。民國初年為劉姓鹽商所有,后又賣給京劇名花旦于連泉(筱翠花),后又為梅蘭芳購得,這期間曾租給富連成班主葉春善。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之際,又租憑給劉少白作為公館。劉少白是山西興縣人,二十年代末任河北省建設廳秘書長,北洋政府國會議員。當時正值蔣介石大批屠殺共產黨人之際,劉少白不顧個人安危,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秘密為黨工作,這個公館也就成了黨的接頭地點遂遭破壞。此后,又由京劇名須生余叔巖和梅蘭芳等在這里組辦了“國劇學會”,“國劇畫報社”,“國劇傳習所”,并在院內建了戲臺。解放前夕這里這成為一家銀號。建國后,先后曾為運輸公司、民主建國會、宣武黨校等單位占用。從1958年改為晉陽飯店至今。 
   
現在飯莊前院還有一架藤蘿,后院有株海棠,據傳都是當年紀曉嵐手植的。老舍先生前就常常坐在紫藤前的餐桌上,欣賞美景品嘗佳味。  

200110月,飯莊遷出閱微草堂的東側,搬到草堂的東側。

惠豐堂 


張祖蔭創建于1902年,原址在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街。惠豐堂牌匾由慈禧太后題寫,是北京有名的“十大堂”之一。飯莊以經營山東風味菜馳名,以“燴”菜最為拿手。具有汁濃色鮮、味厚不膩等特色。  
1956
年公私合營后遷到翠微路。在文革期間曾改名為“工農兵食堂”、“翠微路餐廳”。1978年恢復惠豐堂字號。幾經擴建裝修現有營業面積一千多平方米,一樓為零點散座餐廳,二樓設有豪華宴會廳和十二個雅座餐廳,可同時接待七百位賓客就餐。后翠微路地區改造飯莊搬到翠微大廈四層。 

惠豐堂飯莊擁有二級以上烹調師、服務師二十多人,其中特級烹調師三人。擅長烹制山東風味菜肴,其代表菜肴有“九轉大腸”、“燴豇絲加爛蒜”、“豆豉魚”、“糟熘魚片”、“燴烏魚蛋”、“油燜大蝦”、“全家福”、“杏仁豆腐”等,深受賓客的歡迎。1991年飯莊被評為市級先進企業。  


功德林(佛家經素菜) 


功德林素菜飯莊現為北京一家經營佛家經素菜肴的飯莊,是旅游局定點餐館。功德林飯莊是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維均法師的弟子趙云韶于1922年創立于上海。北京功德林飯莊于1984年開業,是完成仿照上海功德林建造和生產經營的,匾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補初所書。  
功德林飯莊裝飾典雅,端莊古樸,“觀音廳”、“羅漢廳”共有佛像頂,并飾以佛教壁畫,風格獨具,是設宴聚餐、修身養性的理想場所。 

功德林飯莊以揚州風味為主,結合北方人的口味,選料精良,刀功精細,烹調方法豐富,講究原汁原味原湯,擅長素菜素燒。雞鴨魚肉是用豆腐、豆制品、面筋、香菇、鮮菜等素油烹制而成。以素仿葷,形態逼真,鮮美可口,又是極為形象的藝術品,觀之為享受,食之營養豐富,易于健康。 

功德林飯莊的月餅更具特色,月餅的主輔料,均產自沒有污染的山區,采用傳統手工操作,酥層均勻,色澤金黃,獨具特色。 

功德林素菜飯莊的店堂設計,菜肴品種都是仿照佛教風格,環境優雅,素菜飄香,一樓餐廳供應經濟便餐,二樓荷花廳供應小型聚餐,還可隨意點菜,三樓設有觀音廳、紫竹廳、迎賓廳、羅漢廳、單間雅座、典雅別致,接待中、高檔素宴,也可接待旅游團隊,同時可容納100人就餐,步入此店,仿佛置身于佛門凈地,格調新穎,獨有特色,深受國內外賓客歡迎。 

馬凱餐廳(湘菜) 

