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進城8年來打工掙的錢全部投入到研究治理生活污水的實驗上。
■他用8年的時間完成了9大系統生活污水處理方案,完成了治污論文。
2006年3月15日下午,記者接到一位農民工打來的電話稱:“現在政府下大決心花巨資治理和改善居民生活污水,我用了8年的時間經過多次實驗,‘研究’出了‘零污染’處理居民生活污水的方案,不知道有用沒用,能不能見面談談……”放下電話記者便來到了見面地點:一個身高約1.75米,留著短發的青年熱情地握住了記者的手。青年自稱叫張明亮,今年37歲,是陜西華陰人,高中文化程度。話題在轉入正題后,張明亮向記者講述了他8年來,為了研究“零污染”處理生活污水的9大方案和所走過的艱辛之路。
臭水溝熏出治污想法
1998年3月,張明亮滿懷理想和抱負來到了西安某廠打工,晚上和同事都住在長安縣(現長安區)的一個村里,每天上班和下班都要經過該村后面的一條污水溝,每次經過的時候張明亮都感到心里難受,那污水臭得讓人簡直無法聞,可由于工作的關系,再難聞張明亮都要忍受。一天下班后,躺在床上的張明亮卻難以入睡,那條散發著臭味的污水溝不停出現在眼前,張明亮心想,這么臭的污水溝怎么就沒有人來管和治理呢?特別是到了夏季那股味道更是讓從此過往的每一個人捂緊了嘴和鼻子。又臟又臭的污水真的就那么難治理?自己何不試試?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張明亮的心里就有了研究治理污水的想法。
打工仔的治污初體驗
為了實現心中的想法,1998年下半年,張明亮就開始購買關于治理污水和污水處理再利用等方面的專業書籍。一有閑時間,張明亮就扎進了書籍中苦苦鉆研,并把一些疑難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向專業人士和學校的老師請教并研究,有一定的知識后,張明亮決心在實際中對自己的所學進行一次檢驗。那是一個禮拜天的早上,張明亮早早起床,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行李從居住村背后的那條污水溝開始,沿路尋找源頭,污水到底流到了什么地方。順著兩米多寬的污水溝一直步行了5公里多路程,找到西安市建工路以南,由于沒有更好的設備就此打住了頭。初次實驗對張明亮的啟示非常深刻,要研究治理污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己現在還是一名小工,口袋里的錢有限,還要給家里寄,光憑一時的突發奇想和空有的熱情是不行的,錢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怎么辦?想來想去張明亮想到了換工作。
白天打工賺錢 晚上研究治污
經過多日的籌備,張明亮終于決定帶一幫人搞家庭裝修。1999年的家庭裝修隊還特別的少,連張明亮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月下來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
有了錢以后,張明亮并沒有放棄研究治理污水的計劃,他給自己定制了工作時間表,白天搞家庭裝修,晚上進行研究治理污水的實驗。
3個月后,張明亮首先拿出了8000元,在距離他當初住的村子后面的污水溝1000米處挖了個蓄水池,先在蓄水池的底部倒入一米高的鵝卵石,再在上面倒入很小的石子,同樣還是一米高,然后在小石子上面倒入60厘米的沙子,做好一切準備后,張明亮開始從污水溝里向外引水,污水經過1000米路程的沉淀后進入挖好的蓄水池,再經過蓄水池的幾道沉淀后流向地面,臭味就少得多了,但還是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8000元很快就被花光了。
頂著嘲諷屢敗屢戰
第一次實驗失敗后,張明亮并沒有泄氣,分析失敗的原因所在,總結經驗從頭開始。經過苦思冥想后,張明亮想到如果有兩個同樣的蓄水池沉淀污水會不會有改變。想到此,張明亮就又雇人挖了一個蓄水池,倒入同樣的材料,然而,“研究治理污水”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結果還是不能夠凈化污水。
看著張明亮整天花錢搞什么污水研究治理,和他一起干活的同事都在譏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進城打工的農民還想出什么樣的風頭,有那樣的閑錢還不如請大家在館子吃幾頓……”好多難聽的話都向張明亮涌來,更讓他難受的是妻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他的事情,從老家攆到西安和他爭吵不休。沒有辦法,為了穩住妻子,張明亮借了2000元錢才將妻子勸回了家。
“我是個很執著的人,也是個不到黃河不死心的人,既然想在研究治理污水方面干,誰也別想讓我回頭……”張明亮這樣對記者說。
有了前幾次失敗的教訓和所總結的經驗,張明亮不管別人的嘲笑和諷刺,繼續做他的研究治理實驗,不搞出個名堂誓不罷休。
研究8年 搭進去5萬元
張明亮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污水過沙石過濾后,混在污水中的生活異物自動沉淀下來,然后,將經過濾的污水流入第二個蓄水池,因為在污水流動的過程中,有植物根系的再次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水就基本上達到了無害化,可這還是不能夠徹底凈化。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張明亮百思不得其解!
為了更好尋求解決方法,張明亮又開始翻閱實驗中的筆記本,甚至守在學校門口等老師給自己講解。
無數次的實驗,無數次的失敗,并沒有使張明亮灰心。后來張明亮發現,沙石過濾的有異物質不便于清理,他便靈機一動,用鋁布先過濾污水后再流到蓄水池,經過兩道的過濾后,污水就有可能變好,也可以達到再生利用的目的。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張明亮還發現,鋁布過濾的異物還可以打包用作沼氣原料,還可以用來制作農家肥的原料,從而降低農家肥的使用成本,真是一舉三得。
風里來雨里去,一轉眼,張明亮走過了8個年頭,一個農民工,8年來為了尋求治理污水將自己的5萬元搭了進去,卻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講過。
九大系統“零污染”治污方案
采訪中,張明亮給記者出示了他8年來潛心研究并完成的9大系統“零污染”方案表:1:水面物體自動清理系統;2:水體物質自動清理系統;3:水底物質自動清理系統;4:道路橋涵雨水自動排除系統;5:河堤河壩最佳保護系統;6:風沙地優化改良推進系統;7:城市溫室煙塵綜合防范系統;8:重點污染源專項治理系統;9: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零污染)。
張明亮說:“9大系統只是我自己在邊打工邊實驗中摸索出來的不成熟建議,長期的實踐證明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是完全有出路的。因此,我寫了近3000字的論文,為的就是想證明此事。”說完后,張明亮向記者再次展示了他所寫的論文。
記者看到論文的題目是:《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還配有英文字母。現摘抄一段以饗讀者:……在現階段,城市中新建小區和市政規劃中綠地面積比例加大,但是綠地面積的加大卻也增大了對水資源的利用……要達到無污染或零污染,必須從三個方面著手,才能很快地達到城市生活污水無污染或零污染,在對已建成小區在綠化帶地下污水綜合處理的時候,不斷地把這種實用的辦法逐步地在其它地區實施開來。這樣一來,城市中主要污水干道的生活污水就會逐步減少。主要干道只是在突降大雨或長時間降雨時才有水流……
張明亮說:“現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水資源都非常的奇缺,看到園林工人用凈水澆灌綠化帶、草坪等,我心里非常痛心,要是在西安市的各小區的地下都設有蓄水池來凈化生活污水,然后用凈化了的污水再澆灌綠化帶或草坪,將對緩和地下水和降低凈水浪費起到了作用!”
(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