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村落狼患:捕殺和保護的兩難
2009-06-12

稿源: 蘭州晨報  2009-06-12 09:34

  一度銷聲匿跡的野狼,突然在距離鬧市十幾公里的村莊周圍頻頻擾民,警方不得已動用槍支驅趕和獵殺。然而,野狼依舊頻頻出沒,與人爭食

  村莊來了稀客

  2009年5月5日上午,玉門鎮黃閘灣鄉北湖村一組村民韓斌走進玉門市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反映了一件讓該局局長何濤感到吃驚的事:“前幾天,我和村民李忠紅到承包地澆水時,不知從哪里鉆出來兩黃一黑三只野狼,穿過高速公路的排水渠向東北方向的澤湖逃竄了,我們趕緊撥打110報警電話求助,民警在半個小時后趕來,卻沒有找到那幾只狼。”

  何濤之所以吃驚,是因為她在當地從來沒有見過狼,也不敢相信幾十年銷聲匿跡的野狼會出現在距離鬧市十幾公里的人口聚集區。

  其實,韓斌在村莊附近看見狼,并不是第一次。韓斌6月10日告訴記者,2009年春節過后的一天上午,他和村民老范在村莊東北方向1公里外的東湖灘放羊時,就曾遭遇野狼的侵害。“當時,我們兩個人坐在湖灘里聊天,突然,羊群驚慌逃竄起來。我們起身查看時,只見一只‘狼狗’正在追逐羊群。還沒有等我們反應過來,3只羊就被‘狼狗’咬死了。”韓斌向記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我從來沒有見過狼,當時還以為是誰家的‘狼狗’。跑回家找了根木棍返回湖灘,還想找到那只‘狼狗’讓它的主人給我賠羊呢,老范說不是狼狗而是狼,聽得我出了一身冷汗。”狼患引起驚慌

  炎夏,玉門鎮西北方向全是綠色的世界,村莊和道路被麥田和一道道濃郁的林帶包裹得嚴嚴實實。驅車穿過連霍高速公路路基下的一道涵洞,七拐八彎鉆進黃閘灣村一社的村莊,在居民點的一條馬路上,樹蔭下乘涼的男男女女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狼。

  74歲的韓立芳老人在這個現有260多人口的村莊生活了近一輩子,談狼色也變。“這年頭,野狼在村莊周圍出現,真是稀罕事啊!”

  狼患帶來的恐慌,籠罩著整個村莊。

  村民們反映,5月份以來,很多村民在周圍的田地里都見到過狼。目擊者色變,聞聽者恐慌,村民們夜里結伴去澆水還得在地頭點起火堆,即使白天到地里干活也不敢獨來獨往。

  韓斌說,前些日子,村民張大虎的妻子在地里澆水時,看見三四只野狼,差點嚇破了膽,社長接到電話派了4名男子去幫忙澆水,可幾個人因害怕狼,只是接回了該婦女,而不敢繼續澆水了。

  村東幾百米處一道濃密的林帶里,浮土上清晰地印下幾只手掌大的動物蹄印。韓斌告訴記者,這些蹄印就是狼留下的。

  提起狼,村民張蘭蘭至今心存余悸。“四五天前我在地里干活,兩只狼在十幾米遠的地埂上一前一后走過去,嚇得我不敢出氣,慌張跑回家,連鐵锨也忘拿了。那天幸虧沒帶孩子,要不然還不知怎樣呢!”

  更多的恐慌還在以后。

  村婦藺秀芹身高體健膽也大,在苜蓿地里見到狼還嚷嚷著要去追打,可那1米多長、與椅子高矮相當的野狼在苜蓿的掩護下很快消失了。“現在麥苗正在拔高,田地里出現野狼還能在遠處發現。要是再過些日子,麥田長得齊腰高,遍地的啤酒花更加濃密高大,穿梭在其中的兩人即使相距四五米也只能聽見說話的聲音看不見身影,要是野狼在身邊出現很難發現,更不要說防范了。而且,農忙時節才剛剛開始。”陪同記者采訪的玉門市委宣傳部干部梁偉道出了村民們心頭的憂慮。

  野狼出沒,讓村民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野狼傷人的可怕事件。一位村民說:“花海鎮一名姓劉的男子被野狼抓破了半邊臉,鼻子都沒了,這樣的事可不能在我們身上發生啊!”

