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旅游三件套?
美食美景游客照。
不知不覺中,旅客照早已貫穿人們旅行的始終,且重要程度還在逐年遞增。
如何拍出更好看的旅客照,也讓許多人“操碎了心”,于是伴隨著大家的“內卷”,游客照愈發(fā)精致起來。
少了剪刀手、OK手、標準笑......
多了WINKl臉、氛圍感、小道具......
打開社交軟件,其中關于游客照的話題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小紅書搜索相關話題頁面
不僅有指導動作的,還有指導拍攝角度、光線構圖、后期美化等等。
雖然比以前復雜了許多,但能收獲滿意的照片,一切都還是值得的。
這種拍照打卡定格旅行時光的行為,本是件悅人悅己的好事。
但有些游客照,拍著拍著就變了味。
廣而告之曾拍攝過一支名為《小舉止 大文明》的公益廣告。
廣而告之公益廣告
《小舉止 大文明》完整版
廣告中,動畫小孩發(fā)現(xiàn)人們排隊與某景觀拍照打卡,覺得有意思極了,也加入到排隊的陣營中。
攝影鏡頭里,每個上前打卡的游客,都保持標準式站姿,合影完成后有序離場,秩序一片大好。
可到了這孩子時,畫風突變。
他在正常合影后,覺得動作不夠酷,于是決定來幾張不一樣的。
廣而告之公益廣告截圖
于是,他調到雕塑的腳上、腿上,躺在雕塑的懷抱里,甚至因為過度用力,踢壞了雕塑的一支胳膊,隨著胳膊的掉落,他也重重摔了下來。
孩子想要的炫酷游客照確實拍好了,但日后每每看到心底又該是何滋味。
如今,像廣告中這個孩子一樣的游客不在少數(shù),為了得到一張自我滿意的照片,舉止也是越來越離譜。
這不就在這月初,陜西榆林,一名旅游者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波浪谷,腳踏丹霞地貌進行違規(guī)拍照。
從曝光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該游客不僅對丹霞地貌進行踩踏,還出現(xiàn)攀爬、倚靠等動作。
隨著相機的咔咔拍攝,該游客也不斷變換著動作,全然不顧周圍人對此的唏噓。
8月7日凌晨,榆林靖邊縣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發(fā)布通報稱,該局已派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大隊協(xié)同相關部門,對相關行為人進行追查。
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丹霞地貌不允許踩踏,這是不可修復的。
而就在此事發(fā)生的前幾天,甘肅張掖也上演了此類鬧劇。
7月23日,在甘肅張掖5A級景區(qū)——張掖七彩丹霞景區(qū),一游客進入到彩色丘陵保護范圍。
雖未造成丹霞地貌實質性損害,但其行為違反了《張掖七彩丹霞保護條例》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guī)定,景區(qū)派出所依法對該游客處以200元的罰款。
據(jù)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和誕生是以百萬年為地貌單元,如果遭受人為破壞,自然恢復周期長、修復難度大。
游客無視規(guī)定,翻越護欄腳踏丹霞地貌拍照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景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還對丹霞地貌造成了難以恢復的破壞,損害了景區(qū)的自然資源。
“很多游客誤以為它和普通山體一樣,但它其實是類似古化石一樣的存在,如果被人踩上一腳,地表層分布的屑巖會被輕易地破壞,一個游客的腳印地表需要60年甚至更久才會恢復原貌。”景區(qū)工作人員說道。
短時間內接連兩起游客踩踏丹霞地貌的事件,引發(fā)網(wǎng)友憤怒,大家在譴責其素質低下的同時也急切的說出自己所遇到的“游客謎之操作”。
為拍出人在花雨中起舞的效果,眾人合力搖晃枝干;
為展示自己身手矯健,非要爬到大樹樹杈上擺pose;
為了滿足自己的想法,將幼小的孩子放在某某雕塑上......
不惜毀壞樹木甚至不顧生命安全,只為一張“美照”,可如此美照真的好看嗎!
關于文明旅游的呼吁從未中斷,近幾年在多方宣傳下,景區(qū)內“到此一游”的字樣少了許多、大聲喧嘩插隊推搡的情況也降低了很多。
但無視安全底線的行為還時有發(fā)生,對環(huán)境不可逆轉的傷害也并未消失。
今年以來,旅游市場持續(xù)恢復,人們的旅行攻略也都提上日程。
這個暑期,我們通過游客們的鏡頭,看到了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美景。
而這種美景的由來,除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使然外,更多的是依靠我們共同的守護。
旅行,是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記錄美的過程。
既然我們一路追尋著美的腳步,那就不要在記錄美的同時,破壞了美。
文章轉載自公益中國網(wǎng):http://www.gzjgpet.cn/ecology/show.php?itemid=39561
圖片源自網(wǎng)絡,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