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 進
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公布后,被海內外華人普遍看好的中國龍意外地落選。北京奧組委解釋其原因是“由于龍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理解”。針對這樣的說法,我寫了《為中國龍落選而惋惜》一文(發表于2005年11月29日《西安晚報》,網絡傳媒多有轉載),指出中國的龍與西方的Dragon在來源、神性、意蘊、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不是一回事”:中國龍取象廣博,形態神奇,主要象征和諧、正義與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狹,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惡與禍祟。那么,“龍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理解”之說就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即“將兩種不同來由、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的象征物混在了一起”。
隨后,2006年2月3日(丙戍正月初六),在西安圖書館舉辦的“天祿講壇”上,我又以《正說中華龍文化》為題,再一次闡述了上述觀點,并進一步指出:“至于一些基督教學者從‘龍是怪獸、是魔鬼’的觀點出發,在網絡及其他場合發表文章或演說,將‘龍的傳人’誣指為‘魔鬼的兒女’,說輕了是缺乏善意,說重些是別有用心。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樣的,全球化不是一種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種文明的多元集優。在文化問題上,既不可以用東方的講究來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說法來框范東方。鑒于此,我鄭重建議,從今之后,將Dragon直譯為‘劫更’,將龍英譯為Long或Loong,以示區別?!獜亩刮鞣饺酥乐袊埵窃趺椿厥拢⑼ㄟ^對龍這個中國第一號圖徽標志的了解,進而認識中華文化優秀精華之正大與奇妙。”
近一個月后,我的說法有了呼應,據報導,在北京舉行的“春龍節暨復興中華文化公益性大行動”的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欽琦研究員提出,“中國龍字在英語中應該翻譯為long,以便與英文中的dragon有所區別?!保ㄒ?006年3月1日“千龍網”)徐先生還說,“英語中的dragon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而龍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褒義詞,是鹿、馬、兔、虎、牛等哺乳動物組成的,龍的主體也應該是哺乳動物”。徐先生這段話的前半部分,即“貶義詞”“褒義詞”之說是對的,后半部分不夠確切和全面。龍是多元容合的神物,進入容合的既有豬、馬、鹿、牛等哺乳動物,也有蛇、鱷、蜥蜴等爬行動物,還有魚、蜃等水生動物,以及雷電、虹霓、龍卷風、星宿等自然天象。龍的主體應該是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結合,而非哺乳動物一類獨占。
“long”是“龍”的漢語拼音。英語中有“long”,是一個形容詞,其意為長、長遠、長久、渴望等———和“龍”的外形及意蘊還算能聯系上:龍的體態多是悠長的,龍的源流是久遠的,弘揚龍的容合、福生、諧天、奮進的精神,也是海內外華人所渴望的。但其發音相當于漢語的“郎”或“老”,與“龍”雖比較接近,卻還是有區別。鑒于此,我覺得還是譯成“Loong”比較好,即將第一個字母大寫,并加一個“o”,形成一個“Loong”的專用名詞,發音亦發漢語“龍”之純正之音。這樣,西方人在閱讀、使用時,就容易區分,而不至于與作為形容詞的“long”相混了。事實上,此前英文中對華人姓名中的“龍”字也多音譯為“Loong”,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名字就被翻譯成“LeeHsienLoong”。和龍與“dragon”被相互混譯一樣,中華文化的另一個重要標志鳳凰,長期以來,也與“Phoenix”相混譯。在西方世界,“Phoenix”是神話中的“長生鳥”、“不死鳥”,據說此鳥可活數百年,然后自焚為灰而再生。上個世紀初,詩人郭沫若將“Phoenix”移植、嫁接于鳳凰,創作出了著名的《鳳凰涅》一詩。從此,中國鳳凰有了“涅 ”、“再生”,即“自新(自我更新)”的神性。這當然是郭老的重要貢獻,也反映出鳳凰對外來文化的“容合”品質。但是,在“Phoenix”進來之前,中國鳳凰就具備有向陽、達天、秉德、兆瑞、崇高、好潔、示美、喻情、成王等神性,這是“Phoenix”多不具備的。鑒于此,我建議,在將“Dragon”直譯為“劫更”,將“龍”英譯為“Loong”的同時,也將“Phoenix”直譯為“飛尼”,將“鳳”英譯為“Feng”,將其全稱“鳳凰”英譯為“FengHuang”?!癋eng”和“FengHuang”都取自漢語拼音,在英文中原本沒有,屬于新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