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榮說在環保的路上,今年最主要的還是要發動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到環保行列中來,既不耽誤發展經濟,也不能用一時的經濟發展斷了子孫后代的路。
核心提示:“首界中國年度十大環保人物”、“200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一連串的獎項串起了田桂榮的2005年。從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到村委會主任,曾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辱罵,為治污曾請污染企業的負責人吃飯……村官田桂榮在近一年的時間內,用自己的忍耐與魄力開拓了一個新天地。
艱難的第一年
“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困難,很難。”今年2月21日下午,正在參加政協新鄉縣六屆四次會議的田桂榮告訴記者。
作為政協新鄉縣六屆四次會議的委員,田桂榮正忙著修改自己的提案。新鄉縣的電鍍小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田桂榮所在的鄉,對情況比較了解的她,在這次政協會上,田桂榮提案的名字是《關于加強我縣電鍍小化工企業煙囪管理的建議》。在提案中,她就如何讓這些企業減少排污量,使冒黑煙的煙囪冒白煙這一環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最難的是前3個月,如果堅持下來,我就干,否則就讓賢。”2005年4月,剛剛擔任新鄉縣合河鄉范嶺村村委會主任的田桂榮,在接受《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采訪時說。2005年4月9日,民間環保人物田桂榮被推選為范嶺村村委會主任,當時她面對的是一個被嚴重污染的村莊,即將面對的是如何治理污染企業,如何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獲得村民的信任。
“這一年很難,我上任后在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遭遇重重阻力,當村主任也比以前收廢舊電池、在城里搞環保宣傳更難。”田桂榮說,“在城里僅僅是宣傳,但當村主任卻是與村民面對面,擔負更大的責任。”當記者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已經是9個月之后了。
“那段日子,我真的怕自己應付不了。”回憶起來,田桂榮似乎還有點擔心那個時候的自己。
面對困難,田桂榮沒有打退堂鼓,她咬牙堅持了下來。“如果自己不干了,肯定對選自己的那些村民不負責任。”就這么簡單的道理,成了田桂榮堅持的理由。
辦好事也困難
田桂榮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一座橋梁增設欄桿。
“周圍六七個村的人都要從這座橋上走,但橋面不平也沒有欄桿,經常有人從橋上掉到幾米下的河里。但走來走去從沒有人想過為橋梁加上欄桿。”田桂榮說的這座橋距范嶺村不遠,建欄桿前曾有人掉到橋下,至今不能行動。
剛上任的田桂榮想給村民先辦好這么一件實事,于是她找到附近幾個村的負責人,“他們都嘴上說拿錢,卻遲遲沒有行動。”無奈之下,田桂榮決定自己出錢找人修欄桿,卻又遭到丈夫老范的阻攔:搞環保投錢,當村主任還投錢,這錢你不能一個人拿,要是有人愿意拿一部分,就同意你修欄桿。
對老范的話田桂榮能夠理解,這幾年也正是由于老范的全力支持,她才有今天的成績。她將老范稱做“幕后英雄”。但欄桿還是要修,田桂榮又找到新鄉縣政協委員朱性超拉來2000元贊助。
“老范同意從家里拿錢修欄桿,他前前后后買鋼管、找電工,忙個不停。”田桂榮說,修欄桿開工了,但一件好事卻還遭遇阻力:有人說欄桿應該由上級出錢修理,還有人沖著85厘米高的欄桿說風涼話:“修得再高點,這么低人還要掉下去。”
整個橋用了8000多元錢,田桂榮自己花了6000多元,但讓她心疼的并不是這點錢:“辦好事也困難,修欄桿還有人不理解。”
盡管修欄桿有人潑涼水,但欄桿修成后田桂榮“心里可高興”:欄桿剛修完就開始收小麥,周圍上萬畝小麥運送都要經過這座橋,人車來來往往再沒出過事。附近幾個村的村民也很高興,都知道是田桂榮干成了這件大實事。
請排污企業吃飯
田桂榮競選村主任時提出要治理村里的污染企業,減少企業的排污量,還范嶺村碧水藍天,這個任務比修欄桿更難。
范嶺村有3家化工企業,在田桂榮上任前,村子已被嚴重污染,為此上級撥給范嶺村專項資金用于打一口更深的水井。2005年5月本報記者到范嶺村采訪時,由于受到部分村民抵制,田桂榮正為在村東打井的事情發愁。
今年2月21日,田桂榮告訴記者,隨后他們選擇在村中間打井,如今村民早已吃上了這口深達130米的深井中的水,“水可甜”,村里原來的黑塑料自來水管道也全部換成了白色的環保管道。
“新井打好后,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問我:能不能給他們也供新水。我說污染企業也想喝純凈水?結果這位負責人臉色十分尷尬。”但治理排污企業并非一件容易事。
上任后,田桂榮帶領村民代表到3家化工企業交涉,與他們討論如何減少排污問題,但“表面上他們很配合,卻背后罵你”。
為了讓這些化工企業提高環保意識,降低排污,田桂榮兩次請企業負責人一起吃飯。
“我把3家企業的負責人喊到一起,討論如何減少排污。這都是我自己出錢,在一起吃過兩次飯。”田桂榮說,剛開始她想不通,但后來就想開了,治理排污企業是為村民好。
