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2009年12月08日09:28 來源:《科學時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美麗要以傷害野生動物為代價,就應該三思而后行了。
看看這樣一組數據:一條“沙圖什”披肩是三到五只藏羚羊的生命換來的;一頭成年的北美黑熊的皮毛只能用來制作一頂帽子;在蒙古,每年查獲的野生毛皮動物量大約是300萬只西伯利亞旱獺,20萬只沙狐,18.5萬只赤狐。
近年來,對于非法野生動物消費的問題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近日,第二屆“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搜狐公益訪談“別用美麗為借口傷害野生動物”在搜狐大演播室舉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主任解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著名導演馮小寧,北京電視臺主持人龔寧,北京可創文化機構董事長、李可染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瑩做客搜狐,共同探討了日常生活中的野生動物消費問題。
據介紹,中國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龜類、象牙、虎制品以及穿山甲的進口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動物因為旅游紀念品和皮草的消費而失去生命,這不僅影響到了國內的物種,而且許多異國野生動物的生命也深受其害。
在野生動物制品貿易中,皮草是很大的一類,許多愛美的女士會購買皮草制品,但她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尊貴”,是以大量野生動物的生命為代價。
李青文認為,對于這些野生動物制品的走私行為,不僅需要加強國家立法進行打擊,同時也需要在機場、碼頭、港口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進行宣傳。因為很多人觸犯法律是源于無知。
“我前些天在商場買羽絨服,聽說一個品牌衣服的帽子上的一些毛是野生貉的毛,便決定以后不購買這個品牌的衣服了。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衣服可以很保暖也可以很漂亮,但沒有必要使用野生動物的皮毛。”解焱說。
解焱認為,在新的時代需要認識到什么是美。野生動物活著,在它們自己的家園繁育,給我們精神上帶來愉悅,就是最美的,而不是把它們穿戴在身上或擺在家里。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寧曾與幾十位政協委員連續四五年聯名呼吁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應該更加細化。同時,在文化層面上,應改變食用野生動物,用虎骨、熊膽入藥等傳統。
作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許多公益活動的長期支持者,龔寧認為,在關注非法野生動物消費的主要人群——都市中的成年人的同時,也需要在兒童間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如果有一天爸爸說要嘗嘗穿山甲的肉,孩子會直接跟爸爸說,這是保護動物,這樣做是錯的。有孩子這樣一句話,相信父親就一輩子不會再做這樣的事”。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