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首屆華商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記者問:社會上現在有仇富情緒嗎?嚴介和答:“仇富情緒?唔……應該是有。但是從我的家庭出身來說,我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受的家庭教育很嚴格的。所以我無論做國企還是做私企,說心里話,都不是為錢而奮斗。今天有人把我定位為富豪,我感到更是歪曲。富豪這個群體是什么?富豪在中國是個弱勢群體。”(據1月23日《中華工商時報》報道)
中國社科院推出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將當代中國劃分為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及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顯然,富豪處于社會階層的塔高位置,處于金字塔頂的富豪怎么會是弱勢群體呢?
數據顯示,富豪階層的人數不超過總人口的0.3%,但其銀行存款大約占全部居民存款的1/3以上,家庭收入也約占全部居民收入的30%以上。一種通行的說法是,80%的財富被20%的人掌控。這是從占有財富上來說。眾所周知,資本和權力有時水乳交融,總是存在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微妙關系。而且,近年來一大批紅頂商人煊赫一時,商而優則仕的例子也并不乏見。試想,坐擁財富又能享用權力資源的富豪,勢必不會是弱勢群體———不僅不是弱勢群體,反而是強勢群體。
據報道稱,在回答記者“政府現在對你們什么態度”的提問時,嚴介和回答:“我們的合作態度很好,現在是更積極更主動。”“合作態度很好”,一方面昭示嚴介和長袖善舞,具有非凡的運作能力;另一方面則佐證了作為富豪的嚴介和,有得天獨厚的平臺和政府打交道,這種平臺有利于嚴介和表達訴求,甚至贏取政府的支持。這種話語權,一般人顯然難以望其項背。
當然,浪費筆墨非要論證出富豪不是弱勢群體,意義不大。因為個別富豪在山窮水盡之際,完全有可能淪為弱勢群體。而且,在“富豪原罪論”仍有市場的今天,公眾對富豪更多的是道德層面上的批判,媒體也總希望挖地三尺般揪出富豪背后的故事。飽受輿情討伐之苦的富豪,難免如驚弓之鳥,甚至發出弱勢群體的感慨了。問題是,這種所謂的弱勢大都表現在精神表面,與之相比,那些既有肉體苦痛又有精神苦痛并且沒有話語權的民工、礦工等群體,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清代詩人袁枚在《馬嵬》一詩中吟道:“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誠然,當一些人為唐玄宗和楊貴妃這些富貴者的生離死別灑淚時,殊不知,石壕村里老夫妻的生離死別更讓人肝腸寸斷。因此,我想說的是,當富豪們在為自己的景況自怨自艾或者自憐時,別忘了那些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苦痛誰又能憐憫和顧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