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600年昆曲300年《桃花扇》
2006-03-31

  史可法在《桃花扇》里“沉江”。昆曲的武戲開蒙了京劇的武戲,自己卻淡忘了這個傳統 (圖片由劇組提供)

  田沁鑫用300年前的本子,選20歲以下的演員,排《1699·桃花扇》 (圖片由劇組提供)

  那晚,我們飛到韓國首爾,就為了看德國人皮娜·鮑什的舞蹈。六七十歲的人,一出場,那晚上的彩兒,全都是她的了。當時我腦海中就飛出兩個字:優雅。哎呀,那份從容、那份得體、那份散漫……這仨詞組都說不出她的那種優雅。

  優雅。我覺得這個詞目前在中國特別難說出來。做昆曲,我心里想的,就是它。

———田沁鑫

  3月17日,北京保利劇院。3個多小時的演出后,演員謝幕,突然演變成《1699·桃花扇》最后的一個高潮。老中青三個李香君上臺,互相鞠躬致謝。老中青三個侯方域上臺,互相鞠躬……習慣接受演員鞠躬謝幕的觀眾被三代演員的互相謝幕感動了,掌聲一浪接著一浪,經久不息。

  坐在第19排的導演田沁鑫沒有上臺。“在戲上演前一天,導演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它就屬于臺上的演員和臺下的觀眾了。”她安靜地看著這一幕。她身邊的作家余光中(本劇文學顧問)和昆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此時已是感動得落下淚來。

  “哭主”

  “哭主”也是劇中一個出人意料的高潮。大反派阮大鋮、馬士英,李香君和侯方域,軍閥左良玉和麾下三軍,3個不同時空的人群同臺痛哭在煤山上吊的“圣主崇禎”。在咿咿呀呀的昆曲中突然有這么一出壯闊的合唱,讓觀眾很震動。

  “千古帝王,未有博得一場慟哭者。聽此曲誰不失聲。”梁啟超曾在“哭主”一出批道。

  “哭得應該挺有氣勢的。這場戲也是建國以后第一次大規模地‘哭主’。哭一個皇帝,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田沁鑫說。

  上世紀,《桃花扇》曾被不同的藝術形式改編呈現,包括京劇、話劇、電影、楚劇、桂劇、越劇、湘劇、閩劇、北昆、南昆、黃梅戲電視劇等11個版本。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梁燕認為,十幾種不同版本的《桃花扇》,大多按照不同時代的觀眾欣賞習慣,進行了修改。

  從改編模式上看,大概可以分為3種:第一種5個改編劇本都是以侯方域失節、李香君守節身亡為結尾;第二種模式以侯方域和李香君最終團圓為結尾;第三種模式則以侯方域、李香君看破紅塵出家為結尾。

  眾多版本中,歐陽予倩的版本影響最大。他的京劇版本寫于1937年冬天,當時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在京劇本里,侯方域被塑造成降清參加清廷科考的失節文人,李香君被塑造成大義、重節的高大形象,在侯方域失節的事實面前,她惟有一死———“我死了,把我化成灰,倒在水里,也為洗干凈這骨頭里的羞恥。”

  京劇本在影射時事、觀照現實上非常明顯,刪去了史可法拒立昏君、死守揚州的情節。這一特點在歐陽予倩為1946年赴臺灣演出改編的話劇本里被弱化了。

  1964年由孫敬執導、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電影《桃花扇》和李寅、劉彬的桂劇本以及張惠良的楚劇本,受歐陽予倩劇本的影響很大,只不過李香君的形象更加高大。

  團圓模式的改編者包括趙清閣的越劇本、蔡季襄和王申和的湘劇本、福建省文化局和福州市文化局編印的閩劇本。趙清閣在《改編說明》里談到,“原作結局太悲觀了——我不愿意孔尚任把李香君、侯方域等人放到山林或是寺院里去。我給他們在團圓以后安排了繼續斗爭的方向;我的意圖是希望讀者和觀眾可以從這里體會人民的潛在力量和一定的革命發展規律以及歷史的樂觀前途。”

