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湖南段全長163公里,沿江有一線長江干堤142公里,歷年來崩岸嚴重。1998年開始綜合治理以來,江岸大規模崩退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近幾年由于三峽水庫蓄水運行,對長江湖南段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引起河勢發生較大的調整變化。
湖南省水利廳有關部門向新華社記者介紹,此次崩岸險情集中在華容縣“天字一號”河段、新沙洲河段、洪水港河段、荊江門河段等七處河段。今年2月以來,位于岳陽市華容縣境內的下荊江“天字一號”河段崩岸險情不斷,一是岸坡崩塌加劇,一個多月岸線崩退50多米,崩岸最嚴重的長達600米,崩岸離長江干堤最近處僅60米;二是河床變化加大,據測圖分析,其中一處,河床高程由4.0米沖深到-18.3米,最大沖深達22.3米。“天字一號”重大崩岸險情已嚴重危及到長江干堤防洪安全,如不及時搶護,長江干堤將難以安全度汛。
走近洪水港河段,可以看到受上游河勢變化的影響,這處河段受長江水不斷沖刷,多處坡腳枯水平臺已經崩失殆盡,坡面也出現了一些失穩跡象。而在荊江門河段,多處枯水平臺已崩入長江中,最窄處離長江干堤僅70米。
岳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劉固華分析說,這次長江干堤湖南段接連發生的崩岸險情是近幾年來形勢最嚴峻的一次,主要原因是三峽大壩蓄水后,清水下泄,下泄江水攜沙能力增強,導致對河床的沖刷加劇。
目前,長江干堤湖南段的崩岸險情已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水利部門正在制定搶險應急方案,決定采用水下部分拋石固腳,水上部分削坡減載等辦法,加固長江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