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 2010-1-19 9:53:28
人們對傳統(tǒng)藥材、珍奇寵物及桌上佳肴的無盡需求,帶動數(shù)十億美元的貿易市場(或合法或非法),把森林、土地及海洋逐漸掏空。
這天是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城國際機場內,戴眼鏡的精瘦馬來西亞人黃景良走下日本航空12號班機。他穿著褪色的藍色仔褲和淺藍色夾克,T恤上繪著白色的鬣蜥腦袋。“特別行動組”(隸屬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由五位精英組成的密探小組)首席探員喬治· 莫里森到場相迎。對安森(黃景良流傳于世界各地野生動物商販及執(zhí)法人員間的名號)的逮捕在轉瞬間完成,墨西哥警員為其戴上手銬,迅速帶下舷梯,押送往全國最大的監(jiān)獄——聲名狼藉的北部監(jiān)獄。
對于莫里森及其組員來說,黃安森的落網(wǎng)相當于獵得畢生難遇的大魚——此人可是全球通緝的瀕危物種頭號走私商。對安森的抓捕可算是一場硬仗,動用了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新西蘭及美國的各方警力,是長達五年的秘密行動的巔峰之作,至今仍被廣泛奉為最為成功的國際野生動物偵破案例。
很久以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犯罪”前面加上“野生動物”一詞就減輕了其嚴重性。美國諸位聯(lián)邦檢察官希望能通過安森伏法一事告知世界人民,野生動物走私確屬刑事犯罪。檢察官們除了依據(jù)美國野生動植物走私法《雷斯法案》對安森進行指控外,還以同謀罪、走私重罪及洗錢等罪名對其提起訴訟。
安森負隅頑抗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拒絕引渡美國,但最終簽署辯訴協(xié)議,向最高刑罰可達入獄250年、罰金125萬美元的罪行俯首認罪。2001年6月7日,美國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法官馬丁· J · 詹金斯判處他在美國聯(lián)邦監(jiān)獄服刑71個月(已關押的34個月也算在內),繳納罰金6萬美元,并且禁止其在刑滿釋放之后的三年內向美國境內任何公民出售動物。
要是法官以為對黃安森的禁令能夠奏效的話,那他就大錯特錯了。在安森被逮捕后不久,他的妻子同時也是生意伙伴謝冰詩就成立了一家新公司,“CBS野生動物”,負責在安森服刑期間向美國出口野生動物。他的主公司松蓋魯薩野生動物無視禁令,繼續(xù)運營。如今安森已經(jīng)出獄,并展開一個新的野生動物投資項目,計劃建立一座公園,這一項目有望成為他迄今為止最斗膽而為的一樁生意。
數(shù)字游戲
想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種還沒有因其肉、皮、毛、鳴聲或裝飾性價值而被合法或非法賣作寵物、用作香水及藥材原料的動植物,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每年,美國、歐洲和日本從世界上物種繁盛的地區(qū),如東南亞,購買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野生動物產品,把公園及野地(通常是剛由伐木道路連通的地區(qū))搜刮一空。
通向市場的渠道一般從貧窮的獵人和農民開始,他們捕獲動物賣給當?shù)厣特?再由這些人沿著供應鏈逐級上傳。不過有些走私商(黃安森就是其中一員)已經(jīng)開始自己向外派遣扮作游客的偷獵者。在亞洲,野生動物的最終歸宿是宴會餐桌或者藥材商店,而在西方國家,則是野生動物獵奇者的客廳展柜。其中的經(jīng)濟原理如藝術品拍賣般淺顯易見:物以稀為貴。環(huán)視全球,大自然正日益衰亡,而其稀世杰作卻身價飆升。
