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17 7:56:37 發布:黃河人家
青海新聞網訊 狼是一種帶有很多神秘色彩的動物。作為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狼在數千年的生存博弈中,逐漸和人類處于敵對的狀態,在你進我退、你死我活的生存較量中,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青海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獵捕野生動物的非常時期,加之過度開發生態資源,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這幾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恢復和野生動物數量的增加,狼,這種處于生態鏈上層的動物,數量迅速增加。由于生態恢復明顯、保護力度加大,環青海湖各地的狼害更是日漸突出,已經影響到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青海湖景區內游客安全以及環湖地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恢復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去年,來自陜西咸陽的幾名攝影愛好者天亮前來到青海湖邊,打算拍攝青海湖的晨曦。但是等天蒙蒙亮時,他們突然看到,一只狼就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虎視眈眈地望著他們……這事至今依然令他們感到后怕。
我省環保人士葛玉修在青海湖北岸觀察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時,突然看到5只狼追趕著一只對角羚向自己所在的位置跑來,葛玉修趕緊隱藏于沙丘后面。隨后,追趕中華對角羚的狼就從他前面50米的地方跑了過去,他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
環湖地區:狼害逐漸增多
近日,記者在剛察縣林業公安部門采訪時,了解到了一組關于2007年該縣發生狼害的數據:
這一年,泉吉鄉5個牧業村均遭受了狼害,其中82戶牧民損失牲畜451頭只,經濟損失達25.22萬元;沙柳河鎮損失牲畜769頭只,經濟損失達30.24萬元;伊克烏蘭鄉的狼害更是頻頻發生,幾年來,該鄉共有500多戶牧民的11萬頭只牲畜遭受野狼襲擊。
由于狼害頻繁,對環湖地區極度瀕危物種中華對角羚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每年都有好幾只中華對角羚命喪狼口。其中鳥島地區的中華對角羚由于狼害,幼仔成活率為零,種群數量不斷下降。
《祁連山報》的張海旺先生給記者提供了祁連、門源、剛察三縣的一組狼害數據:一年多時間,祁連縣柯柯里鄉42戶牧民的1200多只羊被狼咬死或咬傷,牛被咬死70余頭、馬14匹,直接經濟損失達27萬元;2005年底,10余只狼肆無忌憚地竄入剛察縣吉爾孟鄉秀腦公麻村三社瓦熱家的羊圈內,一夜間咬死羯羊82只,撕傷31只,給瓦熱一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2005年前三個月,該鄉1159只羊、129頭牛、18匹馬死于野狼之口;2005年至2006年2月,門源縣蘇吉灘鄉扎麻圖村、燕麥圖呼村、察漢達吾村因狼害損失319只羊、12頭牛、7匹馬……
記者了解到,這些數據只是環湖地區狼害現象的粗略統計。由于狼是保護動物,加上沒有專業的防范設施,在頻頻遭遇狼害后,很多生態意識日益增強的牧民陷入了無可奈何的尷尬境地。
狼來了,狼來了!
