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4日12:21 常州日報
她不能像普通女生那樣梳妝、打扮;但她也享受著其他女孩享受不到的快樂;她尋找到了人與動物之間溝通的“密碼”…… 李靜至今不知道有那本在全球都很“火了一把”的《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也不曾聽說過那個叫“蒂皮”的法國小女孩。 跟“蒂皮”一樣,李靜也曾把大象視為伙伴、和狒狒一同嬉戲、與鴕鳥共舞、大黑熊也曾挨著她的頭發睡得很香…… 算起來,23歲的李靜只比小蒂皮大了三歲。但李靜跟蒂皮不同的是:跟這些動物打交道,除了從小就喜歡動物的緣故,一直到現在,這都是她謀生的職業。 現在,她是武進淹城野生動物世界里,唯一的女馴獸師。 場館里,她與這些特殊“演員”們一起歡舞 下午的陽光開始熾熱起來,室外的溫度告知著盛夏的來臨。也許是天氣有點悶熱,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的表演館里,即將上臺的動物“演員們”比平時多了幾分焦灼不安。 有幾只小鳥兒從外面鉆進來,撲騰著翅膀在場館里梭巡。“外面太陽太毒了,鳥兒們想在這里涼快涼快。”在自己明星一般的招貼畫旁,李靜抬頭看看,像是很懂它們心思似的。 一聲輕輕的呼哨,霎時間,四處飛著的鳥兒,聽到“命令”似的,都安靜地集中到場館的梁架高處棲息下來。鳥兒們知道,大型馬戲演出就要開始了。 歡快、詼諧的旋律里,黑熊對壘、袋鼠與人打拳擊、狒狒騎單車、小狗拉三輪、猴子鉆火圈……或顯笨拙憨態、或露機靈精怪,動物們的“奧運會”也是高潮迭出。場館里,被逗得笑翻了身的觀眾們,情不自禁地不時把掌聲送給那些早已通了人性的可愛動物。 整場演出,跟我們想像中的傳統馬戲并不一樣。這是一臺集馬戲、戲劇、歌舞于一身的綜合表演,它巧妙地揉進了戲劇、音樂劇等創作元素,融戲劇、電影、舞蹈、武術、雜技、搖滾等元素于一體,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并加入現代科技的舞美、燈光、服裝,創造了獨特新穎的演出樣式。 在動物們自然流暢的表演中,李靜的指揮顯得不動聲色。 其實,如果不是她事先告訴了我們一些具體的“指令”細節,我們并不能看出動物們的表演有明顯的被“指揮”痕跡。似乎動物們,只是在自顧盡情地各展才藝。更多的時候,她與這些特殊的“演員”們一起歡舞、一起跳躍,就像我們平常舞臺上看見的“領舞”的演員…… 笨大的黑熊騎在發動著的摩托車上,在場館里嫻熟地繞著圈子。李靜跟護在邊上,陪著摩托車一起跑著。 可看似老實的黑熊卻并不滿足這么單調地兜圈子,不時地耍些小“把戲”:不是單手脫開車把、就是側過身來向李靜張望,不知道是想顯擺它的技巧,還是又想出了什么新花樣。每每這時,摩托車總會很明顯地晃悠起來,那真是懸。 可并沒見李靜采取什么特別的措施,她稍一瞪眼,黑熊立馬像個被老師“逮”住了的調皮孩子般,很快就恢復到正常的表演狀態。聽見觀眾們熱情的掌聲,它表演得更歡了。 草坪上,一只狒狒和它主人的“溫情時光” 夕陽把余暉撒在野生動物公園的草坪上。棒球帽、休閑時裝、運動鞋……卸了妝的李靜,和我們平時在大街上見到的那些“時尚女生”,并沒有什么顯著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姑娘手里牽著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狒狒,一若尋常人家養著的“寵物”,隨主人在戶外悠閑溜步。 這只名叫“摩可”的狒狒,今年剛滿周歲。坐在草坪上,它一開始還有些“怕生”,不大會工夫,看見我的攝影記者同事在為李靜拍照,它的“表演欲”立刻在鏡頭前顯現出來:倒立、擺造型、做鬼臉…… 更有趣的是,小東西是那么在意主人的形象,竟然不由分說地主動為李靜梳理起頭發來。看記者并沒有按快門的意思,它就會暫時停止自己的動作。只要一看見記者用鏡頭瞄著,它會毫不猶豫地用最快的速度進入“角色”。 這只狒狒,是李靜從育幼箱里就開始帶著的。“剛生下來的時候,模樣小得可憐”,李靜對記者說,由于它的母親“產后”體質比較弱,“摩可”一出生就由李靜對它進行“人工喂養”。 