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日前公布青藏鐵路環保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結果,認為青藏鐵路建設環保工作達到了“環評報告”的要求,取得了突出成績。這個結論可以讓關心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人一顆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來。青藏鐵路建設環保目標的實現要歸諸“環評報告”為從源頭防止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提供了保障,歸諸有關單位認真貫徹“環評成果指導設計、施工和環境管理”的理念,嚴格按照環評要求落實各項環保措施。青藏鐵路環保工作的標志性意義在于:一是充分證明了環評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制度保障,二是為所有大型重點建設工程樹立了環保標桿,在青藏高原這樣一個高寒缺氧、生態脆弱、施工條件艱苦的環境中能夠做到的,其他地方就沒有理由做不到。
青藏鐵路環保工作已經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保護鐵路投入運營之后沿線的生態環境。由于青藏鐵路穿越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沿線都是欠發達地區,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在鐵路投入運營之后會更加突出、尖銳,所帶來的生態風險比建設期間要大得多,環保工作也艱巨得多。
鐵路就是機遇。青藏鐵路極大地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狀況,縮短了旅行和運輸的距離,拉近了心理距離,會使很多人萌動游覽青藏高原的興致和進行絕地探險的念頭,以領略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魅力。在一些地方,旅行社正在爭相設計青藏鐵路旅游線路。人流的加大會驚擾野生動物,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將加大生態環境的壓力。同時,隨同游人、商人一路西進的還有一些動機不良的人,他們的目標就是高原獨特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在精明的商人眼中,青藏鐵路孕育著巨大的商機。一方面,青藏高原是一塊還沒有大規模開發的處女地,另一方面,鐵路沿線地區存在著急于發展與缺少投資的矛盾,很多項目正在待價而沽。鐵路的開通將降低青藏高原的資源開發利用成本,驅使投資商攜資西進,在青藏高原淘金。鐵路沿線地區也正在以青藏鐵路為軸線,謀劃產業發展。例如,青海省今年準備投資1.2億元,重點對東昆侖、青藏鐵路沿線的鐵、銅、鉛、鋅等緊缺物質進行勘探。青藏鐵路必然使青藏高原上的各類經濟活動大幅度增加,自然資源的開發強度加大。青藏鐵路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使青藏高原面臨著更為重大而深遠的環境影響。
相比建設期間,今后青藏鐵路面臨著更加艱巨、復雜的環保工作任務。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抓緊時間,未雨綢繆,對青藏鐵路開通之后各類重大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制訂生態安全預案。地方政府要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要嚴格按照生態功能區劃,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安排經濟結構、產業布局,確定發展方向;從中央到地方要從嚴控制鐵路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建設,必須確立環保第一審批權;要對發展規劃、建設項目以及大型旅游、探險活動等進行環評,把青藏鐵路建設的環保經驗運用到經濟建設中去。我們要通過有效措施,使青藏鐵路既成為一條經濟線,又成為一條生態線,保護青藏高原這塊圣潔的土地。
(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