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02日 08:21:31 來源: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記者曹霽陽、王建威
最近,位于黑龍江省北部的邊境城市黑河,因為政府部門發布了一則“禁狗令”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短短一周內,從高調發布禁止城區養狗的通告“一律捕殺”,到出臺養犬管理辦法征求公眾意見“人性化”,事件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落。
資料圖片
一則通告引發“禁狗”風波
邊境城市黑河地處我國東北邊陲,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
5月20日,《黑河日報》刊登了一則由黑河市公安局、黑河市畜牧獸醫局、黑河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黑河市衛生局聯合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黑龍江省犬類管理規定的通告》,在城區及所轄愛輝區的4個村禁止養犬,從23日起,在禁養區內發現犬只一律捕殺。
《通告》中提到了其出臺的背景:“為加強犬類管理和狂犬病防治工作,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維護生產、生活和社會治安秩序”,依據是《黑龍江省犬類管理規定》(2006年修訂)。
“剛開始在電視上看到滾動字幕發布的通告,我簡直不敢相信。” 黑河市一位養狗近10年的周姓市民說:“現在市區、江邊的路口,警車上的擴音器里整天都在播放通告,還有不少警察在街上提醒市民不要遛狗。”
為了保持商場內衛生及保證顧客的人身安全,濟南市一家商場在入口處掛起了“禁止寵物入內”的警示牌,提醒市民不要攜帶寵物狗進入商場。
當時一些養狗市民感到憂慮、氣憤,有的想盡辦法將自己的狗轉移到禁養范圍以外,而有的人則無計可施。
一些養狗市民說,政府如果出臺合理的管理措施,并給接受了免疫的狗發放準養證,養犬者是樂意接受的。如果真的開始殺狗,養犬者們會進行有組織的抗議、上訪活動。
“它不僅是我的精神寄托,也給很多人帶來樂趣。殺了它還不如殺了我”,50歲的徐女士與自己的哈士奇犬“小美”感情深厚:“我愛人經常出差,這只小狗就是我的伙伴。它每天叫我起床晨練,不讓我偷懶。一年多來,我腰疼腿疼的毛病都好了。它長得漂亮,又溫順通人性,每當有人喜歡它抱它的時候,‘小美’都會搖尾巴表示歡迎。”
重慶一小區內的大狗 畢克勤/圖
在黑河市民中,還有另外一種看法。 “我是個母親,院子里、路上經常有狗,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我特別不放心。如果是小型狗就無所謂,大型犬讓人覺得不安全。江邊公園有很多狗,隨地大小便,破壞了環境。” 黑河市一位市民說。
爭議四起“禁狗令”暫緩
野蠻捕殺流浪狗 (資料圖片)
《通告》發布后引起了廣泛爭議,不僅在當地市民中,也在媒體、網絡上。僅僅幾天時間,有關黑河禁止城區養狗否則捕殺的消息便在全國乃至更大范圍迅速傳播開來。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蘆荻說,一天凌晨,她接到第一個反映此事的電話。“電話里,一個年輕男孩兒哭著跟我訴說自己的狗可能要被打死了,請求我們幫忙想想辦法。”此后,全國各地關注此事的電話再沒間斷過,一些不養寵物的人也表示了不理解和不滿意。此外,也有荷蘭等外國媒體致電該組織了解有關情況。
蘆荻說:“要把一座城市變成無狗之城,這不可想象,我們的幾萬名會員都在關注這件事。”
在網絡上黑河‘禁狗令’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跟帖,“全城屠狗”“見狗殺狗”“狗血將把黑河變成紅河”等血腥字眼頻現,一些跟帖來自國外。
輿論將發布《通告》的黑河市4部門推上了風口浪尖。
當地有關部門提供的情況說明顯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黑河城區飼養犬只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部分人還飼養了大型犬和烈性犬,使黑河成為養犬密度較高的城市,犬只傷人事件經常發生。更為嚴重的是絕大多數犬只沒有經過畜牧獸醫部門注射狂犬病疫苗,嚴重威脅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據黑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字顯示,市區及周邊村屯僅2008年至今年5月份,因被犬咬傷而接種狂犬疫苗就達千人以上。這其中還不包括一些被犬咬傷后自行注射或沒注射者。
都市里的流浪 (資料圖片)
