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學者馬中:痛哉 天下再沒有北大荒
2006-03-31
馬中,1954年生。1969年至1974年插隊北大荒。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

1974年,20歲的北京知青馬中在北大荒前進團反修營收拾了行李,在其他知青的羨慕和祝福中離開了茫茫荒原,雖然下一站并非城市,只不過是河南的一個農村,但能夠離開那片最遠、最苦的知青營地,他已經是當時、當地的幸運兒了。

  “我們開荒的地方叫撫遠縣,地圖上很好找,就是公雞的嘴尖兒,中國的最東頭了。滿懷慶幸離開的時候,馬中沒有想到自己還會回來,而這塊土地最終竟成為他畢生研究的基地,20多年來,他四處奔走,無數次回到老地方,方案想了一套又一套,希望能夠終止低效的濕地開發(fā),留住這塊全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全世界最珍貴的淺育沼澤。

  10年前他壯心不已,5年后他有心無力,那么再過5年呢?——“我有充分的依據,整個三江平原的濕地再過5年不復存在!”

  我是親手參與破壞的

  1969年9月2日!這個日子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們一幫同學從永定門火車站出發(fā),目的地是珍寶島。當時能去那里是特別光榮的(1969年3月中蘇剛打完“珍寶島戰(zhàn)役”),都是部隊直接來招的,說是去了要準備打仗的,相比去農村鍛煉的同學,我們更光榮,政治過硬啊,是黨信任你才讓你去那兒的。

  在佳木斯下火車,換卡車再往里走,卡車進不去了再換履帶式拖拉機,最后坐爬犁才到達。當時正下雨,天非常暗,一望無際的水草地。后來我做環(huán)境研究才知道,那個地貌非常獨特,里面還有島,島上是原始森林,那是我到現(xiàn)在為止看過的最壯觀的景象了。

  剛到時我們沒有房子住,睡帳篷,后來砍了很多樹,兩人圍、三人圍那么粗的。因為是濕地,終年濕氣不散,很多人得了關節(jié)炎、風濕病。我媽媽30多歲才有我,特別心疼擔心,走的時候給我置了羊皮褥子、高筒皮靴、駝毛棉襖,都用上了,確實比其他同學要強一點。

  我是當衛(wèi)生員,那時藥品匱乏,就跟著老師采中草藥,這是我的環(huán)境科學教育第一課。那時打針連消毒紅藥水都沒有,流行感冒,我就采“貫眾”給大家熬湯喝。還有一種草藥叫“七葉一枝花”,名字非常美,治療跌打損傷,特管用。還有一些沙參、黨參,可以補身子的。

  當時不懂什么,拿著一本藥典在山上查,種類真是多,后來再回去知道用生物多樣性的區(qū)別來做科學研究。當時讓我們開荒伐木,100人就有5臺東方紅拖拉機,是中國當時最先進的農業(yè)裝備,但是因為是濕地,水始終引不出去,3年只開出了10畝地,撒下去的種子收不回來。沒有糧食,只能吃救濟,都是壞了的,別人不要的,吃了整整一年的發(fā)霉的玉米面,用玉米面攤餅子,上面多灑點辣椒和鹽。

  后來才知道那里有很多可以吃的,河里的魚一網下去裝一船,還有兔子和水耗子。水耗子皮毛特別好,做手套做帽子好極了,連穿的都解決了。樹林里也有好多吃的,什么榛子啊、木耳啊、猴頭蘑啊。

  1988年我做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回去考察,魚沒有了,水耗子也沒了,當時農民一冬抓它幾千只的。樹也沒有了,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全都砍了,這個變化對我觸動太大了。我本來是搞農業(yè)經濟研究的,看了后就改方向了,改做環(huán)境研究。

  1992年開始,我對北大荒進行全面調查,94年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一份英文的給資助我的基金會,一份中文的給政府。

  北大荒自小興安嶺往東,至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10萬平方公里,濕地面積占了70%。歷史上看,這地方對中國做出了不少貢獻。抗美援朝結束后,大批軍人回國,當時王震主動提出讓他的部隊去開荒,因為設備有限,他們當時去的是小興安嶺邊緣,還是山地、緩坡地,對濕地的開發(fā)破壞力度很小。

  第二階段是百萬知識青年開赴北大荒,沿著王震部隊開荒的地域再往東進,真正深入到腹地。我們沒有工具,拖拉機根本對付不了濕地,只能說糟蹋一通后就返城了。

  第三批是1980年代后,外資進入,錢多,破壞力也大得多。挖溝,建成四級水利系統(tǒng),真正導致三江平原濕地災難性變化。也沒有創(chuàng)造效益,農場都是負債的。最先進的洪河農場,全是美國設備,1981年從日本獲得2500萬美元貸款,30萬畝,工人不超過400人,日本人只要從第1年到第5年的大豆,不要我們還錢。結果地力太薄,根本種不出東西來,加上機械出故障,必須花外匯到美國買零部件修,最后負債兩億。這些年農場因為虧損,紛紛改制,地都分給個人了。

