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南都周刊:女教師曝光名校辦民校內幕(圖)
2006-03-11

  名校辦民校一波又一波,

  擇校費換學位一浪高一浪,

  名校所辦民校是否優如本校?


  

  優質學位是否等同光明前程的直通車票?


  一封名牌中學教師的來信將告訴您個中故事。


午休時間,小東去坐地鐵,一站一站地坐過去,又一站一站地坐回來,無所事事。因為不想看到同學午休時間復習功課,因為回家會聽到奶奶的嘮叨。插圖 李峰


  《南都周刊》編輯:

  你們好!

  這是一個如此注重孩子教育的年代,也是一個教育投資風行的年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名重點中學的老師,我常常感受到大眾對名校的敬仰、渴求甚至是迷信。

  我們學校在廣東省里算是一流的,曾有學校老師這樣說:“在我們手里培養的學生,都應該去北大清華,一般的也要去中大華工,否則,就是我們的失敗。”連學校里的老師都這樣認為,可以想像,要一般的老百姓不追逐名校那是很難的。名牌中學的入學通知書就是名牌大學繼而高薪厚職光明前程的直通車票。為了這張車票,多少人削尖腦袋往門里擠。


  我們學校辦了個民辦初中,記得,招考那天,整條馬路都塞車。三萬八的贊助費,這是一個工薪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孩子入學考試不通過,那么就連交錢的資格都沒有。要是這些家長都有權有錢,名校學位如囊中之物也罷。偏偏諸多人都還無權無勢,卻又不得不跟風加入名校追逐潮中。結果,沒進名校的只好望門興嘆,而進去的也未必如愿以償。

  有錢孩子的奢侈生活

  名校辦的民校,我敢說它基本上就是個貴族學校。在廣州,能夠毫不在意地一下拿出幾萬塊錢而面不改色的家庭我想并不算多。有很多家長交錢的時候都是掂量再掂量的。但也有不少家長卻是根本不計較這幾萬塊錢的贊助費。我去家訪的時候,聽到不少的家長說,我們家里有這個條件,孩子也不笨,當然要選個好學校。也有的家長說我的事業很成功,事事如意,最操心的就是這個孩子,再沒別的。在那時我才意識到,我們這個民校里的學生不簡單,他們的家庭背景跟往年的公辦初中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區別。家訪那幾天,我所見到的家長可以說是非富即貴,雖然沒有真正接觸到學生,但我已經知道,我這個班不好帶。


  有一個家長對我說,小學的時候有老師對他的孩子態度很不好,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我不是可憐她,早讓她卷鋪蓋了,當然——”家長滿臉笑容地對我說,“老師,我對您是很尊敬的。”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里百般滋味。在金錢和權力面前,名校算什么,老師算什么,名校可以有很高的門檻,但同時也有很低的姿態。不是我們名校選擇學生,是有錢的家長選擇了名校。

  開學以后,這個班果然很難帶。以往不用操心的午餐和午休,都成了老師的難題。有些學生中午都不愛在學校吃飯,幾個同學打出租車去天河城購物中心,吃完飯再到六樓打游戲,到差不多上課了再打個車回來。我們以前的學生很少中午在校外游蕩的,可現在不同了,學生一出校門,你簡直沒法知道他去哪了。還有,我們當時要是有什么雜費要收從來不必預先通知的。老師都知道你說收作業未必收得齊,收錢一下就能收上來,哪個學生要說沒帶錢都要給同學嘲笑的。

  有一次,學校共青團組織發出幫助身邊貧困同學的倡議書,班長讀倡議書的時候全班哄堂大笑,因為身邊的同學沒有人需要幫助。


  年級組織外出活動,本來說去深圳歡樂谷,學生都反對說我早去過好幾回了。商量了很久才選定了廣州番禺的一個農莊,去的時候沒有什么學生帶干糧,去了再買嘛。學生問,老師那里有沒有麥當勞。有一個女孩子帶了飯盒,里面是“我們家保姆給我做的壽司”。回來的時候又出問題了,好幾個學生不想跟車返校,理由是他們再約了一起回去玩。我感覺自己真趕不上趟兒。

