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獵德污水處理廠“出水飛瀑”
|
“2004年12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廣州市獵德污水處理廠視察,我們一路陪同。胡總書記詳細地詢問了關于大城市治污的現狀,諄諄囑托,給了我們很大的精神動力,也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作為經濟發展先行一步的城市,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如何面對城市人民不斷提升的生產和生活訴求,保護好環境,切實搞好水系治污。”
我們和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局長冉申德的交談就從城市治污這個焦點話題開始。
關鍵詞 合流與分流
“20年前我在日本留學,曾到海邊參觀一個污水處理廠。當時,我和國內同行都不理解:污水直接入海自凈不就得了,花錢建廠處理污水豈不多此一舉?”冉申德為人爽直,不回避談論認識需要有過程。
事實上,很長時間以來國內大城市的污水就是直接向江河排放,也可以說是一種“靠天吃飯”的粗放管理。直到工業化初期的浪潮在沿海地區興起,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大江大河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珠江廣州前航道已經不見有人下河游泳,魚兒幾近絕了跡,人們才開始醒悟,逐漸重視起污水處理。
“痛定思痛要治污了,怎樣治呢?”記者急問。
“在國內,這方面沒有現成經驗。照搬國外的,肯定又不切合實際。廣州這幾年真的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探索,邊做邊提高。”
冉申德的介紹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治污其實真是大有學問。比如說,要使珠江清潔,就必須截污,也就是說把污水堵截到污水廠,不要直接向河道排放,這是世界上許多沿江大城市已經證明的成功做法。但廣東雨水多,這個截污到底是雨污分流還是雨污合流,爭議就很大。有人主張徹底雨污分流,好處是減少污水處理量,減輕污水處理廠的壓力,但這就意味著要把污水管和雨水管分別地接到每家每戶,這在老城區要實施起來難度非常大。因此,有人主張雨污合流,這樣的好處是管網建設方式比較簡單易行,但缺點是把本不需要太大處理的雨水也送到污水廠,增大了污水處理廠的投入和運營成本。
“為了平衡這些關系,我們作了不少實地測試,也借鑒了國際上一些大城市的做法,最后摸索出這樣的套路———在新城區和有條件的地方,實施雨污分流,一步到位地把污水管、雨水管接到每個樓盤,接到千家萬戶,把兩種水區別開來。在老城區實施雨污合流,逐步對雨污合流管網系統進行改造,盡量把初雨接到污水管,到暴雨時才把雨水向河涌排放。這樣既較少了對污水處理廠的壓力,也減輕合流后對江河的污染。”
不難明白,這種有分有合、合中有分、分中含合,應該是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 共性與個性
廣州無疑是個河網密布的大都市,大大小小河涌有231條。過去,千家萬戶的生活污水都直接往這些河涌里排放,久而久之,珠江北岸的沙基涌、東濠涌、新河浦涌,南岸的赤崗涌、馬涌都成了一條條令人生厭的臭水溝。
冉申德告訴記者,近年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已投入了90多億元整治河涌和進行污水處理。市政園林局有信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治理好這些河涌。談到具體部署,他強調:“既抓共性,更要研究個性,抓好每一個個性。”
“所謂共性,就是沿涌截污、清淤,不能再讓污水肆無忌憚地排放到這些主要的河涌去。所謂個性,就是要‘一涌一案’,根據不同河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治。”冉申德如數家珍般地給我們舉了兩例,十分生動。
一例是新河浦涌,那是人口密集的城區,河涌因多年納污早已泛黑發臭。但由于它直接連著東山湖,這是其他河涌沒有的優勢。治理時,利用漲潮引珠江水進湖,蓄住;退潮時開閘把湖水排出。這樣一吸一排,形成良性的水循環。流水不腐,這一帶河涌的治理立馬見效。
一例是沙基涌。這是兩頭都連接著珠江前航道的短河涌,原設計清淤鋪砂,但專家分析認為河床淤泥層厚,鋪砂改善效果不明顯,因此著力清淤。短短1320米的河涌清淤工程總量46000立方米。當圍堰拆除后,涌內水位恢復,水質大為改觀。如今,人們常可見成群的魚兒在涌中悠游。
關鍵詞 嚴厲與寬松
“投入重金治污固然難度大,但不能有效制止偷排放污水,治污就會功虧一簣。”這是我們和冉申德交談中多次聽到他痛心疾首說的一句話。原因很簡單———為圖省事、省錢,一些企業、民居私自偷排污水的情況屢屢發生,這不但拖慢了全市治污的步伐,也使治污效果大打折扣。
記者采訪中已經了解到,珠江沿岸近年開發了不少房地產項目。個別只顧自身眼前利益的開發商為圖方便,在建設過程中把不能隨意排放的污水直接向雨水渠排放;有的企業為圖一己之私,竟然無視管理法規,私自堵塞市政部門已經建好的截污管道。
冉申德介紹:“在美國,曾有企業因偷排污水被處以上億美元的罰金;在日本,發現偷排污可以先拘役再施罰款;在香港,偷排污企業的法人同樣可能被處拘役。但目前廣州市對偷排污企業最高只能處2萬元的罰款,有些企業寧愿受罰也不改過。”
因此,他主張:“從長遠看,治污不能只靠宣傳,只靠人的自覺。過于寬松的結果往往是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必須嚴厲時就嚴厲,這才會有效!”
“為了加強監管,去年我們在沒有增加行政編制的情況下,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排水處。”據冉申德介紹,這里有一批特殊的“水上警察”。當珠江水退潮時,他們就會巡回在前航道和各大河涌間。廣州市政部門還用先進的衛星定位儀鎖定河涌排污口進行封堵整治,全面杜絕污水漏排和偷排現象。而廣州市的排水管理立法工作也在抓緊進行中。
關鍵詞 眼前與長遠值
得高興的是,廣州市西朗、大坦沙、獵德、瀝滘4大污水處理廠現在已先后建成,大河涌沿河、小河涌沿路截污,新區雨污分流、老區合流而治等大的治污思路也漸次確立。目前,廣州已形成干道、次干道和主干道相駁接的棋盤式截污管網,全市的生活污水已基本被成功“圍堵”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達到了76%,水質有了很大改善。
從鋪網、截污到水處理,這些年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可謂步步為營,冉申德也滿懷信心:“就現在看來,珠江廣州河段水體中對人體有害的氨、氮和大腸桿菌都不超標了。今年的任務是繼續堵漏,嚴防死守。”
“接下來就是要繼續完善管網中的支管和毛細管,將截污網絡延伸到千家萬戶,爭取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冉申德越講越帶勁,臉上多了些自豪和憧憬。
在做好眼前工作的前提下,不斷地計劃明天,這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動,也將使得計劃更有完善的機會,實施起來更加順暢。
這位鐵道部出身的“市政管理一把手”,過去參與過建設廣州地鐵、內環路、新機場,都是一等一的大工程。現在面對城市治污,他認為是一場更大更持久的硬仗,一定要辯證施治。
談話自始至終,冉申德的臉上一直凝重。也許他真的已經體味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治污仍“未有窮期”,下決心要完成好總書記的囑托,不負人民期盼吧!
 |
環衛工人在打撈水面垃圾
|
 |
廣州部分水質轉好的河涌成了孩子們消暑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