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09-8-20 10:02:58 媒體:生活新報</p>
<p> <b>第七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 、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昆召開</b></p>
<p> 應增設破壞草原罪、傷害動物罪、破壞自然保護區罪;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刑期明顯偏低,應提高至10年。昨日,第七屆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在昆明召開,30多名中韓刑法專家就中韓刑法修正與發展等課題展開了研討。2009年全國刑法學術年會也同時在昆明召開。</p>
<p> 韓國11名專家來自各大學及司法部。會上,中韓專家共同就中韓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經濟與環境犯罪、賄賂犯罪、侵犯個人利益犯罪的修正與發展等問題展開研討。</p>
<p>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大法官劉家琛,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馬克昌,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出席會議。</p>
<p> 在全國刑法學術年會上,云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孟蘇鐵說,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對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本經驗進行總結,對刑事專業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和交流。希望各省市區政法機關和各位專家學者繼續加強與云南的交流合作,推進云南的刑事法學理論研究和刑事司法工作邁上新臺階。</p>
<p> 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巴吉才、云南省政協副主席倪慧芳、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許前飛、云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田海等出席了會議。研討會將持續到21日。</p>
<p> <b>■觀 點</b></p>
<p> <b>毒品案件 量刑要考慮各因素</b></p>
<p> 2005年以前,我省毒品案件一直呈持續上升趨勢,通過2005-2007三年禁毒人民戰爭的努力,我省毒情形勢總體向好的方向轉變。但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查破毒品案件數、抓獲販毒人員及繳獲毒品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上升了10%以上。金三角的罌粟種植面積也出現反彈。</p>
<p> “毒品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新型毒品蔓延勢頭強勁。”云南省高院院長許前飛介紹,毒品犯罪案件多發于運輸環節,大部分毒品通過我國轉向國際市場,我省運輸毒品犯罪占所有毒品犯罪案件的80%左右。</p>
<p> 許前飛稱,在這些案件中,部分涉案人員是受人指使、雇傭的邊民、貧民或者無業人員,其主觀惡性、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量刑時要更加細化地分析裁量,突出打擊重點,做到區別對待。</p>
<p> 同時,毒品犯罪中應把握新型毒品量刑尺度。目前,對于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犯罪的量刑,我國法律上沒有區別。許前飛說,傳統毒品主要影響的是吸食者本人的健康,和其他一些衍生出的犯罪,但長期吸食新型毒品,比如搖頭丸一類,會產生暴力傾向,行為會對社會造成直接的危害,所以要加大對新型毒品的打擊。在適用死刑方面,應當綜合考慮毒品數量、犯罪情節、危害后果、被告人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以及當地禁毒形勢等各種因素。</p>
<p> <b>環保案件 增加傷害動物罪 </b></p>
<p> 云南省高院院長許前飛說,我國雖然在1997年設立了環境犯罪專節,但從司法實踐看,由于各種原因,進入司法程序的環境犯罪案件數量較少。以我省為例,2006年至2008年,全省三級法院共審結1178件破壞自然資源的環境犯罪案件和6件環保瀆職犯罪案件,只占同期刑事案件總數的1.4%。新的刑法修訂至今全省僅審理了2件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案。</p>
<p> 許前飛坦言,我國現有環境犯罪刑法,將一些環境犯罪夾雜規定在其他章節中,顯得松散不集中。</p>
<p> 云南省高院院長許前飛、中國法學會刑法研究會會長趙秉志建議,應在刑法典中適當增設一些環境犯罪新罪名,比如破壞草原罪、破壞濕地罪、傷害動物罪、破壞自然保護區罪以及抗拒環保行政監督管理罪,以完善環境犯罪罪名體系。在調整環境犯罪的刑法力度方面,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最高刑期應從7年增加到10年,對單位處以罰金的同時,應對其經營資格進行必要的限制。</p>
<p> 另外,盜伐林木罪的最高15年有期徒刑也顯得偏低。盜竊罪最高可以判處死刑,但在廢除死刑成為世界潮流的今天,不宜再增加可以判處死刑的犯罪,所以應把盜伐林木的最高刑提高到無期徒刑。本報記者 熊波 實習生 張紹平</p>
<p>來源:濕地中國</p>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