剛察縣森林公安局副局長馬躍明告訴記者,每年全縣幾個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狼害,而且每年都有幾戶牧民因狼害一次性致貧。近幾年,就連縣城周圍都能頻繁見到狼跡,一些牧業村和牧民的帳篷周圍,狼更是頻頻出沒。伊克烏蘭鄉剛察貢麻村離縣城只有6公里,居住了100多戶牧民,居住相對比較集中,可是,日益逼近的狼害仍然令村民們恐慌不安。退耕護林工程實施以來,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有一片林子逐步茂密起來了,于是這里就成了狼藏身的地方,狼開始頻頻出沒于村子周圍甚至村子里面。
6月15日傍晚,記者隨同剛察縣林業公安人員到該村采訪。馬躍明指著村子周圍茂密的草叢說:“這幾年生態好轉了,草叢、灌木越長越高,沒準這些草叢里就有狼。”仁桑加在縣城工作,他騎摩托車回家時經常能遇到狼,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見慣了人的狼膽子越來越大了,摩托車離狼很近時它也不跑,打喇叭它也不怕。村民們為防狼,在村里做了幾個假人,但是時間不長,假人徹底成了擺設。后來村民們一旦發現有狼出現,就用手機通知其他村民防范,然后用鞭炮驅趕,可是,沒過幾天這招對狼也不靈了,狼仍然肆意闖進村莊,鉆進牧民家中襲擊羊群。
前兩天,一戶人家早起時發現羊圈里的羊一下少了18只,當他們順著腳印一直找到山里后,發現這些羊全部被狼開腸破肚了,現場慘不忍睹。去年夏季,有一戶人家到山里放牧,一個晚上就有100多只羊被狼咬死,致使這家牧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更令村民恐慌的是,狼越來越肆無忌憚,經常出沒牧民的羊圈不說,也開始對外出采蘑菇、撿牛糞或者單獨留在家里的婦女、小孩虎視眈眈。現在牧民們天一黑就得回家,早上天不亮就不敢出門。
馬躍明說:前幾年我們在這一道巡邏時很少遇到狼,但是現在不但經常能遇到狼,而且還能看到狼群。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由于狼多了以后,一些流浪狗甚至牧民家中的狗也加入到野狼群中,狼狗為奸,助長了它們的囂張氣焰。
打狼隊進山 狼聞風而逃
環青海湖幾個縣日益猖獗的狼害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管理局于2007年給剛察縣下發了允許在境內捕殺15只狼的特別批復。但是,當該縣森林公安民警深入草原打狼時,狼卻聞風而逃,消失得無影無蹤,至今民警連一只狼都沒有打著。
馬躍明說,接到批復后,局里制定了詳細的打狼方案,為民警配備了槍支,分兩組進入草原、山區打狼,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民警摩拳擦掌,準備為牧民們“報仇”時,狼卻像從草原蒸發了一樣,幾個月下來,民警連一只狼的影子都沒見到,這事讓所有的民警感到十分納悶。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記者跟隨馬躍明找到了原伊克烏蘭鄉派出所所長娘格加。娘格加多年來一直在基層工作,據說知道很多關于狼的故事。
果然,一談起狼,娘格加談興極濃。他說,狼是一種非常聰明、有一定靈性的動物,是天生的強者,它不僅有很強的團隊精神,而且還有一定的識別、判斷以及組織能力。很多牧民都親眼見過狼咬著羊的脖子,然后用尾巴拍打著羊,一直將羊驅趕到隱蔽的地方再將羊吃掉等這樣令人驚奇的場景。狼的防御心非常強,想打狼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牧民為了防狼想了很多辦法,但基本都敗給了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剛察縣就曾組織民兵打過狼,但狼對槍更是異常敏感,在很遠的地方狼就能聞到金屬特有的味道,所以草原上一旦出現槍,狼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狼的報復性極強,在和人爭地盤的過程中,狼頻頻報復牧民。而且其在實施報復時,在很短的時間內能把上百只羊全部咬死,然后擺在地上不吃一口就揚長而去,令牧民欲哭無淚。
當晚,娘格加給記者一行講了母狼能發出9種聲音和同伴交流、棍子橫掃能打狼以及香豆可以使狼的嗅覺失靈等很多聞所未聞的故事,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生態補償機制應盡快出臺
一位環保人士告訴記者,在生物鏈中,每種動物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少了任何一種,都會引起生態失衡,當然,某個環節數量過多,照樣會造成生態鏈的失衡。青海是一個生態環境相當脆弱的地區,所以在判斷某個物種數量是否過多時一定要謹慎,因為食物鏈是通過層層緊密關系連接起來的,鏈上的任何一環出問題,整個生物圈就會失衡,因此,盡快出臺生態補償機制是目前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
“青海各族群眾為生態建設和保護做出了巨大犧牲,應該讓他們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提高生活水平……”這是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省代表團的呼聲,他們認為,要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所以,我省代表團在會議期間提出的一號建議,就是《關于在青海率先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
狼來了,伴隨著這樣的消息,很多有關生態保護和平衡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等待我們去研究、去解決!
來源:濕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