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關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幾個問題 (上/轉載)
2006-03-27
廣州講壇第二十四講:關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幾個問題

 

以下是直播實錄,根據現場速記整理,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主持人:下面有請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同志發言。大家歡迎。

  鄭欣淼: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來賓,我很榮幸參加今天的廣州講壇演講錄第一輯的發布會。我昨天晚上來到廣州,這本書昨天晚上已經翻看了。我在短短半天里,已經感受到廣州在經濟建設飛快發展的情況下同時文化建設方面采取的大手筆。 今天中午陳部長跟我說,宣傳部正在編三本大書,《廣州大典》,是廣州地區文獻的編輯,有二千冊;還有《粵語大辭典》;還有要出的一套書是廣州四次文物普查的資料匯編,有13卷。我聽了之后很有觸動,從廣州市可以看到廣東全省在文化建設上所付出的努力,我也相信這座有22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被全國人民關注的城市,在文化建設上有這樣大手筆、這么大動作,他的未來肯定是光彩奪目的。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下面進行今天第二項議程。請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同志做廣州講壇第24講學術報告。

  鄭欣淼: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朋友,我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關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幾個問題,我談四點:

  第一點,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第二點,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第三點,正確理解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第四點,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幾項重點工作。 大家聽了之后,可能在一些方面給大家情況介紹比較多,不一定學術的味道很濃,但是有些情況給大家講清楚,應該說文化遺產的保護、文物的保護,大家都應該是關心的一件事,也應該說大家多少都知道,很多人都在參與的;但是很詳細的了解一下,我從宏觀做一個全面的介紹,希望能啟發大家,能和大家進行交流。還有今天來有很多同行,一些專家學者,考古學家,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講的第一個問題,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個人感覺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目前總的形勢是好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一個是持續的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熱潮,我們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比較晚,世界72年制訂,85年全國人大批準申報,從87年我們就有了第一批世界文化保護遺產、自然遺產,占第三位,前面分別是西班牙、法國。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這么多的民族,我出差所到之處都是談世界遺產的。我有一年到日本去,2000年到日本去,他們準備申報一組建筑成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我的印象是佛教的一個遺址,當時我們國家要去專家考察他們,他們以為我是來考察的,十分熱情的接待,介紹的相當詳細,我當時很奇怪,怎么匯報工作,我是參觀訪問的,后來才知道他們確實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很重視的,他們的名片跟我們現在很多地方一樣,都是印的宣傳的,在名片的后面有說明。

  我們國家的世界遺產,前幾年規定是一次只能申請一個,一個國家批一次,現在可能稍微松動了一下,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各能批一個;但是現在我們國家這么大,各地組織班子,領導出面,有的不惜花費巨大的投資,比如說洛陽石窟,就花了好幾個億來治理環境,拆掉一處建筑,就曾經花了一個多億。所以世界遺產熱,這是我們國家現在還在持續的。上午有一個報紙來采訪我,就問熱怎么看這個“熱”,我說總的還是好事,當然有弊端;但是還要看到政府保護重視,全民的參與投入,特別是世界遺產理念的引入,給我們開拓了思路。我保護文物,過去是想保護一個具體的東西,但是現在要涉及到環境,不能孤立的進行保護,所以文物的觀念也在擴大。

  同時從世界遺產的角度來看,我們過去對文物,比喻說過于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的,現在更多是從文化的意義,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來看這個問題),(這)對人的發展、對民族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作用,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有不斷增多的各地重點文物單位,最近大家可能沒有注意,我們省文物局的同志包括市長都在等國務院頒布第六批名單,已經達到了一千多處了,每次我們都增加了,這次的數量還沒有定下來。除了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外,各級政府,像廣東省一級有我們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市也有市一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還有一些沒有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點,有一些也是屬于要保護的。各地近幾年也是在不斷的增加,這也是我認為形勢好的一個反映。

