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baidu.com 2007年11月16日 09:4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專訪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于再清
徐靜波
離北京奧運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對于北京奧運會的運作模式,甚至在環境保護等方面運作得如何,外界越發關注。不久前,國家體育局副局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于再清,在日本訪問期間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預計盈利2000萬至3000萬美元
《第一財經日報》:根據你的初步估算,中國這一次舉辦奧運會能賺多少錢?
于再清:我首先是十分有自信地告訴你,我們這一次舉辦奧運會,不需要國家一分錢的財政支持,這在以往奧運會舉辦史上也是少有的事。我們舉辦北京奧運會,融入了一種“經營”的理念。首先,所有比賽場館和訓練設施的建設,都是實行由企業投資,賽后由企業經營的模式。這不僅省掉了一大筆基礎設施投資的費用,同時也解決了奧運會結束后,比賽和訓練場館變成社會與經濟負擔的問題,可以為后代留下一筆良好的奧運遺產。
承辦北京奧運會,經費大概需要24億美元。這一筆經費,我們都是通過市場化運作來解決的。第一是電視轉播權的出讓利益。國際奧委會把北京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以16.7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廣播公司,按照規定,我們北京奧組委可以獲得49%約8億美元的利益分成。第二是市場開發利益。松下、三星等幾十家奧運合作伙伴﹑贊助商的市場共同開發與合作的收益。第三是北京奧運會品牌經營的利益。如北京奧運會指定產品、紀念品的開發﹑運作等等。第四,是入場券等票務收入。這四種基本的收益,就可以保證24億美元的預算開支。根據我的初步估算,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大概會產生2000萬至3000萬美元的純利潤。我們準備用這一筆利潤來建立一項運動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