  孩子價值觀形成受影響

  你說花了幾萬塊錢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又有什么好處呢?這里會助長孩子攀比之風,學生的驕嬌二氣會更加嚴重。平常班里有一兩個這樣的孩子我們都會教育他,可現在,整個班都這樣。家長把孩子送進我們學校的初衷大多是希望孩子在學校良好的學習氣氛熏陶下,耳濡目染也變得勤奮好學。但那么多有錢人的孩子聚集在一個班里,效果實際上是相反的。我們老師也沒有什么經驗針對這些特別的學生進行特別的教育,因為這種情況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


  可以想象,如果普通家庭的小孩進了這樣的民校就會顯得另類了,會不會遭到排擠先不說,我們老師會盡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但初中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在此之前,這個孩子可能根本對金錢是沒有概念的,可一上初中,他的思想就會受到沖擊。他原本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都感覺良好,結果漸漸發現,自己的一切跟別人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社會貧富懸殊在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那里不是那么容易被消化理解的。比如,有錢的孩子讀書不成,父母可以送他去外國讀,將來還可以繼承家業。家境普通的同學就會想,天道酬勤是騙人的,努力讀書有什么用,個人前途早已由家庭背景決定了。我這里并不是說仇富,實際上,也有不少孩子家庭條件很好,他本人品格非常純樸學習也很不錯。但我覺得,對十來歲的少年來講,他很難理解和接受自己和同齡人之間這種由于金錢而造成的差距。

   學生家長的教育誤區

  學校教育不是保姆式教育。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對自己的孩子格外用心,但一個班里50多個學生,不可能每一個學生老師都細心關照到,只能說是維持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如果家長自己對孩子不用心而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那這個孩子八成是管不好的。最有效的教育始終是來自于家庭。天底下做父母的,即使你有再多的錢,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都不可以忽視,絕對要親力親為。


  可惜這個道理很多家長都不明白。他們總是以為,你是老師你懂教育,我們不懂。所以孩子就交給老師了。有些家長開著車來接孩子,可是孩子從后門溜了,家長還傻傻地等。等不到就打電話到我這里找人。孩子回家了,家長還打電話來讓孩子向我認錯。干嘛向我認錯呢?你自己的孩子,犯了錯,你自己都不會罵,還要找我來替你罵。我總對家長說,孩子上學,只要帶一張交通卡一張電話卡,外加一瓶水就足夠了。可是有些家長,孩子身上帶了多少錢一點都不知道。最離譜的一次,學生新買了一雙一千多元的耐克鞋,我看見了告訴家長,家長都搞不清楚兒子買鞋的錢從哪來。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他是因什么關系來到我們學校的我不知道,他念的小學也是名校,但他的基礎很差,完全跟不上我們的教學。他聽不懂廣州話,普通話也不怎么會說。那個小孩除了學習跟不上以外,其它的事情都做得很好,獨立能力強。后來知道他家在外地,父親把他一個人放在廣州念書。這個小孩為人正直,也愛勞動,集體榮譽感強。因為家里只有管家和他兩個人,管家只負責他起居飲食,別的事一概不管。孩子基礎差對課程不理解,作業做不了,于是就不做了。課聽不明白,于是就不聽了。我給他補過課,可是他每一科都不行,補也補不過來。有一回我檢查試卷的改正情況,這個學生沒有卷子。因為,父親來了廣州,對他讀名校感到很得意,于是請了生意場上的朋友大擺宴席。那天晚上,他也隨父親出席了宴會,口袋里裝著一張不合格的試卷。席間該學生去了廁所,把試卷扔進馬桶沖掉了。


