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世界水日 ”即將來臨之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面對全球水資源開發問題,敲響警鐘。
第一聲警鐘:水資源的管理、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均不足。由于管理不善、資源匱乏、環境變化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衛生設施。
第二聲警鐘:水質差導致生活貧困和衛生狀況不佳。2002年,全球約有310萬人死于腹瀉和瘧疾,其中近90%的死者是不滿5歲的兒童。每年約160萬人的生命原本都是可以通過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和衛生設施來挽救的。
第三聲警鐘:大部分地區的水質正在下降。有證據表明,淡水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正在迅速衰退,其退化速度往往快于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報告指出,生命賴以生存的水循環需要健康的開發與運行環境。
第四聲警鐘:農業用水供需矛盾更加緊張。到203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提高55%。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而這部分用水已經占到全球人類淡水消耗的近70%。 這是2006年3月14日在墨西哥德利西亞斯拍攝的灌溉系統
第五聲警鐘:城市用水緊張。 到2007年,全球一半人口將居住在城鎮。到2030年,城鎮人口比例會增加到近三分之二,從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報告估計將有20億人口居住在棚戶區和貧民窟。缺乏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對這些城市貧民的打擊最重。
第六聲警鐘:水力資源開發不足。 發展中國家有20多億人得不到可靠的能源,而水是創造能源的重要資源。歐洲開發利用了75%的水力資源。然而在非洲,60%的人還用不上電,水力資源開發率很低。
第七聲警鐘:用于水資源的財政投入滯后。 報告指出,近年來用于水務部門的官方發展援助平均每年約為30億美元,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會提供15億美元非減讓性貸款,但只有12%的資金用在了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用于制定水資源政策、規劃和方案的援助資金僅占10%
【轉自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