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時間: 2009-06-09
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吃我的朋友。”
所以,我也不吃我的朋友們。
我不吃魚翅,因為鯊魚是我的朋友。漁夫在海上捕捉到鯊魚以后,會在船上當場割下鯊魚的鰭,再把它們丟回大海。這些鯊魚因為失去魚鰭再也無法游動,他們在海中會流血、挨餓至死。每年有一億只鯊魚遭受著這樣的命運。
我不吃燕窩,因為金絲燕是我的朋友。它每年冬天飛往溫暖的熱帶,在那里的天然巖洞上為小燕筑巢。可是,人們一再把它用吐出的膠質建好的窩拿走,金絲燕媽媽為了能給自己的寶貝一個安全的窩,不停地再吐出再建,直到膠質中已經帶有血絲,卻成了人們更加追捧的“血燕窩”。
我不吃生魚片,因為三文魚是我的朋友。它們年輕時從山澗游向大海,成年后又從大海洄游,一路逆流而上,甚至停止進食,只為回到出生地繁衍后代。為何三文魚能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向和路徑,準確無誤地回到千里之外的出生地,就連科學家也不能破解。它們一路上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急流和險灘,有時還因為“跳龍門”一樣的跳躍和沖撞而傷痕累累。三文魚在地球上生活了5千萬年,卻在最近幾年間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撈而接近消亡。在洄游的10條中,有8條被人類捕捉,只有2條會最終到達出生地。
我不吃牛排,因為奶牛是我的朋友。它不光是我的朋友而已,對我來說它還像奶媽,因為我從四個月的時候就喝它的奶慢慢長大。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樣,喝著它的奶從小孩變成了大人,但我不喜歡人們對待它的方式。我們不停地給它人工授精,讓它一直在懷孕,可是它生下的小牛卻不能享受到它的乳汁,一生下來就被帶離它的身邊。我們還給它注射各種藥物,迫使它分泌比自然情況下多400倍的乳汁。而當它再也不能為我們提供牛奶的時候,我們沒有對這位“第二個母親”說一句感謝的話,就把它做成漢堡。我現在連牛奶也不喝了。
我不吃排骨,因為小豬是我的朋友。豬是好奇、友善、忠誠又有情感的動物,它們的智商超過了三歲小孩,并且比狗還要聰明得多。它們喜歡玩耍,曬太陽,在泥巴中涼快地打滾,會給自己鋪床,而且還會做夢。豬媽媽在喂小豬吃奶的時候,甚至會給它們唱歌。在密西西比的一座農場里,一只母豬在生下一窩小豬以后,竟然叼來了新鮮的水仙花,在小豬周圍擺出了一圈明黃色的花環。
我不吃雞翅,因為小雞也是我的朋友。還記得小時候在街邊攤子上看見毛茸茸的小雞嗎,你也許和我一樣想把它們帶回家養大,但后來它們真的來到你家里,只不過是出現在冰箱里和盤子上。
我還有好多好多的朋友,它們和我穿著不同的“衣服”,如果你有幸接近它們,會發現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情感和表達方式。它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在宇宙的大工廠里用“愛”加工制造而成的。我很慶幸自己不吃它們,以后就不用想方設法向自己的孩子解釋,為什么一會兒說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一會兒又把它們端上餐桌。我為自己有那么多高貴可愛的朋友們感到驕傲,也祈禱有一天,身為“萬物之王”的人類,不再吃我們的朋友。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