  閩劇本的改動更大,將清兵南下、南明小王朝風雨飄搖的政治背景改為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城,草寇攻破了溧水縣城,縣令李思賢遇難,夫人被殺,女兒李香君被秦淮名妓李貞麗收留,在寄住舊院時,與侯方域一見鐘情。李香君被田丞相看中,李貞麗代李香君出嫁,被丞相夫人殘害,李香君當面痛斥奸臣被下獄,幸被刑官搭救。李香君與侯方域一起投奔史可法,史可法設計鋤奸,李香君與侯方域喜慶團圓。

  楊毓珉和郭啟宏的北昆本繼承了原著中典型的歷史場面,表現了侯方域、李香君因政治見解不同而導致的愛情破裂。侯方域欲返家鄉,求取功名;李香君懷著國仇家恨,忍痛步入道觀。

  張弘和王海清的南昆本最后的結尾是侯方域隱居古廟,李香君懷著對故國的眷戀和對愛情的執著,深山苦尋。精神上垮掉的侯方域無顏以對門外的李香君,任憑沉浸在憧憬和幻想之中的李香君遠去。

  王冠亞改編的黃梅戲電視劇《桃花扇》的結尾是侯方域從監獄里逃出,苦尋李香君到道觀,見李香君正準備出家,萬般痛苦,撕桃花扇于地,一路狂笑,不知所終。

  2006年田沁鑫版的《1699·桃花扇》“其實就是幫孔尚任恢復了一下”。田沁鑫花了5個月準備劇本,但越看孔尚任完成于1699年的原著,越覺得沒有必要改寫。田沁鑫說,“所有詞沒有一句是我編寫的,全部都是孔尚任的原作里有的,只不過我在截選劇本的同時,依然用了插來倒去的方式,濃縮了一種視覺感受,還是過去我用的電影劇本的結構方式。”

  “他其實寫的是一個歷史劇。我其實特別想做《牡丹亭》,純談情說愛。就是生生死死這一套,死不可復生者,則非情之至也。洪升的《長生殿》也是這樣,惟獨《桃花扇》,孔尚任先生寫到最后就是個歷史劇,而且還是明末的現實主義。甚至臺詞后面都像《紅樓夢》的白話文了。前面就完全不是這樣,前面的‘淫詞艷曲’寫得多好啊,本來特別詩情畫意,他突然就趕上了國家動亂這一段,他寫的就是這么個事。”

  驚艷

  《桃花扇》在南京排了近3個月,“是我排戲以來最長的一次。因為難度比較大嘛。每天就聽著江蘇省昆劇院的這些女人叫‘田導’,她們用蘇州話叫。我想男人怎么就能抗得住這么叫,女人的吳儂軟語啊,都把人給叫酥了。我說吳三桂領清兵入關就讓陳圓圓活生生給叫的。我這次和她們在一塊,也基本成昏君了。我想這恰恰就是蘇州昆山地區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一種腔調。”

  1984年,正在北京戲曲學校學京劇的16歲的田沁鑫,加入北京昆曲研習社。那一年,“文革”結束,恢復老戲演出。她看到了進京演出的江蘇昆劇院演出的《癡夢》、《游園》。

  北京昆曲研習社當時的社長是北京大學的樓宇烈教授。當時的活動地點在寬街附近的一個四合院里,每周排一次戲。房子的主人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她不僅能唱,而且會一手好鋼琴。在這個小團體里,有文藝家、大學教授,也有剛退休的文化部、外交部的官員。

  田沁鑫回憶說,“那些老先生身上老透著那么一種文化感和藝術感,特別有精神勁兒,和社會上的人非常不一樣。而且昆曲和當時社會上那種土洋土洋的精神氣質也不一樣,它特別典雅、優美,唱起來悠悠的。”

  有一次,書法家歐陽中石的女兒站在石榴樹前唱《游園》,唱到“驀地里……”這一段時,突然就哭了。“我當時特別震驚,昆曲怎么能讓人唱得這么斷腸,唱得這么悲春傷秋。”回到家,喜歡宋詞的田沁鑫找來了本子一看,心就進去了。

