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26日10:26 來源:大洋網-信息時報 作者:周云
有個老掉牙的名人軼事,說的是有關流行的話題。據說俄國作家赫爾岑比較特立獨行,有一次在一個沙龍,被流行曲弄得非常厭煩,便用手使勁地捂住自己的耳朵,主人見狀連忙解釋道:“演奏的是流行曲。”赫爾岑反問道:“流行的東西就一定是高尚的嗎?”主人聽了很吃驚:“不高尚的東西怎么能夠流行呢?”赫爾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雖然100多年前,赫爾岑用他的言行精辟地道出了某些流行空洞的本質,但卻也無法阻止人們前赴后繼地追逐流行。當然,時過境遷,流行這個詞已經不流行了,代之以時尚。人們追求時尚,無非是認為流行或者時尚一把,就等于其身份、衣著、食品、嗜好、審美等能夠得到某一層次的群體的認同,進而產生赫爾岑與沙龍主人所探討的所謂高尚感。
既然要獲得某個群體的認同,有時候難免就有門檻,不是誰想時尚就可以時尚的。比如說吃野味,由于該項消費價格高昂,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因此已經成為某些人士借以炫耀身份的時尚,通過消費野味,令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惺惺相惜,相互認同,令自己產生一種已經躋身于“高尚人士”感覺。
毫無疑問,這種時尚是野生動物的災難。據廣州媒體報道,日前,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華南項目主管張貴紅在廣州透露,廣東消費野生動物的人群正在發生變化,正由以往的“有錢一族”轉變成“高學歷高收入男性”,而消費觀念也由以往的“顯富”轉為“時尚化”,這部分消費人群認為消費野生動物很有“面子”。在這種觀念主導下,廣東地區對野生動物有旺盛的消費力,進而已成為野生動物走私的最大目的地。
有些時尚如赫爾岑所討厭的流行曲,最多也就是形式乏味,無甚害處。而將食用野生動物作為一種時尚,則不僅無聊無益,且害己害人。科學研究已經表明,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與人工飼養的肉食類動物幾乎沒有差異,而野生動物由于沒有經過檢驗檢疫,實際上非常不安全。果子貍帶來的災難想必還沒有被徹底淡忘吧。至于口味,也沒有傳說中那么鮮美,本人當年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品嘗過果子貍(慚愧一下,絕不再吃),其實也就是紅燒牛肉的味道。由此可見,食用野味,完全就是一個滿足好奇心和虛榮心的活動,卻給野生動物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由于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事實上也是在給人類自己造成打擊。
當然,某些時尚和高尚也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國外很多人士,就把環保當成是一種時尚。他們奔走呼號,宣傳環保,制止破壞環保的行徑。既然環保人利己利人,那些想讓自己成為“高尚人士”的人,為什么不加入這個隊伍,真正高尚地時尚一把呢?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