  “引來”的恐慌

  一度銷聲匿跡的野狼,緣何頻頻光顧村莊?

  “生態環境的改善使得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但野狼、野兔、黃羊等野生動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出現,主要是當地百姓保護意識增強、善待野生動物的結果。”玉門市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局長何濤這樣分析野狼光顧村莊的原因。

  黃閘灣鄉的一位村民笑侃:野狼是我們“引來”的。

  何濤告訴記者,玉門市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尤其是2002年成立玉門市野生動植物管理局以來,使得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更加專業化、正規化,效果十分明顯。該局每年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周”、“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等宣傳活動,不定期進行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活動,加之公安等部門對獵捕野生動物行為的嚴厲打擊,使當地百姓的保護意識大大增強。“這里的老百姓看見野生動物不驅趕,不獵殺,即使野生動物損壞了莊稼,捕殺了羊只等牲畜,村民們除了向有關部門及時報告外,不會采取其它措施,也不向我們提出賠償要求,讓人很感動。”

  據何濤介紹,玉門市群眾善待野生動物的事例,近年來每年都有。2005年,玉門市老城區群眾救助了一只受傷的大狂,傷愈后被放歸自然。當年,玉門鎮群眾還曾救助過玉門市未曾記載的物種虎鼬。2006年6月,幾名村民在疏勒河管理局西干渠二號管理站附近救助一只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雄性北山羊。2006年12月,玉門鎮南門村四社農民在村落發現一只大白鷺后向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報告,該鳥被及時救治。2007年,玉門鎮群眾救助受傷的長耳鸮、大狂、大白鷺各一只。

  野生動物在玉門市附近的村莊周圍頻頻出現,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黃閘灣鄉北湖村的村民們反映,他們經常看見三五成群的鵝喉羚(俗名黃羊)在田間地頭出沒,至于野兔、野雞等動物,那就更多了。

  對待這些來客,村民們一般都不會動手,更不會獵捕。“野生動物都是保護對象,不能打。”這樣的保護意識和聲音,記者在黃閘灣鄉采訪時不絕于耳。

  然而,野生動物的出現,讓村民們不斷遭受著損失,他們只能無奈接受現實。

  韓斌告訴記者,野兔泛濫,有些地里的麥苗被啃得像收割機割過的一樣,齊刷刷的,被糟蹋了的就更多了。距玉門市50公里的赤金鎮新豐村村民李志金反映,今年4月底5月初,三四只黃羊幾乎天天到他家的6畝麥田里覓食。

  何濤告訴記者,2008年,因鵝喉羚等野生動物侵害,玉門市農作物受損面積2000多畝。

  無奈的辦法

  野狼頻頻侵擾,當地群眾束手無策。安全與守法,成了一把懸在他們頭上的雙刃劍。

  據何濤介紹,今年5月份以來,他們和一些鄉鎮派出所經常接到野狼在村莊周圍出現并追逐羊群、侵擾百姓的報告,除了黃閘灣鄉,該市清泉、赤金、玉門鎮、柳河、花海等鄉鎮的村莊都有野狼出沒。

  據此情況,玉門市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和玉門市公安局緊急協商,決定對野狼進行捕殺。公安局治安大隊和黃閘灣鄉派出所抽調民警組成捕殺小組,開始在野狼出沒的地帶組織農戶進行巡邏防范和獵殺。

  2009年5月26日上午9時許,黃閘灣澤湖村村民在村莊周圍發現野狼,黃閘灣鄉派出所接到群眾報告后,捕殺小組立即行動,跟蹤至下西號鄉川北鎮村時找到了3只野狼,射殺其中一只。