  名校并非適合所有學生

  我所知道的名校向來是不怎么重視初中教學的,不僅僅我們學校是這樣。因為三年后的升中考是一次大洗牌,名校名聲在外,生源是不愁的。很多普通中學的優秀學生都會報考我們學校。而我們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生卻有可能會考到別的名校去,那又何必為他人作嫁衣裳。說到底,名校吸引外界注意的始終是高考的升學率。所以名校的初中管理是比較松散的,隨你自由生長。像上面提到的孩子,家長把他送到這里來然后又丟下不管,那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根本不能達到培養孩子成才的目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又自覺那去什么學校都無所謂;如果孩子本身不夠自覺或者能力不夠,那他在普通中學讀書也許會更好。因為,普通中學對于教育水平一般的學生有著更為豐富的經驗,而且對學生的行為規范約束得比較嚴格,教學進度也與學生的能力相匹配。而我們學校進度快,難度大。教學要預留很大的空間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絕不可能手把手地教。一個數學問題,可能會有幾個同學聽不明白,但老師不會再重復講,因為有更多的同學已經不耐煩了。有些學生,他在行進快速的隊伍里會跟著越走越快,但也會有學生跟不上,越來越掉隊。這是因人而異的事情,家長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孩子屬于哪種類型。

  有些家長家庭是很困難的,他指望交幾萬塊錢,孩子讀上好初中,日后就可以考上好高中,然后是名牌大學,那么節衣縮食湊的三萬八也就值了。其實孩子的發展不能這樣預想的,選初中一定要根據孩子本身的性格和能力來選。

  名校辦民校的師資難題

  報考名校所辦的民校,很多家長都是沖著名校的師資去的。在他們看來,學校的名稱和屬性并不重要,關鍵還是在師資力量上。

  說實在,哪一家名校都不可能真的把自己的骨干老師放到民校的。我們學校都是初中的老師想上高中,民校校區的老師想進校本部。因為高考才是名校的命脈所在,真正的骨干老師都會待在校本部教高中,而且在校內也備受尊敬。


  去到民校那邊的要么是資歷淺要鍛煉的年輕老師,要么就是返聘已經退休的老師。還有就是不能勝任高中教學的老師也會被學校放到民校去。這就是所謂的名校骨干教師。再有的就是從社會上招聘來的老師,跟我們校本部一點關系都沒有,而這些老師在民校教師中居多數。我并不是說這些任教的老師就一定不好,而是想讓大家知道:根本就沒有必要迷信名校的牌子,說穿了,名校所辦的民校其實就是一間很普通的學校。

  因為是民校,學校為了招生順利,教學抓得很緊,因為生源就是錢源。成績不好,學校會找老師談。家長對老師有意見,學校也會找老師談。教學壓力之大可以想見。學校對從社會上招聘來的老師許諾,如果做得好,可以將民辦教師轉為我們公辦學校的教師,可以進入校本部。這個承諾,對民辦教師來說極具吸引力。可以轉正的名額有限,但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招聘來的老師卻越來越多。所謂僧多粥少,正因為如此,老師之間關系緊張,幾乎到了彼此不說話的地步。學生學得好,這個老師的地位才穩固。職業的壓力就這樣轉嫁到學生的頭上了。

  他,其實并不快樂


  我自己帶的學生是交贊助費進來的。但學生還是認為自己是考進來,不喜歡別人把他們劃分出去。系出名門總是令人驕傲些。有一次,我在班上講:“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出乎我的意料,這么簡單的一句話竟引來學生的歡呼。也許學生們已經太習慣以分數論英雄了,分數的高低在他們那里已經成了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可以決定他們的“好”和“壞”。歡呼聲落下,看著下面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感到心酸。。

  以前有一個學生,我們叫他“小東”。剛入校的時候他真是個快樂的孩子,整天都是笑嘻嘻的樣子。他要求發言的時候,很著急,于是站起來;怕被老師責怪,于是又坐下去。整一節課就這么坐立不安的。慢慢地,他的問題就來了:好動,坐不住;粗心,貪玩,作業寫的是一塌糊涂,你說他,他只是東張西望地笑。初中的課程雖然不像高中那么緊,但是為了保持在市里面的領先地位,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學校對老師的要求是:每一節課都應該能解決一個問題,每一節課學生都要有收獲。初中生本來就好動,出個小插曲什么的環環相扣的四十分鐘就浪費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不了。小東那種自由散漫使得各科的老師都有意見。