每天天不亮,李靜都會準時打開育幼箱抱出“摩可”,替它量體溫、喂給它專門調制的“奶粉”,為它擦凈身子、清洗排泄物……等“摩可”可以獨立居住在籠舍后,李靜照例是每天都來為它打掃籠舍衛生、定期投放飼料。 “小家伙特別知道感恩”,李靜說,開始對“摩可”進行訓練后,它“學”得特別認真,“好像真懂得要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我的‘養育之恩’”。 在李靜跟記者聊這些的時候,“摩可”忽然齜牙“咯咯”一聲,把記者嚇得趕緊朝后縮了幾步。“別怕,它這是害羞地笑了”,李靜不慌不忙地在“摩可”的頭上摸了幾下,它馬上安靜下來。 作為一個正值青春的女孩子,李靜也有許多煩惱:因為擔心化妝品的氣味對動物們有所刺激,她不能像普通女生那樣梳妝、打扮;清潔、訓練、編排節目,每天都在跟這些動物們打交道,實在抽不出更多的閑暇去享受逛街、游樂、購物的樂趣,甚至到了談戀愛的年齡,這會兒也顧不上了…… “但我也有其他女孩子永遠不會享受到的待遇呢,你瞧”:一旁,“摩可”一會兒討好地在李靜胳膊上輕輕蹭咬著,一會兒,又用毛絨絨的手掌在她耳邊“按摩”起來,“可舒服了。我工作累了的時候,它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幫我解乏”,李靜得意地笑著說。 人跟動物之間的溝通,真的有“密碼”么? 人跟動物之間的溝通,果真有什么“密碼”么?對記者提出的疑問,李靜笑笑,“說來你也許不相信,其實真是很簡單:用心靈溝通。” 在李靜剛從事馴獸師這份職業時,第一次去為一只黑熊喂食,剛打開籠舍,也許是喂食晚了,也許是受到了陌生人的驚嚇,大黑熊在李靜絲毫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撲過來。說時遲那時快,有經驗的師傅連忙關上籠門。就這樣,李靜的褲腳還是被撕咬去一大塊布。驚魂既定,她才發現腿上已經留下一道爪痕,很久才痊愈。 “動物永遠有敵人,這是大自然的規則”,久而久之,李靜得出一個結論,“最成功的馴獸師,是最終消除它的敵意,培養它的善意。” “你別看黑熊像個兇巴巴的傻大個,其實,它聰明著呢”,事后,李靜告訴記者,臺上表演的那些黑熊,在生活中可“乖巧”、可善良了,“現在,老遠的,只要一聞見我身上的氣味,就會搖擺著篤悠悠的步子朝我走來。” “只要判斷出你沒有惡意傷害的意向,它不會主動攻擊”,李靜說,不光黑熊,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最本能的愛和善意,“人跟人之間,不也是這樣么”。 一般的馴獸師,歷來的傳統都是依靠“食物引誘”的方法對動物進行訓練。這樣的方式,已經被人們襲用了許多年。“但跟人一樣,動物也有‘欲壑難填’的時候”,李靜對記者說。 她的第一個老師是世界著名的馴獸師:加拿大的奧斯瑪,這位老人教給李靜一個法則:“先設法懂它、理解它,然后設法讓它懂你、理解你。” 懵懂中實踐,實踐里感悟。從此,這個出身在安徽農村的淳樸姑娘,開始在心里把那些貌似“可怕”的動物們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悉心照料它們的起居、細心關注它們的健康、耐心調遣起它們的潛質、在與它們的朝夕相處中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在馴養過程中發掘它們的物種特點……走近那些野生的動物,許多事情叫李靜無比驚訝,可偏偏又那么形象生動地顯現在她的眼前:長輩般和藹可親的大象、貓一樣溫柔的獅子、有著帝王般高貴氣質的長頸鹿、頑皮的狒狒與加狐猴、敏感的羚羊…… 筆記本用掉了一大摞,汗水不知道在籠舍里流淌了多少。李靜終于明白了老師的意圖:“將心比心,用真誠換取真誠。” 李靜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一次,她因為私人原因,心情很不愉快,上場演出前,臉上還掛著淚痕。當她擦凈眼淚做上場前的準備時,一個場景讓她驚訝了:所有的動物“演員”們都安靜地圍在她身邊,一反常態地,不似以往有那種上場前的“激動”。而那些小動物們,更是溫順地在她衣服上舔著,似乎都在安慰她的心情…… 看著這一幕,李靜說:“普通人,無論如何也無法體驗到我的幸福感。”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