1953年,13名湖南同鄉集資,接收了地安門外、后門橋路西的老字號馬凱冷飲店,并將其改建為經營湖南風味菜肴的餐館,其名定為馬凱餐廳。開張之時,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為其剪彩,1958年遷至地安門大街三號的現址,易為湖南風味飯館,現營業面積已達500平方米,八個大小餐廳,可同進容納四百人就餐。1985年恢復了馬凱餐廳老字號。  
該餐廳經營三百余種菜肴,其中既有東安子雞、湯泡肚尖等傳統風味菜肴,又有別于其他湘菜館的佳品,如:玉帶桂魚卷、火腿柴巴雞、酸辣筆筒魷魚、天鵝抱蛋、紅燒狗肉和用自制臘肉做成的豆椒臘味合蒸、冬筍炒臘狗肉、臘魚等菜肴。竹筍湯泡肚尖是該餐廳中傳統菜品,其烹制方法頗為講究。 

1988年,該店推出以狗肉為主料,佐以其他輔料制成的,具有湘菜特點的“狗肉宴”(即地羊宴),其豐富多采的熱菜及形真飄逸的六冷葷圍碟組成的牧羊圖,使人遐想不已。 

馬凱餐廳技術力量雄厚。具有50年烹飪經驗的湖南籍老技師王進仁曾為其主理廚政。其高徒錫桐,秉承師志,繼承師業,藝高工細,勤于創新,該餐廳就餐環境優雅舒適,設備齊全,堅持“為顧客服務第一”的宗旨,除承辦不同規格的宴會、酒席及散座就餐外,還可出“外會”、“外賣”,銷售半成品;著名學者和藝術家周谷成、董壽平、田漢、齊白石、啟功、歐陽予倩、盧嘉錫、關幼波等均為座上客。袁世海、劉雪濤、許姬傳等大師的墨寶縣掛在店堂內。周谷成先生題寫的“交朋滿座盛友如云”的條幅為大廳增輝:地安門外鼓樓前,妙手當爐煥盛筵,紅字更添湘饌彩,馬龍車水客流涎。 

來今雨軒 


坐落在北京中山公園內,主體建筑具有濃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內花草環繞,假山、小橋、噴泉、瀑布,相映成趣,風景幽雅。  
始建于一九一五年,由當時中山公園董事會發起成立,店名是我國近代名人朱啟鈐所定,原匾額為民國代總統徐世昌所書,現匾為趙樸初書寫。初為茶館兼飯館,后曾一度經營山東菜、西餐。一九五八年后著名烹任師高連元進店主廚,改營川黔菜看至今。 

來今雨軒建店已有八十年的歷史,接待過無數革命家、文藝家、海內外知名人士及文人墨客。一九二零年夏周恩來在這里舉辦茶話會,鄧中夏、張中府等人出席會議。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八年間魯迅曾多次來這里飲茶讀報,與文化界名人聚會。一九二一年一月由鄭振鐸、沈雁冰、葉圣陶、王統照、許地山等12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就在這里正式成立。鄧中夏、黃日葵、君宇、何孟雄等人曾在這里商討工作,馬克思學術研究會從此公開活動。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中國清真教學界協進會”在這里召開成立大會。一九二四年七月“反帝大聯盟”也在這里召開成立大會。 

來今雨軒飯莊現擁有大餐廳二個、雅座七間,營業面積七百五十平方米,可同時接待五百人就餐。該店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多名三級以上廚師、服務師。來個雨軒飯莊現以經營川黔風味菜肴為主。名菜有“鳳尾燕菜”“三絲魚翅”“干燒活魚”“先生雞丁”“魚香鴨方”“糍粑辣子雞”等。 

一九八一年后,該店在總經理、特級廚師孫大力的主持下,在繼承發揚川黔名菜優良傳統的同時,大膽開拓,組織研討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飲食描述,開展古為今用的探索,歷經十年艱辛努力,創制出四十余個“紅樓菜”品種,如“茄鲞”“雞髓筍”“牛乳蒸羊羔”“雪底芹菜”“老蚌懷珠”“怡紅祝壽”“三鮮鹿筋”“雞絲蒿子桿”“雞皮蝦丸湯”“蟹肉雪餃兒”“棗泥山藥糕”等,在國內率先推出反映十八世紀封建貴族飲食風尚和具有清代飲食文化內涵的“紅樓大宴”“紅樓家宴”。并于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七年兩次經國內著名飲食專家和紅學家鑒定通過,榮獲北京飲食行業科技進步獎。“紅樓菜”具有色、香、味、形、器、養、精、雅的特色,從多角度反映我國飲食文化的優良傳統。 

一九九一年七月和一九九二年八月以“紅樓宴”分別接待了“首屆中國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和“世界名廚第十五屆年會”的各國代表,得到了海內外飲食文化專家和世界名廚的熱烈贊賞和高度評價。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