  小東的媽媽出了國,爸爸工作沒日沒夜地忙,只有一個老奶奶看管他。像他這種情況在年級里是很普遍的。我班里有好幾個學生都是一個人和傭人住在一個大房子里,一個星期也見不著父母一回。你想找家長談,學生會說我也想找他們呢。辦了這個民校,我才知道,有錢人是這么多,有錢人的孩子是這么可憐。


  小東只是個孩子,你訓他的時候他會覺得委屈,一屁股坐地上蹬腳捶手,還會落下兩滴眼淚。到了初一下學期,全年級的老師包括實驗室,都知道我班里有小東這么一號人物了。為了避免麻煩,很多老師都不愛提問小東,他們只要求“你好好地給我坐著。”開始的時候,小東還不樂意。后來,他就頻頻要求上廁所,因為實在坐不住。有的老師本來對他的印象就不好,現在就會覺得他故意搗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發覺小東不聽課了,他以前雖然鬧,但眼睛總是盯著你的,現在,我在講課的時候找不到他的眼神。小東有時是在睡覺,有時會看漫畫,有時呢,什么也不干,只是發呆。無論如何,他對課堂沒有興趣。可我不能太多地提醒他,因為講課是有進度的。到了這個時候,他的成績已經跟不上了。

  有一天中午,小東沒有回班上,我以為他又去流連網吧了,很生氣。等他回來我問他,小東說他在外面溜達。小東去了坐地鐵,一站一站地坐過去,又一站一站地坐回來——一個人——在空蕩蕩的車廂里,無所事事。因為不想看到同學利用午休時間復習功課,因為回家會聽到奶奶的嘮叨,沒有地方可以去。炎熱的天氣就像這少年的心情,焦灼而無奈。我看到他神情漠然的臉上還有點點的汗珠,突然覺得很慚愧。

  在國外的媽媽據說是不會回來了,而小東的爸爸依舊焦頭爛額地忙著。


  利益讓教育失去本意

  不會有哪個學生存心要放棄自己的學業,我們所看到的頑劣、任性都自有它背后的原因,那都是社會和家庭問題在孩子身上的折射。孩子應該在適宜他生長的土壤中成長。給他所需要的陽光和水,每一棵樹苗都可以很茁壯。


  現今的教育在它的供求雙方看來,一方是將之當成一宗生意來謀求利益,另一方希望教育可以提供晉身更高階層的途徑。教育已與利益密不可分,它原有的意義被遺忘了。教育原意是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在我看來,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關注人的發展應該被放在第一位。怎樣考得好和怎樣學得好是兩回事。升學率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兩回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他日后的前途也是兩回事。可是現在教育的雙方卻因為功利的目的而一拍即合。家長懷著什么樣的目的把孩子送進名校,每個人只要想想自己的心情,就應該明白為什么今天名校變得這樣高不可攀。我作為一名重點中學的老師,在社會上有時會受到出乎意料的禮遇,這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這只能說明,有很多人他們對名校有所求。當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人本身,而是為了一些外在的物質要求。那教育與它的對象——學生——都不可能得到真正健康良好的發展。

  我懷著真誠的理想選擇了這份職業。我相信先賢所說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但在現實中,我發現做不到。

  基于以上原因,我給你們寫信,希望社會和家長面對名校時多一些審慎和思考,不要一味追風。

  順頌

  春安!

  斯域

  2006.3.5

  記者手記 初中擇校已成過街老鼠

  記者 蘇嶺 廣州報道

  初中本來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突然豁開了教育的一個口子,這使本來并不平衡的教育再度裂變。“有錢的孩子才有書讀?莫非貧困真的會出現代際遺傳?教育公平的路在哪里?”,因信奉“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而踏入教育行業的斯域開始困惑,甚至對自己當初的職業選擇產生懷疑。

  她沒法問同事。課余年輕的同事忙于進修,以增強職業競爭力;有資歷的老師要去補習班上課;更像商人的校長把工作重心放在擇校那邊,找他不等于找茬?


  其實,我們也有著同斯域一樣的困惑,面對困惑,唯有多問。

  優質初中是求學直通車?

