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污染今又污染,死魚事件重現白洋淀。同樣的時節,同樣的情景,大面積死魚事件曾經在2000年出現過。
3月11日中午,記者從白洋淀東岸偏南、河北省任丘市七間房乘漁船下淀,行至安新縣采蒲臺村時,發現水面泛出灰黑色。自采蒲臺村向北行駛,水的顏色越來越深。當漁船行至圈頭鄉東街村附近時,水面已變成了醬油色,白色泡沫持久不散,散發著臭味。張莊子一帶水域,大量的野生死魚漂浮在水面上,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
“我在8個大圍欄內養的草魚和花白鰱全都死掉了,估計有1500多斤。”東街村村民張喜報痛心地說。污染是從去年冬天開始的,張喜報那時就發現,從鑿開的冰窟窿里向上冒著黑水,不斷地有死魚漂浮上來。張喜報當時就覺得不妙,但沒想到后果會這么嚴重,“冰化完后,魚已經全部死光了”。
在東街村經營飯店的夏佳賓告訴記者,他在水里養的不少大魚前不久全死了。“撈了兩條魚做菜吃,吃出一股農藥味。”“我們村受損最嚴重的一個養殖戶,損失了近20萬元,死魚整整撈了3天。”
“污水太厲害了!不光是魚,就連水簸箕、水草等水生物也都難逃厄運……”村民張萬通告訴記者。與村里其他養殖戶相比,張萬通算是幸運多了,他養的魚用堤壩圍著,僅從一個缺口里進去一些污水,魚死了一半。“越往北越嚴重,張莊子的魚幾乎全都死光了。”
淀水污染不僅給安新縣造成危害,也殃及白洋淀東岸任丘市的水產養殖戶。記者在任丘市的七里莊、李廣村了解到,兩個村14家的水產養殖全部遭遇滅頂之災,撈上來的死魚有130多噸,損失達上百萬元人民幣。
一些養殖戶至今還記得2000年年初發生的死魚事件,當時白洋淀受污染水域涉及安新縣4個鄉鎮38個村莊679戶人家,僅安新縣的經濟損失就高達2400萬元左右。一名從事養殖的村民說,這次污染面積比上次還要大,損失還要嚴重。
白洋淀的養殖戶認為,污水是從保定市府河排放下來的,沿著淀內的大清河、通天河污染了大部分水面,北部、東部的水面尤甚。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養殖戶說,上游的污水“每年都排放,但今年最為嚴重”。
“污染不僅對養殖業造成了危害,而且給白洋淀的整個生態環境帶來的損失更難以估量。”滄州市畜牧水產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改善白洋淀的生態,水產部門在淀水中放養的價值20多萬元的魚苗、蟹苗,在這次污染中也損失殆盡。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白洋淀曾數次出現干淀,自1998年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從上游水庫11次調水補給白洋淀。僅2004年的“引岳濟淀”工程,水利部和河北省就斥資2540萬元,用4個多月時間從岳城水庫引水4.17億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就在2005年12月18日,河北省政府宣布,一項歷時10年、總投資達80億元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計劃正式啟動,根據這項計劃,白洋淀有望告別年年干淀的窘境。
然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竟然再次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據悉,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已組成調查組赴白洋淀調查死魚事件。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