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可增長空間已經很小
從1998年起,北京開始分階段實施控制大氣污染措施。昨日,市環保局副局長裴成虎介紹,北京地區受不利氣象條件、“簸箕”狀地形和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的共同影響,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和清除,特別是在出現靜穩天氣的氣象條件下,容易形成高濃度的污染天氣。去年市區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濃度為142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42%.
此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臭氧污染問題日益突出,2005年市區有57天臭氧濃度超標。而臭氧超標可能導致光化學污染。
環保局的另一位副局長杜少中直言,“完成今年的藍天任務相當困難。”他說,今年北京的藍天任務比去年多了8天,但今年前兩月的藍天卻比去年少了12天,這意味著在剩余的10個月里,平均每個月都要比去年同期多2個藍天,可去年后10個月平均藍天數都在20天以上,增長的空間已經很小。
截至昨天,今年北京的藍天數僅為44天,占總天數58.7%,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天。
重點排污單位將安監測器
今年在一些車流比較大的重點路段,除了交管部門的攝像頭和雷達外,還將增加環保部門的尾氣自動遙測系統。裴成虎說,目前市環保局正在研究具體方案,今年將試點并逐步推行,監測點的數量可能達到幾十個。“監測點主要在道路兩側,車輛經過后,它就能馬上測出其尾氣是否超標。環保部門可據此進行處罰。”據悉,監測點的設置初步確定以四環以內的一些重點路段為主。
除了道路要裝監測器,一些重點的排污單位也將安裝連續監測的系統,200多家排放污染物較多的企業,在10月底之前都將安裝上這個系統,而且與環保部門聯網,隨時都可以檢查其排放是否超標。
四環內工地不許攪拌砂漿
在昨天公布的治理措施中,北京的五大電廠,也是主要的排污企業,華能、高井、京豐、京能和首鋼電廠,其脫硫設施在年底前都要全部完成建設并投入運行。而自7月1日起,北京煉焦化學廠要進入停產程序。
自4月1日起,四環路內的建筑工程全部都要使用預先攪拌的砂漿,減少現場攪拌產生的揚塵。
此外,順義、通州、亦莊三個新城要完成區域環境評價,提出改善環境的對策和措施。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