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我們的社會怎么了,大家變的冷漠,無情。鄰里之間更是陌生的象不認識一樣。難道真的是樓房把大家全部隔開了?還是別的什么?我非常懷念大雜院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有同感嗎?
20日上午6時40分許,發生在上海820路公交車上的一幕,使陰冷多云的天氣更加冰冷。
定期復檢再遭不順
天氣陰冷,70歲的老伴華鳳娣艱難移動著患有風濕的雙腿,勉強將前往中山醫院復檢的朱祥林送上820路公交車后,就不得不停止了陪伴的腳步。老朱患有肺癌,八個月前,被推入手術室,右上肺切除三分之一,縫了38針,才暫時挽回了生命。“沒人陪伴,不知身體虛弱的他有沒有座位?”華鳳娣一邊艱難地挪動著回家的步伐,一邊擔心著公交車上的老伴。
“但愿能遇到好心人……”華鳳娣暗暗為老伴祈禱著。然而,相似的冷遇再一次發生了:無人主動為朱祥林讓座。更令老夫婦心碎的是:十多分鐘的時間內,老朱手持癌癥病歷苦苦哀求,換來的均是冷漠的雙眼。
售票員四次動員無人應
“面對著整車人,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冷漠。”朱祥林用顫抖的嘴唇回憶了心碎的一幕。人流擁擠,從中門擠進時已沒有了座位。停留片刻無人主動讓座,呼吸困難的老朱不得不趁著女售票員售票間隙,坐在她的座位上休息。
“大伯,我要掌控中門開關,您坐在這里我不能工作。”話音未落,售票員胡曉東開始向全車人喊道,“哪位乘客能給這位體弱的老先生讓個座?”原本喧鬧的車廂安靜了下來,但無人應答……四次動員乘客讓座無果,車輛開到了上中路站。
男子咆哮學生驚恐讓座
為了減輕疼痛,朱祥林用顫抖的雙手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拿出癌癥病歷,用虛弱的聲音央求全車的乘客:“我一個肺癌病人,真的撐不住了,誰能給我讓個座?”車內再次陷入了沉寂。看不下去的售票員再次動員乘客讓座,然而,話音還是石沉大海,就這樣,車輛又駛過了一站路。
“你,把座位讓給老先生!”車輛就要駛入上海植物園站時,一位站著的50歲男子,指著坐在離朱祥林最近座位的一中學生咆哮。中學生驚恐中,慢慢移開了座位。在經過五站路,兩公里,十多分鐘后,朱祥林終于有了座位。而直到三分鐘后,恢復正常呼吸的朱祥林才能夠說出“謝謝”二字……
十年售票生涯看時代變遷
“十多年前開始售票員工作時,人們會主動給老弱病殘等不方便者讓座。漸漸的,需要我們動員,而如今,苦口婆心地動員,有時就像耳旁風……”始發站上,手指空空的820路公交車,胡曉東感慨道。
而朱祥林更是深有感觸。他至今還清晰記得那時的公交情景與信念:大家都把座位留給老人等不方便者,給老人讓座天經地義。“回首幾十年歲月,誰能想到我這個只有半個肺的古稀老頭,會拿著癌癥病歷央求不到一個座位,那些優良的傳統呢?”
是誰坐了公交專座?
“需要加強社會公德教育。”知曉朱祥林公交遭遇的市民這樣呼吁道。然而,820路公交車上有三個“老、弱、病、殘、孕、懷抱嬰兒者”專座,當朱祥林央求不到座位時,離其不足一米遠的專座上就坐著一位青年……人們亦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何專座不專?
“起初動員乘客讓座時,我就一直目視著坐在專座上的三個青年人,然而他們始終沒有反應。”售票員胡曉東回憶說。“為何不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將老人安排到專座呢?”胡曉東望著正對著她座位的那三個專座:“如今很多人無視專座,我們只能動員,不能采取其他措施。”
轉載----
真不知道我們的社會怎么了,大家變的冷漠,無情。鄰里之間更是陌生的象不認識一樣。難道真的是樓房把大家全部隔開了?還是什么?我非常懷念大雜院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有同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