盡管無人知曉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市場到底有多大,有一點卻是確信無疑的:這市場利潤極豐,其利潤率讓毒品巨頭都眼紅不已。走私商把非法販賣的野生動物藏在合法貨物里,以此逃避檢查人員的法眼,他們還賄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及海關工作人員,把貿易文件偷梁換柱。很少有人被抓,刑罰通常也比停車罰單重不到哪去。野生動物走私恐怕是世界上最暴利的非法貿易手段了。
走私商還經(jīng)常利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漏洞。CITES共有175個成員國,是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基本條約,根據(jù)瀕危程度把其所轄物種劃分為三類列入附錄。附錄一中的動物,如老虎和猩猩,被認定為瀕臨滅絕,因此禁止交易。附錄二中的物種瀕危程度較輕,可在一定的許可制度下進行交易。附錄三中的物種由各國立法機關自行列定及保護。然而CITES還有一個讓人有空可鉆的例外條件:人工飼養(yǎng)的物種不能如其野外同類般受到保護。畢竟,CITES只適用于野生物種。
支持人工飼養(yǎng)的人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減輕野外物種面臨的生存壓力,降低犯罪率,滿足全球對野生物種的無厭需求,并且讓那些樂于投身野生動物“養(yǎng)殖業(yè)”的人們有利可圖。然而,這些利益只有在執(zhí)法有力、足以扼制違規(guī)者的國家才能生效。而實際情況是,走私販建立起偽裝的養(yǎng)殖機構,然后宣稱從野外偷獵來的動植物為人工養(yǎng)殖。黃安森為運作世界頂級的野生動物走私集團施展障眼法,而披著偽裝的人工飼養(yǎng)基地只是他的手段之一。
現(xiàn)在,世界最為臭名昭著的爬行動物走私犯即將展開新動向,朝地球上最引人敬畏崇拜,也是最瀕危的物種之一——老虎伸出魔爪。后果將不堪設想。
代號變色龍
特別行動組從1993年起就對安森展開抓捕。行動組一向以成功破獲大規(guī)模商業(yè)走私案為榮,其成員對珍稀鳥類走私的有力打擊導致世界范圍內走私活動的破產,并且促進了1992年《野鳥保育法》的通過。
20世紀90年代,爬行動物如潮水般涌入美國市場,價格飆漲——每只稀有烏龜或科莫多巨蜥可賣到2萬美元。爬行動物銷路很好,因為它們體積小(起碼幼仔很小)、壽命長,而且冷血動物代謝緩慢,不飲不食也可存活很久。珍稀又便攜的爬行動物可謂野生動物走私市場的鉆石級商品。
許多年來,線報中一直提到黃安森的名字,行動組懷疑他就是全球爬行動物非法貿易背后的主使者。20世紀80年代,安森因向一佛羅里達商販走私珍稀爬行動物而遭美國通緝。據(jù)說他對自己的在逃犯身份了然于心,所以想要設計誘他入網(wǎng),然后當他在賓館房間進行交易或者親自攜帶爬行動物出現(xiàn)在機場時抓個現(xiàn)行是不大可能的。要想拿住安森,行動組必須想出些高明的手段來。
特工莫里森奉命打頭陣。這名身高兩米的律師之子,一生都愛好狩獵,他與上司里克· 利奇特工一起在舊金山市郊租下一座商用建筑,建立起一家批發(fā)企業(yè),命名為“泛太”,填充貨倉的是他們手頭僅有的一批可銷售商品——往年調查中遺留下來的一卡車貝殼和珊瑚,有槽紋蛤、螺旋狀的馬蹄螺、石珊瑚等,都是水族用品店和海邊旅游商店出售的粉白色垃圾。他們把商品登上雜志廣告,訂單到來后,這兩位久經(jīng)沙場的緝兇高手就親自把海產品打包發(fā)貨。
作為對“泛太”的補充,行動組還在內華達州里諾市郊成立了一家零售企業(yè),取名“銀州舶來品”。兩家企業(yè)的聯(lián)合形成一個經(jīng)濟循環(huán)——特工們可以通過泛太批發(fā)進口大宗動物商品,再把沒有取證價值的物品通過銀州舶來品零售出去,這樣就造成泛太公司生意紅火的假象(同時也帶來經(jīng)濟效益)。(攝影:梁永光 MARK LEONG 撰文:布賴恩· 克里斯蒂 BRYAN CHRISTY)
來源: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