  另外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歷史文化城我們國家公布了101個,這既有像北京市、廣州市等很大的城市,也有一些是屬于中等城市,還有一批是縣一級的城市。在這一百多個城市里,最典型的記載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03年我們公布了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總共有12個村10個鎮。很多省將這方面的工作走在前面,我知道有些省早于國家文物局和建設部公布之前,很多省已經公布了。10個鎮基本上是在一些省已經宣布于省級保護名鎮的基礎上保護的,對于村和鎮的名單公布,這是一件大事。

  還有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最近大家注意到這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了,到處都在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國家已經有二項,一個是昆曲藝術,一個是古琴藝術。最近文化部在蘇州開了一個蘇州論壇,也是專門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在要求各個省市在今年的九月份,確定要給國家報告調查之后,可以申報,國家準備公布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03年公布的,我們國家04年加入,現在我們公布的昆曲和古琴藝術是代表作,現在還不像是世界遺產一樣列入名錄,現在規定是30多個國家申請加入公約的話,夠30個國家就要成立遺產委員會,就要逐步的完善機構,那個時候不叫代表作,而是保護遺產了。現在這件工作我們也是抓的很緊,現在正在做調查試點的工作,各個省也在做調查。

  我剛才也說了要進行申報,我們國家也要公布第一批非物質遺產重點保護單位,跟文物部門是一樣的。 另外我想舉一個例子,我感到我們文物保護的形勢好,還有一個表現,就是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搞文物最不愿意聽到的就是文物外流,在歷史上我們有一段屈辱的歷史,一百多年前,在解放前的近代史上,在歷史上我們是很屈辱的。中國相當多的文物,比如掠奪、走私、盜賣,有人估計有一百五十萬件左右,但是這是估計,這個帳不太好算。有很多我們中國最早的畫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現在在大英博物館,就是那個時候弄走的。這幾年來,確實出現了令人鼓舞的現象,海外的文物回流,這是有一個資料的,據保守的估計,十多年來拍賣回流文物五萬多件,94至97年期間,回流文物一萬件,98至04年,超過四萬件,文物回流速度增長,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在全國有100多家拍賣公司,每次在拍賣文物中,海外回流都占比較大的比例,02年有“燕山銘”是從日本回來的。還有上海博物館花四百五十萬美元買的“春花閣結”。還有翁同龢的翁氏藏書,最后也是上海收藏了。這幾年大家看到越來越多,反正不管怎樣,反映出我們的國力強大,確實對我們提高民族自豪感意義很大。

  總的來說,我是感覺這么多年來,整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日益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重視。許多地方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在日益增強,這確實是我們應該肯定的。我們應該看到目前大好形式,但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危機)。現在我再談一下文化遺產熱的原因。 文化遺產熱的原因,我也分析了一下,可能有多個方面的影響,你像對于持續發展觀,我們國家中央提出了持續發展觀、社會和諧發展觀,這個決策的重大影響。過去我們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毫不動搖,我們還要堅持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是說不需要社會協調發展了,如果我們孤立的發展經濟,就像剛才有先生說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肯定是不行的,社會的發展肯定是均衡、協調的,現在中央提出持續發展觀就是可持續發展,對我們解決指導思想,不論是在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包括文化遺產的保護,都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我們也迫切的感受到,特別是在像我們國家城市化的發展、現代化的發展,這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像包括一些重大的疾病建設,我們這么多年的經驗教訓,也給我們很多。在基本建設方面,我們知道城市要改造,城市要建設,危房要改造,可能帶來一大批文物建筑的消失。而且我們現在生活方式的變化,過去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像一些民間的工藝,一些傳統文化,現在因為它的土壤環境發生變化,很多人過去的娛樂方式(改變了),一些地方的劇種(不受歡迎),(人們)更多是選擇電視。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出外打工,包括過去的剪紙、皮影都是很普遍的,但是現在都面臨危機,大家也看到這一點,應該說要有這么一種危機感。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這方面的問題表現非常嚴重。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文化觀念的變化。多年來,我們在八十年代以來,學界的人,大家關心討論的人都知道,經常是文化熱,文化熱其實是在所謂的觀念文化、精英文化,與老百姓好像沒有多大的關系。現在是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民間了,大家才感覺到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性,感覺到這是我們文化的根,有人也叫是草根文化,是我們文化的源。也有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對這個提的都是很高的,認為這是確定文化特性的,激發創造力以及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根本因素。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的遺產最具有代表性,現在大家將目光轉向了,很多學者從八十年代以來開始文化大辯論,現在轉向了基層,這是一個很可貴的轉變,應該說是文化觀念的一個大變化,這個變化也帶動了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不管怎樣,我們沒有一定的實力,像剛才說到廣州搞的一些大的文化建設工程,還有文化遺產方面的保護投入都是不可能的。像“南越國”的墳墓(挖掘),這在全國都很轟動,發現遺址之后就停止下來,給開發商一些補充,周邊范圍幾萬范圍不動,再進行分期的考古發掘,最后要建成博物院。今天早上我起來,我在廣州大廈住,一看搭了棚子,一看還是那個地方,還正在進行。據說前后搬遷有十多個億,這確實是大手筆,一般城市也是做不到的。在一些國家,世界上也有碰到這樣的矛盾,而且我們有這樣的實力,當然各地的實力可能沒有廣州大,但是經濟都是在發展,相對來說在文物的保護、文化遺產的保護投入上,都會有所增加的,這也是形勢好的一個原因。