后來有個朋友指點,說你想真正送呈最上層的話,(報告)不能超過5頁,必須是四號字,還必須留有大行距。我說我試試吧,就寫了《拯救三江平原東北部的濕地》這個報告,當時的想法很單純,我就是想把真實情況說出來。

  后來真的引起了反應,全國人大環(huán)資委批復了。我主要指出了一個問題:三江平原的濕地非常珍貴,是全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其生物多樣性水平是最高的,有珍稀乃至唯一的物種,現(xiàn)在的開發(fā)導致了生態(tài)資源的破壞。不僅僅是破壞,農業(yè)也并沒有賺到錢。

  后來引起很大反響,環(huán)保局和農業(yè)部都派了專家做實地調查,農業(yè)部方面是想否定我的報告,他們的專家跟我爭論,我就說了,你們誰能比我更清楚?我15歲就去那里了,親眼見到最初的樣貌,也是親手參與破壞的人。

  保護未知的價值

  1997年黑龍江出臺了一項禁令,禁止任何形式的濕地開發(fā)。“我當時很滿足,沒想到這個政策太粗,有空子。很多地方把水排走,說我這兒不是濕地,連水都沒有了嘛。繼續(xù)開發(fā),最終政策沒有辦法執(zhí)行。”

  2001年黑龍江出臺第一部《濕地保護條例》,沒想到還是沒有辦法執(zhí)行,在中央糧食政策的傾斜下,當地可以輕松地從海外獲取開發(fā)資金,“他們沒有別的渠道,錢只能從農業(yè)上來。”

  研究也搞了,建議也交了,政策也定了,還是不行!馬中退而求其次,他把希望放在撓力河流域上,它是烏蘇里江的大支流,流域面積達7000平方公里,“早5年的時候,我去拍了好多照片,好極了,一望無際的水面,當時我還說三江平原濕地就剩下?lián)狭铀蛄四兀 ?o:p>

  希望還是迅速破滅,由日本政府貸款,當地政府在撓力河上游修建了一個庫容6.15億立方米的大水庫,號稱黑龍江第二大水庫。“折騰半天,人家上游修個水庫,什么都白搭了。一蓄水,下游就斷流了。它現(xiàn)在已經不是濕地河了,是常規(guī)河流。”

  還是不放棄,心想“你們折騰吧,我來找個地方,我自己保護起來行不行。”他從國際組織籌來了資金,揣著美金去找地方政府,要建三江平原最后的濕地活標本。“過20年、50年、100年,你想知道三江平原原來什么樣,你上我這兒來看活標本。”

  找啊找啊,終于找到珍寶島邊上的一個縣,4萬公頃,涵蓋三種生態(tài)體系。興奮得不得了,找市長談,“投入全都我負責、我來籌款、我來研究,我來保護,市長跟我談了4次,好事!沒問題!最后市里常委會討論,市委書記不同意,有這么傻的人,愿意掏錢來維持原狀?肯定是想倒賣土地!肯定有鬼。”

  一氣之下,他去讀了經濟學的博士,如今,身為中國人民大學環(huán)境學院常務副院長的他說自己已經把科學變成了副業(yè),天天想的是怎么找到一個能夠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案,“老百姓要有錢掙、政府要有收入,這才能真正去推進保護!”

  如今他手里已經有了亞洲開發(fā)銀行批準的1200萬美元的贈款,還有1500萬美元的貸款,可以做一個從自然生態(tài)循環(huán)中自然獲益的示范點了,但是當地政府還是不太愿意,“因為官商勾結的利益是放不到臺面上來的”。

  他終于有些憤怒了。“為什么我們在私人決策上都能有跨代眼光,偏偏是在最需要長遠眼光的公眾決策上如此短視?事情只要與我無益,或者我這一任、這一代看不到利益,就不做!保護肯定不如開發(fā)掙錢快。”

  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他在北大荒拍下的一幅幅照片,其中一幅題名《不確定的別拉洪河》,靜靜的水草地被定格,“自然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中蘊含著無限的信息和價值,有些我們現(xiàn)在看得到,有些可能要留給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保護不確定性,就是在保護我們未知的價值。”

  可惜的是這條赫哲語意為“大水漫灌之河”的水流,在美國高性能作業(yè)工具的改造下,原本彎曲的河道如今已被徹底拉直;濃江河,他當年下鄉(xiāng)打魚的地方,7條排水溝把地下水全部牽引下去,強排到黑龍江;“最后就剩下?lián)狭樱堫^橋水庫一建,也完蛋了!”

  他現(xiàn)在惟一的希望是在烏蘇里江,“沿江濕地也許可以留下幾個保護區(qū)域,但是內陸濕地再沒有了。”

(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