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報 2009-10-29 07:28
青海新聞網訊 被譽為高原精靈的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100米到5500米之間的高寒地區。2008年,它成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一后,知名度大幅提升。可人們想見到這個動物“明星”并不容易,因為在動物園內根本看不到它們的身影。可可西里人工環境下5只小藏羚羊誕生的消息,似乎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這是不是意味著它走入低海拔地區有可能成為現實呢?
“寶寶”順利降生
2006年,在可可西里藏羚羊救護中心,藏羚羊“愛羚”懷孕了,產下首只人工喂養管理條件下受孕的藏羚羊。之后,保護中心有3只小藏羚羊陸續降生,近日,可可西里藏羚羊救護中心迎來了第5只人工管理條件下受孕降生的小藏羚羊“寶寶”。
“寶寶”是在上午9點多鐘出生的。“寶寶”出生的前一天,它的媽媽顯得非常急躁,到處轉,像是在尋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判斷,它可能要生產了,工作人員整夜未睡,觀察著“寶寶”的媽媽。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即將生產的母藏羚羊獨自躲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開始分娩,幾分鐘后,“寶寶”出世了。“寶寶”剛生下來時緊閉著雙眼,趴在地上。過了兩三分鐘,“寶寶”睜開了眼睛,慢慢站了起來,開始四處張望,尋找母親。“寶寶”的媽媽疼愛地用舌頭舔著它,并開始給它喂奶。看到遠遠有人走過來,“寶寶”的媽媽迅速將“寶寶”拋在一邊,朝別的地方走去,它這是在故意引開人們的注意力,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可可西里科研站站長說:“盡管藏羚羊媽媽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長大的,但它們畢竟是野生動物,所以,除了給予一定呵護外,更多的還是要靠自然調節,藏羚羊生產的整個過程都是躲著人的,剛出生的小藏羚羊也完全靠母藏羚羊照顧。”
開創人工喂養藏羚羊先河
2001年7月,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巡山時救下了一只受傷的小藏羚羊,取名愛羚。愛羚才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后來又遭到禿鷲攻擊,是巡山隊員發現并救下了它,從此,愛羚成了保護區最受寵愛的“孩子”。管理局撥出專款,每天從20多公里外的地方買來牛奶,還派專人喂養愛羚。在反盜獵隊員的精心呵護下,愛羚健康快樂地長大,成為全球第一只在人工喂養條件下長大的藏羚羊。
后來,與愛羚情況相似的另外兩只還不到一歲的小藏羚羊也分別在可可西里沱沱河、五道梁保護站里健康長大。可可西里管理局的隊員在護理、喂養藏羚羊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人工馴養藏羚羊的經驗、方法。愛羚等3只藏羚羊在人工馴養的條件下健康成長,標志著世界上首次藏羚羊人工馴養的科學嘗試成功了,這也為藏羚羊種群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保護工作的歷史性轉變
2002年4月,可可西里管理局原局長才嘎和保護區幾位反盜獵勇士帶著600張圖片到上海巡展,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上海恒源祥公司董事長劉瑞祺先生在拜會才嘎局長時,代表公司慷慨捐出100萬元,幫助自然保護區興建“可可西里藏羚羊救護中心”,以加強救助藏羚羊的工作。2003年,救護中心一期工程完工,“愛羚”與另兩個孤兒——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原衍”和“原祥”一起,成了中心的首批住戶。2004年,可可西里藏羚羊救護中心正式啟用,之后的幾年中,它在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救護、觀測和科學研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此外,為了研究藏羚羊種群生物學特性和個體生物學特性,省政府將“藏羚羊種群生物學及保護措施研究”列為青海省2002年十大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并投資180萬元予以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承擔,青海省林業局、可可西里管理局協助的這項課題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啟動,可可西里保護工作開始了由單純的反盜獵和防治生態惡化向科學研究和科學化管理的方向轉變。
藏羚羊異地馴養人工繁殖成功
今年,在青海湖鐵卜加草原改良站,三年前從可可西里轉移來的三只藏羚羊,開始繁殖了。這標志著我省成功實現藏羚羊異地馴養人工繁殖,這對我省包括藏羚羊在內瀕危物種保護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說:“藏羚羊異地馴養人工繁殖的成功,可以為我省境內包括藏羚羊在內的眾多高原生物,比如普氏原羚、藏原羚(黃羊)等的保護提供借鑒。”不僅如此,藏羚羊異地馴養人工繁殖的成功,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許多寶貴的生物資源。以基因資源為例,眾所周知,藏羚羊絨非常昂貴,建立藏羚羊人工種群,研究藏羚羊的生活習性,通過轉基因研究,用山羊生產藏羚羊絨也是有可能的。此外,藏羚羊是耐低氧高寒物種,它的血液帶氧能力很強,這和它的基因有很大關系,通過研究基因可以開發出此類藥物。
趙新全說,歷史上,藏羚羊在我省分布很廣,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藏羚羊的生活范圍才不斷縮小,在鐵卜加的環境和條件下人工馴養并且繁殖,對藏羚羊種群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把高海拔地區的動物“請”下山
在動物園見到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是很多人的心愿,但因為動物的生活習慣,很多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動物很難適應低海拔地區的環境,動物園內也就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藏羚羊入選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后,北京動物園曾有意請藏羚羊入住,可至今未能如愿。現在很多專家建議,幫助藏羚羊逐步適應低海拔的生活,從海拔4000米以上,到3000米以上,再到2000米以上,逐步過渡。
今年,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正式落成開放,這為野生動物救助提供了方便,也為人們近距離接觸、了解野生動物提供了方便。目前,有3只得到救助的藏羚羊生活在那里。據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邱力東介紹,這3只藏羚羊是工作人員今年在格爾木地區救助的,從高海拔地區到低海拔地區生活,它們會有一些不適應,比如心跳頻率有些快,不太愿意活動等。尤其是夏天,氣溫比較高,要保證它們的飲水充足,讓他們呆在相對涼爽的地方,并做一些適應性訓練等。
邱力東說,接下來,他們將和林業部門、科技部門以及可可西里管理局協商制定高原特色動物、高海拔動物到低海拔地區過渡生活的具體方案,爭取讓更多的動物住進動物園。 (作者:倪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