  多年來,特別是這十多年來,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整體來說我認為發展還是比較快,不斷在進步,起碼是在進步,但是也要看到我們存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有些方面也是驚心動魄的,現在的問題主要還是經濟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一方面經濟要發展,就要搞建設,我們就要搞一些挖掘、搞一些開發,帶來文物的保護問題,現在國家對大的方面重視了,比如說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但是小的方面注意不到,經常有矛盾發生。最近中國文物報也披露了幾件事,有人發現有可供發掘價值的東西,發現這些信息之后,不給文物部門匯報,自行用推土機推掉。00年北京市撥了三億三,就是維修北京市的一百處搶救一百處的文物,這一百處就有東樂廟的西配殿,但是這已經被拆掉了,成為庫房了。大家到北京去,看到北京的四合院消失的很快很快,隨著南長街那一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北京提出了批評。世界文化遺產大會故宮緩沖區也是通過了,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建筑的高度方面,有很多不規范的做法就出來了。作為世界遺產,大家普遍感覺到重申報、輕管理,這是文物界人都知道的,大家是深為反感的一件事。搞申報的時候相當的積極,等到申報成世界遺產成功之后,不管了,或者是就改變以前的承諾,就給你過度的開發,亂修亂建,還有一處世界遺產,當時周總理在時非常生氣的,光拆就有幾個億,亂修亂建。

  還有文物管理上體制的混亂,文物有自身的特點,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現在有一些交給公司經營,公司是經營單位是企業,就要賺錢,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就出現了買賣文物,前幾年比較厲害一些,有一個文物大省首先提出來的,以后影響到西北好幾個省,在我們南方也有,浙江也好,好些地方都有,現在基本上都在糾正,大家認識到弊端太多了。另外還有文物的走私、盜墓,仍然是比較猖狂的。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來防范制止,但是有一些地方,因為管理上的原因,幅員比較遼闊一些,像新疆、青海等,存在的問題都是比較多的。青海就反映有一處吐蕃重要的墓葬,盜墓者年前用推土機挖,年后照樣來挖了,我們也是請了公安來管,結合當地的群眾,但是確實太遠了,帶來很多問題。還有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村鎮等也存在一些問題。

