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只接受野化訓練并將放歸野外的大熊貓祥祥目前正在臥龍自己的“領地”里獨立生活,不許他人介入。
祥祥接受野化訓練前,是被研究員劉斌一手帶大的。劉斌說:“2001年8月出生于臥龍的祥祥是一只人工繁殖大熊貓,但現在的祥祥,完全變了!”
祥祥的“領地”是從臥龍原始森林圈出的一片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大熊貓野化圈養場”,祥祥已在這里占山為“王”,獨自求生了兩年多。
劉斌指著遠處一只若隱若現的大熊貓說:“那就是祥祥。”只見祥祥正在一片竹林里,折斷一根鮮竹,臥下,津津有味地大口咀嚼竹子。祥祥與人工圈養的大熊貓比起來,毛質特別新鮮,黑白純潔格外分明。
劉斌介紹說,祥祥野化前僅有20多公斤,現已長到100多公斤,跑起來特別快,還喜歡爬到十幾米高的樹丫上打瞌睡,“強壯著哩!”
記者的到來引起了祥祥的警覺,它抬起頭來,迅速發現了30多米外的一群不速之客。它大聲喘著粗氣,顯得很生氣。現場一記者端起相機對它“咔嚓咔嚓”地拍照,祥祥突然飛快撲過來。“快跑!它會傷人的!”劉斌大喊,哪料,憤怒的祥祥竟忘記了曾把自己養大的劉斌并向他發起攻擊,將“恩人”撲倒在地并咬傷他的手,劉斌好不容易才逃離了祥祥的“地盤”。
劉斌說,現在祥祥的警覺性變得非常高,“領地意識”特別強,一有風吹草動,它就會馬上機警地看看四周,遇到“強敵”它會迅速爬樹逃生。現在祥祥已到了發情期,容易暴躁和傷人。
據了解,祥祥的“野化”進程遠遠超出人們的期待,它不僅有了極強的生存適應能力,而且漸漸擺脫了對人的依賴。它常常興奮地在樹上爬上爬下,或在地上滾來滾去。
據劉斌介紹,祥祥放養之初,由于年紀幼小,自身免疫弱,它身上曾經長滿草虱等寄生蟲,又沒有自己的覓食行為,其野化訓練一度陷入困境。
隨著祥祥多次挨餓后,它不得不漸漸學會了自食其力。在一次考察行動中,研究人員聽到了祥祥掰竹筍的聲音,然后它開始津津有味地嚼著。此后祥祥的采食能力突飛猛進,它還找到很多竅門,還知道什么季節該吃什么竹子,冬末春初吃嫩竹,夏天要吃些竹竿,它都能夠在寬闊的領地里分區域“采食”。一年半后,祥祥進入野生狀態。
“這個時期,我們還發現了祥祥給自己做的小窩,它真是太棒了!”劉斌喜滋滋地說。
2月18日,來自中科院、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十多位專家、學者,在臥龍為祥祥的“野化放生”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論證會,專家認為祥祥已具備野外求生能力,將于年內正式放歸野外。放野后兩年時間內,專家將通過無線電信號跟蹤和GPS項圈數據對祥祥進行研究。
圖片說明:祥祥:雄性,2001年8月25日,出生于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2003年7月8日,兩歲的雄性大熊貓祥祥背負著人們的重托,作為全球第一只“野外求生”的大熊貓,“獨自一人”被放到一個2萬多平方米的圈養場,邁出了大熊貓從人工圈養到回歸自然的第一步。2004年9月15日,祥祥進入二十多萬平米的二期中型培訓圈。祥祥有了很大的變化,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期待。它有了極強的生存適應能力,漸漸擺脫了對人的依賴,對人敏感,警覺性很高,有了領地意識和自衛行為。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