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人潮洶涌一票難求
示意圖
抓住的票販子
狗年伊始,網絡上又流傳起 “饅頭血案之父”胡戈的另一部短片《春運帝國》,這次他借助《英雄》等影片“開涮”每年一度的“春運”大潮,片中的“黃牛集團”大力宣傳自己的“服務宗旨”:賺錢第一,信譽不要,能給假票絕不給真票。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黃牛集團”在全國真實并大量存在著。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春運高潮時,全國鐵路每天發送旅客總量約為350萬-400萬人次,而知情人士透露,每天“ 跑”到票販子手里的火車票不少于100萬張。如果按一張票加價100元到200元不等計算,每天票販子們就從倒票中獲利不下1個億,按照每年40天計算,就有三四十億元流進了票販子的腰包。
面對警方的嚴打,為何“黃牛黨”仍在大肆販賣緊俏車票呢?從正月初八開始,《法制周報》記者假扮旅客臥底長沙火車站,在三天的明察暗訪中發現,在火車站附近竟活躍著數百名“黃牛”,一些大票販手下竟有七八個“下線”,靠著自己的“小集團”,在短短一個春運期間便能獲利上百萬元,而最底端的小票托也能圓萬元戶的美夢。在和“一線票販”周旋的過程中,本報記者首次挖出了長沙地下“黃牛黨”的金字塔式倒票網絡。
接近“一線票販”
倒票大軍:
一些無業人員、社會閑散人員、郊區和鄰縣的農民,常年游走在長沙火車站廣場倒賣火車票,這些人大多數只是小票販,更多的是充當 “票托”角色,即攬到生意后立即向“上線”打電話要票。每年進入春運后,湖南省內許多縣市的票販便云集長沙,形成了一支倒票大軍。
在火車站周圍流動的票販子,都不想放過一年中最賺錢的時機——春運。他們一般零零散散單個行動,成天游蕩在長沙火車站廣場的人群中,眼睛搜索著身邊的每一個“獵物”。火車站前方的公用電話亭旁,新搭建的進站等候區大棚下,從售票廳到進站口的過道里,火車站后面約200米外的幾家商店等,都是票販們活躍的地點。
2月5日下午,長沙鐵路公安處在火車站廣場對44名涉嫌倒賣車票和制販假票的嫌疑人員進行了公開處理。但次日下午記者來到火車站廣場時,發現這里的票販子依然很猖獗。盡管附近的警車高音喇叭一直在反復播送“請不要從陌生人手中購票,以免上當受騙……長沙火車站派出所舉報電話是2637188,發現販賣車票和制販假票的嫌疑人員,舉報有獎”,但記者在售票廳附近的廣場上停留不到一分鐘,就先后有六七個票販子湊過來。”
“要不要票?” 一名身穿深紅色外套的中年女票販湊過來問記者。
“有沒有到上海k135次的票?”
“要幾張?么子時候的?”
“明天的,要兩張。”雖然口里這樣說,其實記者早已到售票窗口查詢過,次日k135次的票早就售完了,連站票都沒有了。
“你先跟我來。”女票販向左右張望了一下,轉身就往廣場南邊的一個拐彎處走,邊走還邊招手示意記者“快點跟上”。
從拐彎處進去,穿過鐵路行李托運處的過道,到了火車站的后面,女票販才緩下腳步,利用這段時間,記者跟她聊起來。“你的票呢?”“別急,你跟我走就知道了。” 女票販聲稱自己干這行已有五六年了,能幫忙搞到去各地的車票,還不斷叮囑記者下次要票還來找她。
“你的票要多少錢?”
“到了再說。”
“你的票不會是假的吧?”
“你可以去驗啊”,她聽了一下子急了:“怎么會是假的呢,你看我這張厚道臉會騙人嗎?現在外面的票(指票販子手中的黃牛票)基本上都是真的。”
到了火車站后約200米處的一個雜貨商店,女票販終于停了下來。一進門,她便悄聲問店主有k135次的票沒有。店主連忙把她引到里間小屋,記者趁機湊了過去,只見她從衣兜里掏出一個電話本,上面寫有“緊票:k135長沙—上海,k315長沙—西安……”接下來是幾個人的姓名與手機聯系方式。原來這名婦女僅是票托,票還在上一級票販手中,所以她開始打電話聯系。這時,發現記者的店主連忙把記者往外推,說是在外邊等就行了。
不一會兒,女票販出來告訴記者,現在只有站票了,要加120元。“站票?不行吧,這么遠的路程。”記者說。“那我再幫你問問?”婦女翻了翻電話本,找了另外一個號碼又進去打電話。過了一會兒,她出來對記者說,“現在有了,是座票,但要加170元。”“太貴了吧,原價才154元呢!”她顯得有些不耐煩了,“現在到上海的票緊張嘛,你看電話費都浪費了我不少呢。”記者搖頭要走,她一把拉住記者,說可以再想辦法。不愿放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的她,再次在原來的電話本上翻了一下,又跟一個女人通了電話,隨后對一旁的記者說,“帶進站上車,兩個160元,要得不?”“這人可靠嗎?”“當然可靠,是車站內部的,這個價是最便宜的了。”記者再次以身上沒錢為由拒絕了。
這段時間正是春節后民工流的高峰期,很多經長沙發往外地的車票已不好買,長沙火車站剩余票額顯示屏上的“無”越來越多。可在票販子那里要搞到緊俏車票卻很容易,雖然每張至少要加價50—150元不等,但對求票心切的旅客來說,他們又不得不去購買票販子手中的“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