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11:33 鄭州晚報 張翼飛
每天到了開飯時間,雞鵝貓狗等動物就會圍攏在杜薔身邊,真是一派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
杜薔正給一只受傷的貓敷藥,另一只貓在一旁守護著。
杜薔和小動物們都格外親熱。
杜薔經常在鄭大校園內的草坪上撒下鳥食,這里已成了鳥兒們的固定用餐點。
一只刺猬正舒展著身體躺在杜薔手心里任其撫摸,它似乎明白杜薔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流浪動物們的“媽媽”
在大學路的鄭州大學老校區(qū),人們以前經常見到一位衣著樸素、精神矍鑠、腳步輕快的老婦人提著一個淺黃色布兜,來到校園中的草坪或樹叢邊,用她特有的尖銳、嘹亮的聲音呼喚著:“頭頭!頭頭……寶貝們,我來啦!”隨后,灰喜鵲、麻雀等各種鳥兒聚集,分享她精心準備的各種美食。火腿、梨、蘋果、西瓜……要是喂饃還會摻上白糖。鳥兒們興奮地叫著,還不停地拍打著翅膀,吃飽之后會在老人頭頂盤旋起落,似乎是在向老人致謝。
這位老婦人就是人稱“鳥媽媽”的杜薔。
今年已年過七旬的杜薔有著傳奇的經歷,但她在人前不愿提及,只說是平頂山某國企的退休職工。2000年,她搬來鄭州,和兒子在老鄭大的東家屬院居住。她從小就喜歡鳥,但不是欣賞被關在籠子里的那些鳥,而是喜歡自由自在、任意飛翔的任何鳥類。她很早就開始喂鳥了,并曾經高價買下被別人捕獵的老鷹放生。她在鄭大校園內的不同角落設了8個喂鳥點,每天早晚喂兩次。杜薔說:“不能喂多了,它們自己還要覓食呢。”
對鳥的喜愛后來擴大到對其他流浪、傷病、被遺棄的動物身上。附近的人都知道“鳥媽媽”有愛心,誰發(fā)現(xiàn)了流浪貓、流浪狗也都愿意送到她那兒。后來,杜薔家的動物越來越多,不僅自己的房屋難以承受,也影響到左鄰右舍。2007年,她在中牟縣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租了一個廢棄的院落,經過自己的改造,把那里變成了一個“流浪動物樂園”。她把收養(yǎng)的動物送到這個樂園,自己也基本在此安家了。
杜薔給這些小動物都起了名字。一只幾乎被凍死在西開發(fā)區(qū)路邊的小貓,如今被她養(yǎng)成了胖胖的“老虎頭”;一只總愛跟在她身后的小狗叫“旺財”;一只會跳舞的大公雞叫“花旦”……這些動物都有著不堪回首的悲慘經歷,而如今,在她的精心呵護下,都過上了熱熱鬧鬧的幸福生活。
“動物都是通人性的,你對它們好,它們自然也會對你好。”杜薔管自己的動物們都叫“孩子”。說也奇怪,連戒備心極強的刺猬,都能舒展著身體任她撫摸,而互為冤家的貓狗在她的調教下也能和平共處,就連把窩筑在她大門上的一群馬蜂每天也會在她頭頂飛舞……
雖然現(xiàn)在杜薔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流浪動物樂園”,但只要她回到鄭大,就會去看望那些鳥兒。“可惜如今鳥兒越來越少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需要我們珍惜和保護,希望大家都來愛護這些小生命,愛它們就是愛我們自己。”這番話,杜薔幾乎逢人就說。
晚報記者 張翼飛 文/圖
來源: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