請人吃飯還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企業占用村里的土地,每年都要向村里交承包費,但有企業負責人就想法子:你整治我,我就不交承包費,一家企業2005年的承包費一直拖著不交。
今年春節剛過,田桂榮并不直接上門催要,而是想到了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她讓鄉司法所的同志幫忙,“上門給這位負責人拜年”,結果承包費很快就收上來了。
“當干部就不要怕挨罵”
上任之初,田桂榮不怕出力出錢,最怕有人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而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治理化工企業,有人就當著面罵她。
“當時有企業找了幾個人看見我就罵。我忙著打井抓工作,沒時間去告他們,就是告也沒有人為我提供證據,我又不能與他們對罵。我只能晚上在家偷偷掉眼淚。”田桂榮說,那時她真的挺后悔當這個村主任。
2005年5月范嶺村打新井,經村委會討論將位置定在村東,但等鉆探設備安裝完畢后,這塊地的耕種者又不同意,于是爭吵開始,而實在沒有辦法的田桂榮只能默默忍受,本報前來采訪的記者正好看到此幕。
不少村民看到田桂榮為村里集體利益受了不少苦,就勸她說:別干了,還是到環保協會干大事吧。
村民們說的環保協會是指新鄉市環境保護志愿者協會,田桂榮擔任會長。但她并不這樣認為:環保宣傳工作是念書的,當村主任是考試的,村主任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兩個都不能放棄。
被罵得多了,田桂榮也想開了:“當干部就不能怕挨罵,不能怕吃虧。”
于是,再遇到被人罵,田桂榮就默默走開,而隨著她的努力,幾家化工企業的環保意識明顯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也有了進步,對她的工作支持的多了,罵聲也漸漸少了。
苦中也有快樂事
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煩心事讓田桂榮感到“很難”,但還是有幾件事情讓她開心,這便是她在2005年獲得的4個“獎”。
2005年3月17日,田桂榮當選“首屆中國年度十大環保人物”,是全國惟一女性代表;7月,她作為代表參加“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活動;11月,她擔任會長的新鄉市環保協會榮獲2005年 “福特汽車環保獎”( 環境教育項目 )二等獎;11月27日,她以最高票當選我國首個環保人物大獎“200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最高興的是到昆明參加‘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活動,100多名代表一起討論如何保障婦女權益,婦女如何自強不息。大家還一起表演節目,我自己朗誦了一首詩歌,而且3天的活動全部免費。”田桂榮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這次活動上,臺灣的高金素梅熱情地握著她的手說:“大姐,如果以后搞環保缺錢了就找我,咱們一起開演唱會掙錢。”
而最有懸念的是到北京領取“福特汽車環保獎”,因為提前只知獲獎并不知是幾等獎,她還在臺下尋思這次差旅費又要自己出了,沒想到竟然得了二等獎,還有一筆不小的獎金;同樣激動人心的還有到北京展覽館領取“2005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成龍還為我唱了一首歌,白巖松等主持人都在現場。”
除了這幾次獎勵外,最讓田桂榮舒心的是化工企業和村民對環保工作的理解以及對她工作的支持,“一家企業的負責人主動對我說他準備建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廠。這說明他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我也正考慮給另一家企業通上新井水。”
新一年的計劃
這些獎勵讓田桂榮“艱難”的一年輕松了不少。田桂榮說,不管再苦再累,她都要堅持下去,她已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計劃:
村里的兩條胡同要整平,村村通工程實現了,就要整治村內的小路,小巷也需要治理。
要支持婦女致富,提高婦女們的地位,考慮讓她們種蘑菇,發展經濟。
村里的老人沒有活動中心,孩子們沒地方打球,考慮建一個活動中心。
大家都知道田桂榮是搞環保的,就要利用優勢發展環保經濟、綠色產業,打出環保的牌子。
…… ……
“從我自己講,更不怕挨罵了。我經常對村上人說,只要不打我我就享福了,我要堅持干下去。”說這句話時,55歲的田桂榮一臉笑意,卻又十分堅定。
目前,田桂榮還是整日奔波在那塊希望的田野上,她期待著明年春天的時候,在今年所走過的地方,能夠長出一路小草。她說在環保的路上,今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最主要的還是要發動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到環保行列中來,既不耽誤發展經濟,也不能用一時的經濟發展斷了子孫后代的路。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