  “擇校費絕對是被逼的。”

  當聽到有人說擇校初中是一種個性化選擇時,目前就讀于廣州六中高二的王鵬程臉露忿然,一改之前的平靜、溫和。他非常清晰自己的家境是如何從過去的舉債度日,然后一點一點改善,因此非常體諒父母的不易。

  按照廣州市過去的小學升重點中學所采用的保送加推薦的模式,成績優秀的王鵬程本可以直入六中。但2001年,王鵬程小學畢業的這一年,廣州初中錄取開始由計算機隨機派位決定,民間稱之為搖珠,并且重點中學的初中規模被極大壓縮,試辦示范性高中。六中招收最后一屆公立初中,只設兩個班。同時,開始招收第一屆擇校生,共4個班,考試選拔,學費3.3萬元。

  王鵬程的初中同學林靖是自己作的擇校決定。回過頭來看,林媽媽覺得孩子很有遠見。林靖小學時毫不出眾,讀了六中才好起來,現在被分入高中的重點班。

  林媽媽說:“他是那種隨大流的孩子,去到普通中學,成績已經排在前面,就不會再去努力了。到了重點學校,看到還有人比自己好,便給自己施壓,拼命向前。”


  林靖只顧埋頭學習,但班上同學物質上的一些攀比也落入他的眼里:“這樣容易使大家分心,表現在學習上就顯得不夠勤奮。”

  帶擇校班的老師基本是剛畢業分配來的新老師,王鵬程的父母有些擔心,主張他去報讀課外補習。他覺得沒有必要。三年里,學習的問題他一直盡自己的努力去解決。

  名校的直通車有停靠站點。林靖記得畢業時班上只有一半的同學如愿升入六中,少數的去了次一級的重點中學,其余的則分流到普通中學或職校等。

  在某培訓機構主辦的補習課堂,記者見到就讀于廣鐵一中初三的李星煜。跟林靖一樣,她是自己決定擇校。重點和普通中學的區別,她認為在于“朋友圈子會有所不同,因為這個由朋友的素質決定。”


  與李星煜補習同班的吳涵語派位到某普通中學,媽媽做主到育才中學讀擇校班。“班上很多人愛玩,喜歡攀比,少數人認真學習。我學習不是很厲害,我媽說不補不行。”穿著校服、樣子乖巧的吳涵語提到學校,話就開始多了起來,“我們跟老師說父母賺錢很辛苦,不要亂收錢啦,老師說你們拿得出4.5萬元,這點錢算什么……我們的師資沒有二沙島那個分校好,他們收5萬元,基本上是育才的老師,他們的學習比我們厲害很多。學校怕花大價錢從外面請老師,給我們的多是退休返聘的老師……”

  初中擇校是個性化選擇?

  “經濟過得去、孩子學習好的家庭花錢選擇優質的學校也是天經地義。國外也有高收費的著名學府。”至于教育公平性,廣州廣雅中學副校長何冠南認為從來沒有絕對公平,存在就是合理,“我也很同情那些家境不允許擇校的人,但我沒有辦法。很多問題應該是肉食者謀之。”

  華南師大附中副校長李璧亮認為工薪收入階層,有一點積蓄,沒有其它投資需求,家庭核心任務是為培養小孩,投資到教育上,完全無可厚非,“對不同學校的需求,相當于普通百姓要吃精米,有能力的要吃進口奶粉”。

  北京人大附中老師胡展翅認為現在雖然提倡教育資源要平均化,但擠讀名校已經形成了氣候,里面不完全是錢的事。錢就算全給薄弱學校,也不見得能好起來。名校有氛圍、文化的長期積淀,軟件用錢買不來,政府很難扭轉。


  “現在班上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老師都搞不清,臨畢業時填畢業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卻要填不同的學校。有的免費、有的優惠,有的以民校名義收的。最貴的三年收10萬元,教導處主任對老師說這些不要過問。”清華附中某班主任老師印證了胡的觀點。

  對于目前爭入名校的風氣,部分名校老師告誡家長不應該有重點中學情結,因為現在很多普通初中教學質量都在上升。對學校要信任但不能迷信,畢竟學校不是保險箱。

  名校辦民校是借機賺錢?

