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黔金絲猴 |
經過多年追蹤考察,科學工作者近日公布了世界“E”級瀕危動物―――黔金絲猴的數量、分布、群體生態、生活習性、繁殖等方面的情況,并在社群結構上首次提出黔金絲猴的分合群規律,揭開了曾經被專家懷疑已在地球上消失的黔金絲猴的神秘面紗,讓人們看到了它們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100年后黔金絲猴面臨滅絕可能。 有“世界獨生子”之稱的黔金絲猴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靈長類動物,它被瀕危國際貿易公司列為“E”級,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的珍惜野生動物。據了解,世界上一共有4種金絲猴,除越南金絲猴以外,主要生活在云貴川三省的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川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
從外形上看,黔金絲猴十分討人喜歡。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霍晟介紹,上個世紀,當歐洲動物學家愛德華在中國第一次發現金絲猴時,這些可愛精靈的仰鼻金發,使他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夫人洛克安娜,因為這位著名的美人同樣有著漂亮的翹鼻和金色的頭發,他便把這個美人之名放到了金絲猴身上。也正是這兩個翹翹的鼻孔,因此所有的金絲猴也被稱為仰鼻猴。
霍晟說:“根據國際慣例,當一個物種的數量低于1000的時候,它就被列為瀕危物種。在我國特有的3種金絲猴中,黔金絲猴的數量最少、棲息地最狹窄、生態學資料最少。它棲息在貴州梵凈山海拔1700米以上的闊葉林中,目前數量僅百余只,數量比野生的大熊貓還要稀少。”據悉,專家曾以777只黔金絲猴為現有環境容量,在不考慮自然災害對黔金絲猴種群生存影響的前提下,如果將其棲息地環境擴大,100年后數量不會增加;但是一旦黔金絲猴種群的數量下降,100年后滅絕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已清查有800多只黔金絲猴,專家認為數量仍有增長可能。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研究人員開始對黔金絲猴進行系統的野外專題考察。雷孝平是“黔金絲猴野外生態研究”課題組的成員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就一直在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據他介紹,盡管金絲猴化石在貴州、湖南、四川、廣西等省區的一些古生物洞穴堆積層中都有發現,但是目前在全球僅僅分布在貴州省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總面積有419平方公里,是在同緯度上保存較為完好的原始森林,十分適合以植物為主食的黔金絲猴生活、居住。

人民網環保頻道資料:黔金絲猴簡介 雷孝平說:“早年推算出黔金絲猴的數量約200只左右,這個數字多半是通過文獻資料估計的。因為單靠人的血肉之軀是無法跟上猴子的,當時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再加上梵凈山特殊地形地貌的影響,因此,推算的數字與實際相比存在著偏差。”從1987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野外調查,2004年查清的數量為750只左右,到現在基本上確定的數量是800多只。雷孝平認為這個數字仍然有增長的可能,因為目前處于黔金絲猴的增長期。
以雌猴為核心、雄猴“競爭上崗”,黔金絲猴猴群具有獨特的分合群規律。 科考中,專家發現,每年4月-5月和9月-10月,梵凈山上的黔金絲猴會聚集在一起,形成特大黔金絲猴社群,活動幾天后再次分散成小家族,這一違背常理的奇怪現象引起了專家的好奇。
 |
黔金絲猴已查明有800多只 |
雷孝平向記者描述,大多數時間,黔金絲猴分成數量不固定的小群活動。在每年4月-5月份的春季,是黔金絲猴群的產子期,為了保護母猴和小猴子的安全,所以會聚集在一起。當面對強敵的時候,它們就會迅速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另外,在每年9月-10月份的秋季,是黔金絲猴的發情期,也就是交配期,因為在黔金絲猴的小家族中,是以雌猴為核心的,而且雌猴也是家族中的穩定成員。雌猴的永久存在和雄猴的“競爭上崗”,不僅使小家族內部優質基因得不到遺傳,還會使得雄猴在競爭過程中損失慘重。因此,它們就會選擇這個時期聚合進行種群內部調整。“這種現象很獨特,其他種類的金絲猴有比較固定的棲息地,而黔金絲猴是走到哪就住在哪里,棲息地并不固定。從各種文獻資料來看,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沒有這種集群規律的記載,野外調查也沒有發現這種規律。”雷孝平說。
黔金絲猴的自然繁衍能力比較弱。 據了解,1992年,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野外捕捉了7只黔金絲猴進行人工飼養繁殖的研究,1995年第一只人工飼養繁殖的黔金絲猴出生,2002年,科研人員又成功繁殖了第二代黔金絲猴,目前最大的接近4歲,最小的僅1歲。總共繁殖的13只黔金絲猴,總體雌雄比例接近1:1。
在人工飼養過程中,雷孝平發現黔金絲猴流露出來的親情和友情與人類很相似。雷孝平說:“黔金絲猴的嬰幼猴是倍受呵護的,當人靠近帶子的母猴時,公猴是會主動攻擊人的,特別是在產子階段,公猴在保護雌猴和小猴子的時猴非常盡職。在天氣寒冷的雪天,時常可以看見這樣一個場景,公猴和母猴手拉著手,將幾只小猴緊緊擁在懷里,用身體擋著飄落的鵝毛大雪。這些令人動容的場景在野生的黔金絲猴種群中更加屢見不鮮。”
雷孝平說,黔金絲猴的數量稀少也與它們的自然繁衍能力有關。黔金絲猴要兩三年才產1只,雌猴到7歲左右才性成熟,而雄猴則要到8歲,要讓這一地球上的珍惜物種得以延續,單靠人工飼養是不夠的。“首先要擴大黔金絲猴的生存空間,其次要盡量減少人為活動,再次就是對黔金絲猴生存的自然資源的檢測和保護,目前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就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
相關鏈接
黔金絲猴發現過程 上世紀60年代以前,因沒有親眼目睹黔金絲猴的活體,這一神奇的物種被認為已從地球上消失,專家對黔金絲猴的了解也主要依靠古生物資料和對民間人士的訪問及民間傳聞。直到1967年和1970年,一只成年雌性黔金絲猴和一只老年雄性黔金絲猴分別被捕獲,研究人員才有機會看到這一神秘的山中精靈的活體。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