  現在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忽視,有一些問題還是相當嚴峻的。這是我說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想說一下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其實大家都知道,一些我再重復一下。 文化遺產它是遺留下來的,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的,還需要傳承。總的來說,反映了人類文化的記憶。我們知道人類史是有記憶的,還需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我們都有懷舊情結,這可能也是人類的天性吧。通過懷舊的手段,對我們和先輩和我們的歷史。現在也可以看到城市是有記憶的,比如說廣州2200年,不同年代在廣州城都留下了歷史,文化是人的創造和智慧,反映了人類的記憶,我們走過的足跡。回顧我們的足跡,未來才能更好。現在大家都喜歡旅行,都喜歡到異地參觀文化,越是不同的豐富多彩的,我們都愿意去看,這也是反映了人類對文化求知的欲望。我們將這些叫做歷史的見證,這些文化遺產,應該說成為人類生存的條件之一。

  世界遺產很大方面是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文化不是單一的。特別是在現在,我們搞全球化、經濟一體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民族的認同感,一個民族的創造性,主要是靠文化的獨特性來表現。所以人類的發展其實就是文化多樣性發展的結果,它沒有單一的文化,我們說世界遺產起這個作用,中國這么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創造。正是由于各個民族不同的創造,我們中華民族才有今天燦爛的文明。過去說中華文明起源黃河,以后說長江,其實文明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是不同的創造,只有這樣,才是人類創造力的表現。

  我想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關鍵,在國家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建議里,這么一段話說的相當好,它說“在生活條件加速變化的社會環境里,為人保存與其相稱的文化環境,是大自然、先輩遺留的文明見證,這對人的平衡發展十分重要,為此應該視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并將當代成就、昔日價值和自然之美納入整體規劃加以考慮”。總之文化遺產可以提供或者是參與營造適宜于人類生存發展的好的人文環境,特別是對我們生活在現在工業化進程中來說,如果我們每天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像森林一樣的城市,確實是感覺很煩躁,如果我們到鄉間去,到很原始的地方去,心靈上反而感覺很舒適,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

  對文化遺產的意義,我是想舉中國近代有名的人物,也是廣東的。康有為1904年到羅馬,主要是去考察,那個時候就是保皇黨,他在日本呆過,后來在新加坡也呆過,南洋各國的保皇黨基本上是他領導的,他受保皇黨的委托,到歐洲跑了十多個國家,去考察,他比喻是神龍嘗百草,找一條好的救中國的路子。他到意大利,看了很多古跡,發了很多議論,我感覺到他提出解決中國問題的藥方肯定是不能用的,在政治上他是極端保守的,但是他在文化上,文化的一些見解,我認為是相當精辟的。他看了羅馬的建筑之后,就說是在中國很少有五百年前的建筑了,五百年歷史的建筑,這是二十世紀初說的話。他還舉了廣東幾個例子,“潘、盧、伍、葉”,我請教了一下,說是十三行的四大家,康有為說這幾乎是中國最好的,小的時候我也經常到這里來看,現在廣東的專家學者都知道,門窗都沒有一個重樣的。

  他看了意大利之后,說現在我們要保存國家的文明,有兩個辦法。一個是保存,康有為說是成立一個保全服務會,提的也是很具體。他談到對文物的重要性,有一段話,我認為相當的精彩。他認為文物是無用之用,比如說空的東西沒有什么用,就像我們現在在禮堂里,這個禮堂如果整個塞的滿滿,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就沒有用處了。正因為它無用,里面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空的東西才有用。我認為還是談的很辯證。康有為還舉了很多例子,在當時他主要是中西對比,感覺到歐洲國家,意大利、羅馬的文物保護的很好。文物的重要性,我們其實大家都能體會,作為我們民族的一個創造力的表現,到國外很多出國文物展覽,為什么在國外引起轟動,就是因為文物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00年的時候,我們在美國辦了,好像從99年就開始了,辦了中國黃金時代考古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在美國三個城市展覽。我是在休斯敦展覽時帶隊去的,當時李肇星同志當駐美大使,跟我說了一下,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總的不如美國,科技不如美國,但是說到文化,一些高雅的藝術,我們也不好跟他們比,但是我們中國的文物,反映了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這是實實在在的,這是我們的光榮,像中國五千年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的絕無僅有,世界聞名幾大國中間都被別人占領了,而中國的文明從來沒有過,所以搞文物工作的人,特別到國外辦展覽,我們都是感覺到揚眉吐氣,感覺很高興,確實有一種民族自豪感。

