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營醫院跟長江醫院如出一轍”——民營醫院工作人員的自述
新華網上海2月21日電(記者肖春飛、仇逸)新華社2月8日報道《孕婦如何患上原發性不孕——上海長江醫院“孕婦當作不孕癥治療”事件調查》后,引發社會各界對民營醫院的討論。
隨著社會多元辦醫的發展,上海民辦和中外合資合作的醫療機構已達1218家,其中,民營醫院已經成為上海醫療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民營醫院要想走上健康發展之路,要想在我國未來醫療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需要提高“準入”門檻,另一方面更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日前,上海某民營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表達了關于規范發展民營醫院的強烈愿望。
“上海民營醫院約70%的投資者來自莆田一個鎮”
“目前上海民營醫院的投資者中,70%甚至更多來自福建莆田的秀語鎮,集中在幾個大的家族,牽扯到家族、同鄉等各種密切關系。這些投資者自身的資歷、學歷和精力等都決定了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有錢、大膽敢搏、思想開放、想賺更多的錢’,基本不具備醫學或者管理的素質。”
“不少民營醫院投資者的‘第一桶金’,除了親友之間的相互支持,還來自于過去多年在醫院內承包科室、靠著看專科專病迅速發家致富。對他們來說,廣告是生存的第一要素,也是自身走向發展壯大的有力輔助手段。”
“他們的醫院管理大都有一套相似的運作模式,在全國各地收購醫院,互相拷貝、互相交流,老鄉之間開醫院還互相參股,互為依托,我工作的那家醫院,在長江醫院就有股份。”
“為了辦醫院,老板聘用了大量人員來負責醫院運營,但是這些管理者沒有財權、人權,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老板;當他們感到‘不能昧良心賺錢’或者提出有利于醫院長遠發展的規劃時,通常遭到拒絕,因此在上海的民營醫療機構中,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發生矛盾并不少見。”
“醫生流動性很大,一出事就走人”
“至于醫生收入,一般由保底工資和提成兩部分組成。病人所有的治療費、手術費、住院費、甚至掛號費,醫生都可以按比例提成,醫生的實際收入比做賬的工資單要高得多,直接用現金支付,治療不孕的醫生月收入一般可以達到2-3萬元。大部分受到廣告誘惑前來就診的患者來自外地,一個病人看婦科病花幾萬元是很正常的事,至于不孕不育花十幾萬元也很常見。”
“很多民營醫院‘治病’方式都跟長江醫院如出一轍,通過熱線咨詢電話以低價吸引病人前來,從來不告訴病人治好病要花多少錢。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會花光帶來的錢,之后再想辦法回去拿錢,就這么拖著,一直到病人實在拿不出錢為止。”
“和公立醫院相比,現在民營醫院明顯‘先天不足’,只能依靠廣告宣傳來吸引病人。民營醫院廣告鋪天蓋地,標榜醫院醫生都是專家、主任。但是民營醫院人才培養和科研力量十分薄弱,錢都投到廣告上去了,對人才培養和醫學研究的投入微乎其微。一些民營醫院雖然號稱有比較強大的專家陣容,但其實專家大都是‘游擊隊’,是沖錢而來、奔錢而去的。”
“醫院里出事也很平常,醫生一旦出事就走人。醫生流動性很大,像長江醫院,醫、護、技人員共120人,其中上海市28人、外地的多達92人。一些招聘來的所謂‘專家’夸大虛假的成分很多,一些醫生甚至沒有執醫證。”
“不久前,有一位宮外孕患者前往一家民營醫院治療,被一位庸醫錯當成月經不調來治,開了一大堆藥,病人吃得肚子越來越痛,后到別的醫院一查,才發現是宮外孕,但已經拖延了治療時間,致使該患者永遠喪失了生育能力。”
“醫院有兩個藥庫、兩套賬冊”
“民營醫院里一般設了兩個藥庫和兩個醫用耗材庫。一個藥庫、耗材庫是專門應對藥監、稅務、工商、財政等政府部門的檢查,庫里的產品都是合格的;但另一個藥庫、耗材庫只有醫院內部的人才知道,里面的產品大部分是不合格的;與此相對應,也有兩套賬冊,一套是公開的,由一般的財會人員做,另一套是保密的,只有老板的親信才能做。因此,醫院真正的贏利狀況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聽了這位工作人員的一席話,記者眼前不由浮現出一麻袋又一麻袋的“神秘”中藥,這些中藥往往配自民營醫院的“良方”,耗費了病人大量金錢。同時,也不由對許多民營醫院宣稱的“虧本經營”產生了懷疑。
“醫院里的業務往來,有一部分通過銀行系統,但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用現金。除非病人要求,千元以上的大處方一般不開發票,而幾十元、上百元的小處方即使病人不要求也會把發票打出來。從賬面上看,醫院幾乎年年虧損,但實際上許多現金收入進入了私人賬戶。醫院的廣告費與營業額成正比,超支的廣告費、超過賬面的藥品采購費用等,都直接用現金支付。”(完)
相關報道
孕婦如何患上原發性不孕――上海長江醫院“孕婦當作不孕癥治療”事件調查
圖為葉浩魁與妻子葉雨林面對治療不孕不育的藥物愁眉不展(2005年12月7日攝)。
2005年6月4日,在上海崇明務工的葉雨林與丈夫葉浩魁,被民營上海長江醫院分別診斷為“女性原發性不孕”和“男性不育”,治療5天,醫藥費用高達3萬5千余元。但此后事實證明:葉雨林早在5月17日就已經懷孕了。如今,即將臨盆的葉雨林最擔心的是:吃了那么多治不孕癥的藥物又做了各種治療,對肚子里的孩子會不會有影響?
專家指出,孕婦被當作不孕癥治療的荒唐事件,其實并非個案--像上海長江醫院這樣的“廣告醫院”并非少數。如何加強對民營醫院的監管,仍然是一個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