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3 9:30:40 江門日報
近日,《江門日報》陸續刊登了《一市民懸賞萬元尋愛犬》和《愛犬失而復得萬元重謝好人》兩篇新聞,說的是家住福泉新村的杜先生“重金懸賞”,尋找走失愛犬,最后在媒體幫助下,愛犬失而復得的一段經歷。 愛犬找到了,杜先生一家“喜極而泣”,好心人也得到了1萬元酬金,看起來皆大歡喜,可筆者卻怎么都高興不起來。由此又想起不久前,重慶一位“80后”女孩在愛犬滿一歲時,居然花了3000元給狗過生日,而這些錢,差不多是她一個月的工資……愛狗至此,但筆者絲毫不為愛狗之人有如此愛心而感到慶幸,倒是從中覺察到一絲現代人的不幸,或許這正反映出當代社會人際關系的淡漠。如今,競爭激烈而生存空間局促的都市生活讓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出于對信任和安全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把感情寄托于小狗之類的寵物身上。 養寵物確有許多好處,它能排解人們的壓力和苦惱。由于工作忙、壓力大,“上班族”往往有發不完的牢騷,如果把全部的牢騷都向親朋好友傾訴,長期下來,難免會導致他人疲憊和煩躁。于是,許多人選擇了向寵物傾訴,或者通過擁抱寵物來排解苦惱;對于“空巢”老人,他們內心感到孤獨,同時又有一種激情,想去保護弱者,寵物往往是他們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還有一些“丁克”家庭或者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妻,他們給自己的寵物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并把寵物視為自己的精神寄托。 因此,很多時候,寵物和主人之間的親密,甚至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情感泛濫和商業化味道漸濃的當今社會,許多愛寵之人甚至會有這樣的感慨:動物與人的感情往往比人與人的感情更純潔、更真誠!于是,在感情的名義下,1萬元尋狗,3000元為狗慶生,似乎都變得無可厚非。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無可厚非”,刺痛了許多網友的眼睛與社會的神經。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這樣是小題大作,與其把這些錢砸在寵物身上,還不如多做些善事,多獻些愛心。這里筆者不敢妄下推斷,因為我們無從知曉杜先生、“80后”女孩他們是否也曾熱心公益,但筆者也想提醒,寵物終究只是寵物,它們不能陪伴我們生老病死,它們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聯系。愛寵之人,不妨敞開心扉,多一些愛人之心:多一點關心身邊之人,比如鄰居、同事、朋友、還有親人;多一些愛心來愛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一點信心和耐心去與人打交道,你會發現,信任與安全,真誠與純潔,并不是只能從寵物身上找到。笑忘書
來源:江門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