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北京古城的消逝
2006-03-20
北京現已留存不多的古城,肇始于13世紀橫跨歐亞大陸之蒙古帝國的大汗忽必烈,為其東部子國元王朝營造的都城——元大都。這個城市經過統一的規劃從平地上建起,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人布置之良,誠無逾于此者”。

元大都的設計,遵循了中國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廣為流傳的城市建設經典《周禮•考工記》提出的原則。皇宮坐北朝南,位于城市之中;皇宮之前為朝見皇帝的場所,皇宮之后為商賈云集之地;皇宮的左側安排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皇宮的右側安排皇帝祭祀社稷的神壇;整個城市以方型的城墻環繞。

都城的選址以一片天然湖泊為基點,在湖泊的東岸南北劃出一條城市中軸線,依次排列包括皇宮在內的城市標志性建筑,以東西對稱的布局進行建設;開鑿運河與湖泊相連,經過城區通往中國富饒的南方,使這個緊臨草原的北方城市,保持著充足的糧食供應。

城市的街道以方格網公布,11個城門向城市內部通出東西向或南北向的大街,切割出一個個方型的街坊,街坊之內又以東西向的小路(胡同)橫貫。胡同南北相隔70余米一條,供居住之用;胡同兩側的南北向街道相隔六七百米一條,供商業之用。胡同內的土地被分成一塊塊方形用地,供居民建造四合院住宅,各種寺廟分布其間,它們是社區的精神象征和居民交流的場所。

這樣的街巷安排與以往中國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盛極一時的國際大都市長安,雖也是以方格網道路布局,但每個街坊均以坊墻圍合,步入城市看到的是一堵堵坊墻,商業只允許在城市東西兩個同樣以坊墻圍合的市場內進行,整個城市沿街不許設商肆。唐代之后宋代,對城市進行了改造,拆除了坊墻,允許沿街興辦商業。宋代之后的元代,則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從平地上規劃建設了一個沒有坊墻的都城,它就是元大都。

元代之后的明代,對元大都進行了改建。公元15世紀拆除重建了皇宮,將北城墻南移,16世紀又擴建南城,增設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皇帝祭拜天地日月的神壇,分列城市的南北東西,環繞皇宮,以顯示皇帝的天子之尊;城市的中軸線被延長至7.8公里,元大都的街巷胡同得以沿用。這樣的城市面貌持續到20世紀中葉,一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登上位于北京古城中部的景山俯瞰全城,可以清晰地看見北京古城之內的四合院民居青磚灰瓦,綠枝出墻,連成一片綠海;城市中央的南北中軸線,縱貫正陽門、天安門、紫禁城、鼓樓、鐘樓等大型建筑,以金、紅二色為主調,與綠蔭之下灰色的四合院,構成強烈的視覺反差,給予人極具震撼的審美感受。

中國建筑學家梁思成在1943年完成的《中國建筑史》中,稱贊北京是“世界現存中古時代都市之最偉大者”。可7年之后,因為這個城市,他成了一名悲劇人物——他和另一位中國學者陳占祥,向政府提出了一個完整保護北京古城的計劃,建議將新的建設放在古城之外進行,這遭到了拒絕。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北京制定了一個改造古城的城市規劃。從此,一個著名的東方古都開始從地球上消逝。

作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記者,我用了十年時間完成《城記》一書,試圖還原北京古城消逝的歷史。我著手這個計劃的起因,是在1991年我突然得知,在我已生活了4年的北京,著名的二環路是1960年代末拆除北京古城墻修建起來的。在這之前,我和這個城市大多數的新移民一樣,對此一無所知。于是,我決心把拆城墻的事情調查清楚,范圍越來越廣,涉及整個古城的改建史。我先后采訪了50多位當事人,查閱了大量檔案史料,于2001年完成書稿,2003年由北京三聯書店印刷出版。

《城記》在中國引起很大的反響,許多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也頗為關注。對此我并不感到意外,因為威尼斯要是哪一天從地球上消失了,全世界都會震驚,北京也不例外。

方圓62.5平方公里的北京古城,僅占目前北京市1085平方公里規劃市區面積的5.76%,目前它保留較完整的歷史風貌空間,包括公園和水面在內,已不足15平方公里。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對北京古城的拆除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發生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第二個階段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后。在第一個階段主要拆除了近40公里長的北京城墻、幾乎所有的街道牌樓和一些重要的文物建筑,在第二個階段則成片大規模拆除了由胡同、四合院組成的歷史街區。

1978年之前的拆除活動,更多的是出自意識形態方面的考慮。1953年北京市出臺《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的要點》,認為北京古城“反映了封建時代低下的生產力和封建的社會制度的局限性。它是在階級對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當初建設的方針完全是服務于封建統治者的意旨的。它的重要建筑物是皇宮和寺廟,而以皇宮為中心,外邊加上一層層的城墻,這充分表現了封建帝王惟我獨尊和維護封建統治、防御農民‘造反’的思想”。

1978年之后的拆除活動,則是政府面對古城房屋年久失修、人口擁擠的狀況,發動大規模房地產開發予以拆除重建,最終演變為追逐暴利的商業行動。這樣的拆除活動,通常被正面肯定為將北京建設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舉措。

《城記》從當前對北京古城的改造入手,以近50多年來北京建設史中的歷次論爭為主線展開敘述,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重點,試圖廓清北京城市規劃的形成過程,以及拆除城墻等古建筑的情況,涉及“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批判復古主義”、“整風鳴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歷史時期。

這本書講述了一臺由政治家、規劃師、建筑師充任主角的城市戲劇,從城市規劃的角度,揭示了兩次對北京古城大規模拆除的因果關系——正是1950年代形成的在老城之上建新城的城市規劃被奉行至今,導致城市的行政、商業、交通等主要功能持續擁擠在空間有限的古城之中,終在改革開放之后,引來如洪水猛獸般的房地產資本,完成對古城的致命一擊。

雖然北京市已于2004年修編了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力圖將新城與老城分開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這并未得到有效執行。北京古城內的推土機,在短見與資本的驅使之下,今天仍保持著巨大動力。

一個優美、宜居,有著動人傳說和偉大建筑遺產的東方古都,被重建為由立交橋、高速路和摩天樓拼湊而成的乏味都市,交通擁堵、大氣污染等“城市病”相繼而來,沉疴難愈,構成對北京在2008年能否成功舉辦奧運會的挑戰。

作為一名熱愛北京的市民,我不幸寫出了《城記》一書。我的不幸是因為我是那么希望北京永遠不會發生《城記》敘述的那些事情,永遠不會有像《城記》這樣的書。可是,這一切終還是發生了,且并未結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