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野生大熊貓生殖率或降低
2009-07-13

大洋新聞 時間: 2009-07-13 來源: 廣州日報

地震后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野外大熊貓生存狀態良好。(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記者在竹叢中找到大熊貓糞便。

    臥龍保護區低海拔植被受地震破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四川省汶川縣的里氏8.0級大地震,使得附近區域山崩地裂,江河易道,植被被大面積損毀,不僅給人類的生命帶來了重大創傷,也給集中生活在該地帶的珍稀瀕危物種大熊貓的生存帶來了威脅。  

  地震是否給野生大熊貓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致命的傷害?如今,大地震已經過去一年,野生大熊貓及其伴生的珍稀野生動物是否已經找到自己的家園,重新恢復生態秩序呢?本報記者親赴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心,進行了深入的采訪調查。                  

  文:本報記者方利平

  汶川大地震中,臥龍的居民離震中最遠的,直線距離也不足20公里。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系的在讀博士研究生劉偉向記者介紹:“我們分析遙感影像圖片后發現,臥龍保護區內大概有5000~6000公頃的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占整個棲息地的8%左右。”

  棲息地海拔較高

  受地震影響不大

  “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和垮塌,對熊貓的棲息地造成了部分影響,但是影響不是很大,”剛從野外考察回來的臥龍特區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徐海斌比較樂觀。他解釋說,發生山體垮塌和嚴重滑坡的地方都是靠近河谷、山勢陡峭的地方,而熊貓喜歡在坡度比較平緩、植被好的地帶生活。臥龍這一帶的地勢,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地勢很陡峭;而海拔較高的山上,地勢反趨向平緩。大熊貓喜歡活動的棲息地,大多在海拔2400米~3200米之間,這一帶山體滑坡較少。“地震過后,我們安置在野外進行監測的紅外線相機拍了很多野生動物的照片,其中有20多張是大熊貓的,顯示野生大熊貓生存狀態比較好。” 徐海斌有些驕傲地說。

  “我們對大熊貓的檢測,主要采取走樣線的方式。地震對樣線道路損毀嚴重,一些保護站的房屋和水電設施也被損毀。不過,大熊貓本身受影響似乎不大,至今沒有見到過因地震而傷亡的大熊貓。”32歲的楊文剛是在臥龍鎮土生土長的藏民,也是臥龍資源保護管理局下轄鄧生保護站的野外監測員。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放牦牛;地震發生后的一年里,他曾多次參與保護區內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狀況的調查。

  巢域遭地震打亂

  生殖率或將降低

  地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否會給野生大熊貓的生存帶來潛在的隱患呢?

  素有“熊貓爸爸”之稱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表示:“大熊貓的核心區破壞不大,不會對種群造成毀滅性傷害。我們了解的情況是,從映秀到耿達的地方破壞比較嚴重,其他兩個棲息地之間稍稍好一點;有人居住的地方破壞較嚴重,其他沒有人居住的兩條河溝稍稍好一點。低海拔受到破壞較大,高海拔沒有受到影響。”

  不過,張和民擔心,由于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大熊貓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將對大熊貓的行為和整個生殖過程產生很大影響。“平時,每只大熊貓有其相對固定的活動范圍,但是強烈的地震將大熊貓的活動范圍擠壓小了,將其巢域打亂了,大熊貓到處躥來躥去,運動的距離增加了,可遇見性增加了。”

  對于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的情況,張和民的解讀比當地村民更加深入:“紅外線相機拍到的熊貓的相片比過去多了30%,可能就說明了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行為和社會結構遭到了破壞。”張和民表示,這個需要慢慢恢復正常,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關鍵看自然更替快不快。

  更令張和民擔心的是,大熊貓的生殖過程可能受影響,從而影響以后的生殖率。“竹筍發出一個月以后,往往纖維化很嚴重,很難吃,由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竹筍發出時間不一樣,大熊貓在4月底5月初開始發情以后,習慣從2100米的低海拔地區開始攆食竹筍,一直追到3000多米高的海拔,時間大概2~3個月。這是一個儲存能量的過程,體重會增加15~30公斤,才能完成生殖。如今由于低海拔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破壞,使這個過程也遭到了破壞。”

  張和民表示,未來,由于出生率的降低,野生大熊貓數量可能會出現一個走低的過程,可能很多大熊貓不懷孕了。“這個影響很大,但是嚴重到什么程度,誰也說不清楚。這涉及到植被的更新問題,有些地方人類是不可能做到的,主要靠通過自然界植被的自然更新。”

  退耕還竹讓空間

  人工種植復植被

  “在廣東潮州和揭陽的對口援建下,我們準備將800多戶老百姓從山上搬下來集中安置,將土地騰出來,退耕還竹,將這些地方還給大熊貓,增加它在低海拔的棲息地,以緩解它的壓力,這是我們人類能夠做到的。”張和民表示,在重建規劃中,有近2000來畝的耕地將退耕還竹。    

  徐海斌介紹,地震后的熊貓保護區重建,除了退耕還竹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恢復植被,保護區將采取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的方式進行植被恢復,在有條件的地方,將根據滑坡地帶的氣候條件、原有植被狀況,進行人工種植。

 

  本報記者找到大熊貓糞便

  5月26日下午,本報記者跟隨楊文剛等3位經驗豐富的野外監測人員,來到臥龍老街一帶的巴朗河兩岸,渡河爬山尋找大熊貓的蹤跡。

  在離村子不遠的河谷邊,跳下高約1米的水泥路坎,在村民們退耕還竹種下的竹地里,記者發現一叢叢青翠的竹子在齊胸的位置被攔腰折斷,地上拋下一根根光竿的已經枯黃的竹子,被插在竹叢里。

  “這明顯是大熊貓采食的結果,牛等別的動物咬斷的竹子,一般還會有連接的部分,不會斷得這么徹底。”監測人員娓娓道來。

  記者往地上一看,在相隔不到2米的地方,躺著2堆有些干燥的糞便。撿起一看,全是可見輪廓的竹葉組成,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小段的竹枝。拿到鼻前一聞,并無動物糞便的臭味。“這只大熊貓應是在今年2月時下山來的,年齡大概在2~3歲之間。” 監測人員立即作出了判斷。十幾年來,他們便是這樣根據大熊貓的糞便、足跡和采食痕跡做野外監測的,竹子被折斷的高低、糞便的大小和其中竹節的長短,是判斷大熊貓狀況的主要依據。

  地處汶川縣內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0萬公頃,包括耿達鄉、臥龍鎮的6個村,現有人口5000多人,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保護區。根據2003年全國第三次大熊貓調查,區內有野生大熊貓143只,占全國現存野生大熊貓總數的9%,是全國野生大熊貓數量最多的自然保護區。區域內還有珙桐等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81種,被譽為“熊貓之鄉”。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