  當然,我們今天作為中華民族,要創造不愧于先人的文化,特別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這更是我們民族的,有一件事大家可能印象很深,去年韓國要申報端午節,在中國引起極大的振動,很多人批評當局我們為什么不報,讓韓國報了,最后報紙也有討論,中國文化傳過去也是好事,他要過也是好事。最后韓國說我的端午跟中國的端午還有區別,但是不管怎樣,引起了大家這么的重視,我們也看到這幾年開兩會期間,有一些政協委員、兩會代表提建議,中國傳統的節目要放假,像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節目確實也是重要,多少年幾千年形成的,這里面其實反映了我們民族,看起來是過年,過任何的節都有一個形式,那個形式相當重要,這個形式其實是我們民族對傳統傳承的儀式。過年不僅僅是吃餃子了,年據考證,就是豐收的意思,既是一年辛苦勞頓,也是來年豐收的盼望,也是親人團聚 ,也是對老年人的尊重,拜年嘛,也反映了倫理關系,意義也是很大的。 端午節其實意義也是很多的,像是驅邪、驅毒,競技比賽,還有紀念先賢等。我們傳統文化最深深的一些東西,都反映在這里面。所以我們感覺到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是相當重大的。這是我說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跟大家說一下正確理解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我們說文化遺產都加了一個保護,保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保護,“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這十六個字已經定入文物保護法了。我想談幾個觀點。 首先是要樹立大文物的觀念,我為什么今天說的用了文化遺產,其實文化遺產就是我們國家的文物,我們國家文物的叫法也是傳統的,也有變化。過去我們所理解的文物,古董,書畫、銅器、瓷器等等,是可以移動的。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家感覺到這肯定是不完全的,比如說陳家祠堂,也是文物,在文物的觀念里,就有了一個可移動的,像杯子一樣可以帶走的東西,和不可移動的,像遺址、建筑物、古墓葬等等,都包括在里面。但是這個觀念,不管怎樣,總因為長期在人形成的思維定勢,影響到我們思路的開拓。這幾年來,其實我們的文物觀念在不斷的發展,過去就是有價值的東西就算文物,現在我們感覺到什么好像又都成了文物。國家文物局對外英語翻譯就是文化遺產,不說文物說文化遺產,樹立了大文物的概念比較好,我們的認識也是在不斷的發展。

  99年我在云南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召開的民族民間文物工作研討會,各個省人大都去了一個副主任,當時西藏自治區的一個人大副主任就在會上講,我們西藏是一個文物大區,當時我聽了之后楞了一下,說陜西是文物大省、河南是文物大省還行,怎么西藏成了文物大區?我細細一想確實是,一個是我對西藏的了解不夠,另外是我的觀念有問題。最近我剛剛從西藏回來,又跑了一些寺院,從拉薩到日可則,還有阿里,我看了駝鈴寺等等,布達拉宮又看了一下,西藏博物館的陶瓷相當精美,西藏博物館的館長跟我說我這些陶瓷、瓷器都好是宮廷給我們的賞賜,確實很珍貴。他們的法器也是不得了,我們在西藏的三大維修工程就有撒加寺,撒加寺我一看那些經書,整整一個大墻全部是經書,藏的一些文物相當的珍貴,還有一些陶瓷。前不久美國人給出了一筆錢,讓我們維修,美國的基金會覺得很滿意,認為故宮人辦事認真,后來又提了一個要求,說能不能合作,修一下西藏的夏魯寺,但是我們不出人,出錢,由你們組織人,這次我到夏魯寺看,一看壁畫三層那么漂亮,風格是漢藏結合的,在西藏也是獨一無二的。美國人注意到它的價值。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保護的文化遺產。