黑河市有關部門還介紹說,黑河市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國際邊境旅游城市,但市區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犬只造成了不良的國際影響。公共場所犬只排泄的糞便不僅讓市民反感,更讓國內外游客,特別是俄羅斯游人反感。除此之外,犬只給市民帶來的噪音污染、精神壓力、細菌傳播、鄰里糾紛等危害也明顯增多,廣大市民對此十分不滿。
“我們沒有捕殺一只狗,原意只是想要警示一下養狗市民。”黑河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劉志彬說,目前黑河市正著手對犬類管理規定進行細化,準備征求各部門和群眾意見,使規定更規范、更人性,而細化規定出臺之前,黑河市相關部門只是對養犬者進行勸導、教育。”
23日,原定的捕殺行動沒有展開。25日,《黑河日報》刊登了《黑河市市區犬類管理暫行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向公眾征集意見。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春萍認為,行政機關在進行犬類管理過程中,是可以兼顧各方利益的。養犬者和非養犬者的權利都應受到保護。
盡管在實踐中,這兩種權利總是表現為對立和沖突,但應該能夠在沖突中尋找合理保護的結合點,即控制特定區域內犬的數量;加強對犬的牌證發放、檢疫免疫的管理;加大因養犬者的失于監管和非法養犬而造成損失和人身傷害的責任追究。
不能因噎廢食,以犧牲所有養犬者的養犬權利,換取“一勞永逸”的犬類管理秩序。在維護和諧有序的管理秩序過程中,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應當由行政機關來承擔,而不能轉嫁給少數人。這才是“禁狗令”事件中,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劉春萍教授分析認為,黑河市的通告與黑龍江省犬類管理規范性文件不一致,表現為擴大解釋了捕殺犬的條件范圍。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制監督體系,上級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因此,這一“禁狗令”完全可以通過相應的審查機制得以解決。
劉春萍還提到,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就是“強制--命令”,其優點是行政效率高,缺點是濫用行政特權。“禁狗令”事件就反映出犬類管理機關這種思想觀念。而從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政府管理模式看,已經出現了由簡單的“壓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服務型政府”在管理方式上主要采取“協商--民主”式,政府管理的終極目的是保障人權。因此,在犬類管理上,應當依照“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采取調查協商的方式,吸收廣大民眾參與討論,表達意見,在盡可能滿足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形成合理的決策。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瑞政認為,政府部門涉及民生的決策應當履行民主程序,傾聽百姓的聲音,搞聽證會,否則就容易造成群眾的不解和不滿,甚至招至怨氣和怒氣;決策要從實際出發,從調研中來,要考慮負面作用和影響,要符合科學發展和群眾需要,顧及群眾的感情。
黑龍江孟繁旭律師事務所律師回寶剛說,政府部門在做出行政行為時,應注意將立法本意和現實情況相結合。為了規范某種行為,就要采取一刀切或其他不人性化的方式執法,會加劇矛盾,而且與立法本意相違背。
黑河市委書記郝會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黑河在這件事情上存在簡單化的問題,政府部門要有錯必糾吸取教訓:在制定政策時要以人為本,社會少數人的合法利益也要維護;構建和諧社會要兼顧方方面面的利益,出臺政策要考慮大局,和諧的因素也不能忽略;制定政策要有現代理念,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政府做決策不能僅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而要考慮更多人的聲音;要依法行政,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修正;法規的出臺要全面征求各方意見,履行聽證等民主程序。
這一事件的發生把一個近年來從未間斷的話題再次擺在人們面前:城市里到底該不該養狗?該如何養狗?少數養犬者和多數非養犬者的權利能否同時受到保護?同時,黑河“禁狗令”事件又帶給我們諸多關于“狗”以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