  雖然玉門市采取捕殺野狼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措施是出于無奈,然而,獵殺行動并沒有阻止野狼的侵擾。在此后的日子里,野狼仍然不斷出現。警方雖然不斷接到群眾的報告并快速反應,但捕殺行動效果甚微。民警趕到現場時,有時候連野狼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無奈,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公安局和地方政府只能廣泛宣傳,通報情況,要求村民發現野狼后及時報告,在田間地頭務農時加強防范。一些村民通過設置稻草人、防護欄進行防范,但野狼的危害依舊。

  治理狼患良方難覓

  野狼等野生動物在人口密集區和牧場出沒并危害人畜安全、引發群眾恐慌的事例,近兩年在河西走廊司空見慣。

  在肅北縣牧區,野狼成群出沒,肅北縣城東南方向100多公里處的烏蘭布勒格村,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間,20多戶牧民至少有150頭大牲畜、300多只羊死于野狼口下。與青海省交界的該縣鹽池灣奎騰兒村,每年有100多頭牦牛、馬匹等大牲畜被野狼咬死,落入狼口的羊只數量就更大了。該縣牧民粗略統計,黨城灣鎮現有8個牧業村,全鎮每年有上千只牲畜被野狼奪命。而肅北縣的北山牧場馬鬃山多是戈壁牧場,狼群傷害牲畜的現象與黨城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牧民們的損失更為慘重。

  在山丹軍馬場,去年和今年也不斷有狼群出沒,馬匹、羊只等牲畜經常受到侵害,狼患越來越重。

  一位有過放牧經歷的村民告訴記者,野狼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活動時間不分晝夜且很有靈性,善于創造捕食時機。它們發現牧群不會急于下口,先是尾隨或潛伏,待牲畜恐慌、饑餓或疲憊時才進行捕獵。撲食羊只時不像虎豹那樣抓一個吃,而是沖進羊群進行毀滅性殺傷,咬死咬傷多只后才食用。

  野生動物與人爭食,生態保護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論是百姓還是管理部門都深感棘手。

  村民們反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針對野狼滋擾牧區或村莊的狀況,當地政府經常組織民兵用槍支等器械驅趕、圍捕、獵殺。1998年起,政府全面收繳民間槍支,禁止捕殺野狼,面對野生動物的侵犯,老百姓能夠采取的唯一辦法就是驅趕。然而,面對那些對人畜生命安全有著殺傷力的野狼等危險野生動物,老百姓用什么方法去驅趕?況且,野狼在人口密集的村莊和農田出沒,麥田等農作物成了它們的保護傘,讓人防不勝防,發現它們時,往往就是危險逼近時。

  面對狼患,村民們也想采取放毒、設置鐵夾等辦法防范,可這些辦法不僅會禍及人畜,而且會污染環境。更為要緊的是,村民們都知道野生動物是保護對象,擔心因此而觸犯法律。

  何濤告訴記者,在現有動物保護法規的約束之下,要徹底解決野生動物保護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間的矛盾還沒有良方,作為地方管理部門,唯一的辦法就是動員群眾加強防范。她說,對待野生動物給人民造成的財產損失,甘肅省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補償辦法和標準,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應該考慮補償。

  記者了解到,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雖然有“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的說法,但對補償的主體含糊不清,不知其中的當地政府是指省市還是鄉鎮。目前,全國只有云南等4個省區制定了野生動物對農、牧業造成危害的補償辦法,其它大部分省區尚無具體的補償辦法。

  改善生態環境,讓自然休養生息并“自然回歸”是人類共同的目標,尋求生態平衡或者人與自然和諧將是最終結果。可是,現在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當人和家畜的生存受到威脅時,又該保持一種怎樣的平衡?

  村民們呼吁,對待野生動物給老百姓造成的經濟損失,政府應該給予補償,但補償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一旦人的生命遭到侵害,補償又能起什么作用呢?面對狼患,政府應制定政策進行治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