  “那時的中國處在激烈的變化當中,人很忙碌,也很緊張,精神壓力很大,整個社會群體給人印象急躁、情緒化,和現在差不多。戲劇也被舊的意識形態控制,正在脫離和掙扎狀態,很不人性。而昆曲里卻沒有那種堅硬、硬碰硬的東西,非常人性化。”

  在20多年后,一直是資深票友的田沁鑫接排了昆曲大戲《桃花扇》。2005年,江蘇省演藝公司總經理顧欣找到了田沁鑫,請這個“把戲劇界能拿的獎全部都拿遍了”的導演,做一個《生死場》那樣的話劇。田沁鑫卻認為應該排昆曲———演藝集團麾下11家院團,有一個是響當當的牌子,就是江蘇省昆劇院。

  “我最想做《牡丹亭》,但是白先勇剛做完《牡丹亭》。《長生殿》我也很喜歡,但是蘇州做過一個,葉錦添也做過。那還有什么呀,那好,《桃花扇》,正好是南京的事。”

  江蘇昆劇院呆的地方也讓田沁鑫激動,因為“那是個古建”。“那兒原來是江寧府學。

  最早是在明代的時候,那兒是外國人和邊外使節、文武官員行禮的地方,要面見皇帝之前必須學一套禮儀。這個房子曾經被燒掉過,后來再恢復就成了江寧府學。“由李鴻章改建的江寧府學,曾經立有曾國藩撰、曾國荃書的石碑。”一個劇團生在古代建筑里面,真是挺好的。那里面要不是昆曲院就不對了。“

  讓她感動的還有就是在那個院子里的那批小孩。她決定用那幫江蘇戲劇學校畢業的小孩。“因為那些小孩實在是太漂亮了。你看那小男孩,漂亮地、妖妖地站在一個地兒,楚楚動人,一個男孩長成那樣,很有書卷氣,還有那女孩,所有的女孩都漂亮,真是他們的財富啊。”江蘇戲校每年都在招不同的專業,昆曲是最少的,差不多18到20年招一次,江蘇昆劇院三屆學生相差18到20歲。

  “孔尚任劇本里的李香君、侯方域其實都很小,一個16歲,一個19歲,就是這幫演員的年齡,我就決定用他們演了。但是他們只在戲校讀了6年中專,從來都沒有演過戲。所以我特別希望團里的老藝術家,一起來幫助我們教授這些小孩。”

  江蘇昆劇院院長柯軍說:“應該說這個戲我們40歲左右的人來演更合適,人成熟一點,最能夠體現人物內心狀態。但作為院長,我也要考慮劇院在人才上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必須把他們打造出來,讓他們感覺到干昆曲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讓他們看到你們身上穿的都是寶貝,拿的都是寶貝。”

  《1699·桃花扇》制作者有一個說法,通過一出《桃花扇》把江蘇文化往里裝,比如江蘇的云錦,蘇州的扇子,還有手繡的服裝。“現在300套服裝全部是手繡,因為昆曲值這個錢。”他們請到了“蘇繡皇后”姚建萍,她的《錦繡中華》隨“神六”上過天。她繡了兩套服裝,一套是給侯方域,一套給李香君,重要演出才穿,平時就是展覽,“因為那是無價的”。

  2005年5月18日,就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頒布日那天,《1699·桃花扇》在江蘇省昆劇院開了發布會。余光中正在南京大學上課,他一聽昆劇就趕來了。“2002年世界杯開幕式韓國導演孫木辰策,是韓國最大的私立劇團‘美丑劇團’的團長;日本年輕的作曲家長岡成貢;旅美燈光設計蕭麗河,是我們中國最好的燈光設計……他們都沒有推辭,都因為聽說是中國昆劇。”

  為這臺戲埋單的江蘇演藝集團投入了460萬元人民幣,總經理顧欣說:“江蘇省政府給我們投了300萬,其中100萬是創作基金,200萬是作為政府采購預定100場的演出費。我們現在預算是從今年3月份到2007年底,演250場左右,票房平均應該在5萬到8萬一場,應該能把成本全部收回。目前,一些國際藝術節已經開始邀請《桃花扇》到海外巡回演出,贏利與否要看海外市場了。”

  3月19日,保利劇院的《桃花扇》傳承版,由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演出,而不僅是共同謝幕。

來源: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