  我還想舉一個例子,對文物的概念。過去我們說文物,故宮博物院過去有很多文物的資料,叫資料不叫文物,起碼有十多萬件,其中有二萬多件是皇帝、皇后的書畫,資料叫帝后書畫,畫的不是很好,光乾隆就有兩千多筆,還有個別人代筆的,過去不叫文物,現在我們覺得認識不對,總之是文化遺產,總比現在的一些畫家名氣要大。即使是旁人代筆,也不是隨便人可以代筆的,里面也有些畫畫的確實不錯。現在想起來,比如說皇帝的馬鞍子,馬鞍子上有一個鐘表,我們將這個鐘表扒下來給到鐘表部,馬鞍子給工程部,這個弄法恐怕現在大家都不會認可的,但是我們那個時候認為鐘表是文物,馬鞍子太多。

  還有比如說一些重要文物的盒子,有些盒子相當的漂亮,我到臺北故宮,臺北故宮的包裝,像宮廷皇宮里的東西,而且都是皇帝下命令做的,現在的檔案里都可以找到。去年出了朱家溍先生編的養心殿史料,雍正皇帝哪一天命令誰畫一張畫,或者做一張桌子,或者燒一件什么東西,記的清清楚楚,現在我們正在整理乾隆朝的。我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到他們的地下庫房,都是完整的放在一起。我們是將這些都分開了,現在有很多都歸不來了,弄不清那一個是那一個了。現在我們有一件房子亂七八糟堆了很多架子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我認為這是文物觀念的東西。99年故宮博物院辦了一個清宮包裝文物展,還是比利時一個人提出的建議,清代裝酒的包裝都沒有打開,有些是草編的,搞了一次展覽還引起了轟動,各種各樣的包裝,最后還到國外展了。我說這些,就是我們對文物的觀念不斷的變化,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故宮的資料里還有一批陶瓷,相當的珍貴,有的都是絕無僅有的,但是有一些殘缺,所以作為資料不能作為文物,有同志說按照中國的辦法,維納斯肯定不能是文物。所以我談文物保護,首先是解決對文物的認識,為什么用文化遺產,比如說故宮有大量宮廷的東西,我們過去處理了大批宮廷的東西,有一些該處理,比如說50年,我們光一次處理皮件,故宮藏的皮件、皮椅等等一次就是十萬件。還有就是宗教畫,現在看來肯定不對,宗教畫因為它是宗教,就處理掉了,這真的不對。我們的觀念一定要從文化遺產,要從歷史的遺留來對待,能反映我們歷史文化記錄的東西,這樣我們的視野就開闊了,就感覺很多東西需要保護了。

  我一到故宮里,一個副院長屋子里掛了光緒朝給太監的訓令,給宮里某一個太公的通報點名申斥之后給整個太監提出的,我問為什么掛這個,他說書法好我練字,我說這個應該保護起來吧?皇帝將它刻成匾掛在墻上,肯定是重要的。 還有就是文化遺產要全面的保護,文化遺產因為現在分的太多了,有世界遺產、全國重點、省一級、市一級,還有文化部、文物局管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在我們政府來說,在我們文物工作者來說,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性來保護,不管是什么級別的,只要是應該保護的我們都一定要保護,它的價值,既然列為保護的,我們就不能說因為是世界遺產就過分的保護,如果是市一級的,我們就不認真保護,這是不對的。雖然現在管理的體制不同,還有很多包括西藏的,還有很多是宗教部門管理的,有的還是園林部門管的,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隸屬關系,但是作為文化文物,作為主管這項業務的部門,我們要統管起來,起碼起到監督、檢查、督促的作用。現在西藏也給我們提出,讓組織人給宗教上的文物定級,也有搞博物館,比如說撒加寺,國家給撥款搞了一個文物庫房,他們現在要辦博物館。作為主管部門,要全面管理起來,可能有人會說手伸的長了,但是從業務上我們要指導他們,包括還有民辦的博物館。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