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亞洲最大恐龍安家南京
2009-11-20

2009-11-20 08:26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安瑩 施向輝

  南京,喧鬧的電子一條街珠江路東側坐落著已有75年歷史、海內外聞名的南京地質博物館,目前,歷時近一年的該館7200平方米新館陳列布展已進入最后階段。近日,這里到了一名“貴客”,一個名叫“炳靈大夏巨龍”的恐龍真骨化石在這里安家,與此同時,“炳靈大夏巨龍”模型已裝架到位。這具由原化石精確復制而成的恐龍裝架模型頸長12米、身高8.4米、總長28米。不久,這個龐然大物將揭開神秘面紗與南京市民見面。南京地質博物館館長鄒松梅告訴記者,將要展出的真骨化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亞洲出土最大的恐龍化石。

  大得撐滿一個籃球場

  在南京地質博物館新館的“恐龍王國展廳”,當記者看到這只距今1億至1.1億年前的“炳靈大夏巨龍”模型真容的時候,真是被嚇住了。在它面前,老虎、獅子、大象只能充當“螞蟻”的角色。整個恐龍將籃球場大小的展廳撐得滿滿的,就這樣,“炳靈大夏巨龍”還是對角線式的斜放。一組數據這樣描述“炳靈大夏巨龍”的“身材”:總長28米,脖子長達12米、身高8.4米。鄒松梅告訴記者,“炳靈大夏巨龍”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恐龍之一。一億年前“炳靈大夏巨龍”就是以這樣的個頭橫行在這個世界上。此次復制“炳靈大夏巨龍”模樣,也是根據原化石精確復制的。

  為什么是“炳靈大夏巨龍”這么奇怪拗口的名字呢?鄒松梅介紹,這是根據化石的發現地命名的,化石發現于蘭州盆地下白堊統河口群,“大夏”意指黃河支流“大夏河”,它流經化石產地甘肅地區,化石產地附近有個景點叫炳靈寺。

  龐然大物其實很溫柔

  這么大的恐龍在一億年前是怎樣生存的呢?鄒松梅告訴記者,“炳靈大夏巨龍”在遠古時代就是亞洲這片土地上的一霸了,任何動物的體型都比不過它。不過看似龐大的“炳靈大夏巨龍”卻像小白兔一樣溫柔,它是植食性動物,平常的食物就是樹葉、厥類等植物。

  不吃肉的恐龍,僅僅靠樹葉這類食物就能維持龐大身體的消耗嗎?鄒松梅解釋,“它行動遲緩,身體消耗并不大。而且,由于體型的笨重,想捕捉到靈活的動物還真不容易,所以它只能靠吃植物為生。其實,這么大的體型,也就是嚇唬其他動物,其他動物看它身材這么魁梧,就不敢輕易靠近和挑釁。”

  巨龍走路是“外八字”

  光有“炳靈大夏巨龍”的模型,那么真正的化石在哪里?鄒松梅指著模型下面的大箱子說,化石全在這里面。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記者看到了一億年前恐龍的“真骨”,鄒松海告訴記者,真骨化石標本包括10枚頸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頸肋和背肋、1枚脈弓、右肩胛骨、右烏喙骨和右股骨。這樣的真骨化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亞洲出土最大的恐龍化石。

  甘肅第三地質礦產勘察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炳靈大夏巨龍”的發現者和命名者李大慶教授說,炳靈大夏巨龍獨特的股骨構造揭示出這種遠古生物是一個典型的、嚴重的“外八字”,同時,這種姿態也得到了保存于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同一層位的強烈外轉的、寬間距的蜥腳類恐龍行跡的進一步佐證。

  挖掘用了兩個夏天

  在恐龍研究領域里,大多是發現1塊骨骼化石來研究和推算恐龍的身世,而發現整個恐龍化石是非常難得的,特別是保存完整的幾個恐龍頭骨就更少見了。據了解,炳靈大夏巨龍是在2008年~2009年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與甘肅省第三地質礦產勘察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聯合挖掘的。

  2007年,李大慶帶著他的團隊在蘭州盆地下白堊統河口群進行挖掘,發現了一節恐龍的骨頭化石,經驗豐富的古生物專家們判斷肯定不止這一塊化石,隨著地質巖石的層層剝開,發現的化石越來越多,李大慶判斷,這里肯定藏著一個驚天的化石秘密,決定全面展開挖掘工作。

  李大慶告訴記者,這只恐龍化石的挖掘非常困難,它是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頂上被發現的,由于深藏山中,挖掘每推進一米,都要將包在山上的石頭給剝掉。挖掘是個細活,化石經過這么多年的地質影響,已經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對科學研究造成損失。“由于山上沒有路,大型機器運不上去,又不能采用爆破的方式,只能靠人用鐵鍬一點一點往下探。這樣的工作異常艱苦,蘭州的冬天冰天雪地,無法進行挖掘工作,只能在炎熱的夏天干活,這其中的苦一言難盡。整整用了兩個夏天,我們才結束挖掘工作。”

  它可能是被餓死的

  化石保存得這么完整,也必須“天時地利”才行。鄒松梅分析,這只炳靈大夏巨龍在一億年前生活條件并不好,從當地的地質層可以分析,環境比較炎熱干燥,加上炳靈大夏巨龍行動遲緩,它可能是因食物短缺活活餓死的。死后,它被泥沙掩埋起來,經過地質作用,才形成現在的化石。

  鄒松梅說,白堊紀末,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又一次重大的滅絕事件:在地表居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量消失,恐龍完全滅絕;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陸生動物也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恐龍和大批生物突然滅絕?這個問題始終是一個謎。如今,恐龍研究已成為世界古生物學界的熱門課題,它的研究有助于人類認識地球的形成及環境的變化。據李大慶介紹,炳靈大夏巨龍的發現填補了兩個恐龍物種之間的成長空白期,為研究恐龍提供了新的佐證。

來源:新民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