  名校辦民校在之前曾引發諸多的爭議,有人認為名校在利用民校賺錢,而有的人則從更深的角度表示,該做法對教育公平形成了沖擊。

  “從義務教育的公平性來說,重點初中無疑是逆流。但是在目前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名校辦民校相當于一個補充。民校還提供了很好的生源,這是名校最大的收獲。”李璧亮說:“搞教育本身不可能賺錢,軟、硬件投入相當大,因為教育是公益事業,最后得到的收獲是社會效益。名校與社會資金結合辦民校,是把總的對社會的教育投資擴大,對社會教育有利。”


  何冠南也認為名校辦民校可視為另外渠道拓展了教育資源:“優質的學校是為優質的生源提供服務。”派位的話,學生學習層次分布大,重點中學的教學優勢難以得到施展,對學生不利。“因材施教”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對其心理有影響。好學生去差學校和差學生去好學校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融合。2002年和2003年,廣雅中學擇校和派位并存,從最后中考結果來看,擇校的成績更好,因為擇校的是通過考試進去的。

  在什么學習層次的學生該對應什么層次的教育上,廣州六中教導處主任曹健忠與何冠南完全一致:“公平教育是最大的不公平,一是剝奪了該來的好學生的機會;二是在教育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現狀還是精英教育,要想普羅大眾都享受好的教育,根本不現實。父母不承認差異,但從學校教育來看,肯定有差異。”

  對于名校借機賺錢一說,曹健忠相當不滿:“最大受益者第一是真正想讀名校的學生,第二是社會,比如國家沒投資,每年還可稅收幾百萬元,出租方也有收益,學校還解決了部分大學生就業問題。”

  今年2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要將教育產業化當過街老鼠來打,上外附中一名老師顯得十分激動:“當初是他們要搞產業化。名校辦民校不良效果要多一點,但學校有很多無奈,在學校董事會里就有教育部門的官員。”而廣州有的老師則認為只有高校才存在教育產業化,與中學無關。


  一切的根源在教育改革?

  所有接受采訪的名校老師都一致認為問題出在教育投入不足上。

  “從國際通行的角度看,國家教育投入應該達到GDP的4%,而我們的教育白皮書廣州最好的年份才2.8%,印度都4%多,可以說教育投入跟經濟增長水平不同步。”曹健忠說單從教師工資一項上也可折射出來,他的一位高職同事說拿自己的工資存折跟當公務員的同學換,再倒貼1000塊,人家都不肯。

  李璧亮認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優質學位有限,通路只有那么寬,大家都在上面擠,唯一的辦法是把路拓寬,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在整個面上的學校得到提升。

  至于擇校或名校辦民校的出現,曹健忠和何冠南均認為是教育改革所致,并非學校向錢看,他們都希望保留完全中學,可為本校高中提供大批的優質生源,對學生而言,六年的熏陶與三年全然不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想想過去不辦公立初中,現在又有意向恢復。追溯起來,何冠南感慨地覺得當初公立初中或許真的不應該搞一刀切。


  教育資源、教育公平、教育……,多少年來,同樣的話題總是不斷地被提起甚或爭論。教育到如今也已經積淀成了一種沉重。記者的采訪已經結束,但心里依然沉甸甸。

  

  [名詞解釋]

  名校:原是政府部門規劃的重點學校,現主要靠升學率出位,尤其是學生升入名牌大學的比率。這些學校具有較好的名聲、較強的師資和硬件設施。如:

  北京: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北師大附中、北師大二附中、北京八中、北京四中等;

  上海:上海中學、格致中學、大同中學、復旦附中、華東師大一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南洋中學等;

  廣州:廣州六中、華南師大附中、廣雅中學、廣州二中、執信中學、育才中學、培正中學、廣鐵一中、省實驗中學等。

  初中擇校生:是指完全學校計劃外,并不受教育部門規劃,考核后再繳納學費,可在本校,也可在名校辦民校入讀的學生。擇校費是家長“燒錢“的一個重要項目。

  名校辦民校:指公辦名校(重點學校)利用自身的金字招牌開辦具有民營性質的分校。該做法是否沖擊教育公平曾引發爭議。

  


  




來源: 南都周刊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