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700名常在家中或工作場所上網人群的調查,受訪者普遍認為,在今后12個月內,人們遭受到網絡犯罪侵害的可能性(如:利用電腦、自動提款機、手機、PDA等設備進行在線攻擊)要比現實犯罪超出3倍。
調查顯示,有70%在線購物者會從他們信任的網站購買商品,而半數以上的美國人則“非常擔心”或“擔心”從不熟悉的在線銷售商處購買商品。另外,有1/3的美國人“非常擔心”或“擔心”網絡銀行的安全性—不論是進行在線交易還是在線支付各種帳單。由于存在這些擔心,75%的美國人已經采取了某些防范措施來保護自己。
人們對日益增長的網絡攻擊所產生的焦慮導致了其消費行為的改變。研究發現53%的美國人極負責任地保護自己免遭網絡犯罪的侵害,不輕易信任安全公司、法律執行機構及網站。為此,多數美國人已經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習慣以免受網絡犯罪的侵害:
* 85%的美國人銷毀或妥善收藏含有個人信息的單據
* 70%的美國人只訪問那些顯示有安全保護標志的購物網站
* 64%的美國人不在設有共享的計算機上進行在線交易
* 50%的美國人不使用無線網絡,如咖啡廳或機場公共無線網絡
* 38%的美國人不使用網絡銀行辦理業務
* 37%的美國人不在線使用信用卡信息
“消費者在接納并采用高新技術的同時,也明白這個道理—有先進、創新的技術,就會有犯罪分子利用它們胡作非為。”IBM安全戰略總監StuartMcIrvine說,“人們認識到應該像保護自己不受現實犯罪傷害一樣,保護自己不受這種新型威脅的侵害。認識到這種新型威脅的存在,可以促使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機構共同合作,從教育到銷售等各個環節上進行全方位的保護,以減輕公眾對網絡犯罪的憂慮。”
在過去12個月里,有些受訪者已經采取措施以免遭日益猖獗的網絡犯罪的威脅:
* 29%受訪者不再相信通過電話傳達的信用卡或貸記卡信息
* 27%受訪者不再從不熟悉的在線銷售商處購買商品
* 18%受訪者不再通過網絡支付各種帳單
* 16%受訪者不再玩網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