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3 07:23 來源: 浙江在線
肥胖大鼠與同齡的大鼠在玩耍。
來源:大洋網
住"萬元房"喝"超純水" 我省立法提高實驗動物待遇
浙江在線01月11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道昨天下午,省人民醫院動物實驗室,沈醫生拿出一只小白鼠,從其尾部抽血。之前,他們已經對不同的小白鼠,喂了不同劑量的心血管藥物,現在要通過血液分析醫療效果。
任何一項醫學奇跡的背后,都有一批人類的替身——實驗動物,替我們去接受實驗。來自省科技廳的數據,目前我省在實驗動物中涉及的小鼠、大鼠、兔、畢格犬等年生產使用量近50萬只。
每年50萬只的實驗動物們,對人類來說可謂勞苦功高。日前,我省專門立法通過了《浙江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提高它們的“福利”待遇。
如果人工心臟研究成功可以不必等待器官捐贈
“我們正在研究左心室輔助泵,相當于人工心臟,如果成功的話,可以使許多患者免去等待器官捐贈之苦。”省人民醫院嚴志焜教授,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心臟移植分室主任,也是左心室輔助泵課題的負責人。
目前,這個研究即將進入動物實驗階段。“我國目前每年有54萬人心臟性猝死,許多人都在焦慮地等待合適的心臟供體。如果成功的話,對許多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當然在這之前,將有一批替身——實驗動物,替人類去接受實驗。
對于這些替身,嚴志焜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創造的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國內最長壽者,就離不開37年前一群特殊動物所作出的貢獻——30多條接受人工心臟瓣膜置換的大狗。
37年前,因為信息交流的不便,雖然國外已經有人工心臟瓣膜,但是具體怎么樣做、瓣膜如何起作用,以及置換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沒有一個人能解答。當時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動物,讓實驗動物用生命來講述。
1973年,在省科技廳的幫助下,30多條大狗嚴陣以待,等待人工心臟瓣膜的置換。
許多現在非常精密的實驗儀器,當時都還沒有,許多工作只能手工完成。每置換成功一條狗,嚴志焜都會睡在它的身邊守侯,日夜密切觀察,確定是什么因素導致它出現異常。沒日沒夜的付出,終于使動物實驗獲得了成功。
1976年,這項置換手術終于被運用到臨床上。當年23歲的桐鄉一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陳鳳橋就是首名受益者,她也是目前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國內最長壽者。
立法管理動物實驗提高人類替身的“福利”待遇
“實驗動物中也有實驗倫理,這是我們這些年都在提倡的,也通過一些法規來提高動物的福利。”2009年10月1日,我省用立法的形式,通過了《浙江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省衛生廳科教處朱煒介紹,《管理辦法》從實驗動物的生產、使用和居住環境,對如何維護動物福利作出了明文規定。
我省衛生系統,從去年年底開始,率先在全國,開始對進行動物實驗的醫生、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培訓。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8期,培訓了1000多人。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食品、使用的藥品和化妝品,都離不開實驗動物。”浙江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陳民利教授解釋,我省的動物實驗80%集中在醫學領域。一項醫療技術如果要推行到人身上使用,一般都要經過小鼠、大鼠等小型動物階段,狗、豬等大動物階段,以及猴子等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動物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可能用到幾十只乃至上百只動物。
“人類進步離不開動物試驗,我們應該尊重生命,科學、合理、仁道地進行動物實驗,盡量改善它們的居住環境,優化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技術。”陳民利說,不要把動物實驗的研究人員看成是冷血的,其實每一個參加實驗的人都能體會到,動物是有感情的,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所能,減少動物的痛苦。
住的是“萬元房”喝的是“超級純凈水”
并不是所有的動物拿來就可以做實驗。一個研究課題,如果要獲得認可,對于參與實驗的動物都有嚴格的品種品系、年齡、體重、等級之類的詳細規定,如果超出了這些規定,實驗結果并不被認可。
肩負著人類重任的實驗動物們,它們的日常生活狀況如何? 日前,記者走進浙醫一院的動物實驗室,了解它們與世隔絕的神秘生活。
在進入實驗室前,隨身攜帶的一切物品都被要求放在門外。換上經過高溫消毒的隔離服、拖鞋后,進入第二道門。戴上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僅剩一雙眼睛露在外面后,推開第三道門,迎面看見的是10多個消毒噴淋頭,第四道門還沒有拉開,就感覺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暖流。
“實驗室內是常年保持25攝氏度的溫度,300多平方米的場地內,使用的是中央空調,每堵墻都有保溫功能。當年成立的時候,這個地方每平方的造價就是一萬元。”魚達,浙醫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創始人之一,2005年該中心正式成立時他就在了,實驗中心內的每只老鼠,都認識他。
打開門就是兩排動物宿舍房,每個架子里都放著若干個30厘米長20厘米寬的白色塑料盒,每個盒子里,住著兩三只老鼠,為的是保證它們有足夠的生活和運動空間。
老鼠們還有專門的用餐區,用餐區內又被劃為兩格。
一格放著一個不銹鋼盆子,盆內放著一段段約兩厘米直徑的圓柱狀褐色物體,這是特殊制作的鼠糧。
另一格呈45度角傾斜放著一個裝著金屬吸管的玻璃水瓶,瓶子里裝的都是經過高溫滅菌的超級純凈水。老鼠喝水時,只需要就著吸管就能喝到,像小寶寶用的奶瓶一樣方便。
基因純正的動物們
有時需要上百代的近親結婚
根據美國實驗動物的權威機構統計,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多的實驗動物,按其使用量由多到少排名為:小鼠、大鼠、魚、豚鼠、地鼠、家兔、非人靈長類、狗和貓。每一種動物,又會根據出產地和動物特征,分為若干“譜系”。
目前,我省各個動物實驗室使用的實驗動物,也以大小白鼠為多。
“不要小看這些住在這里的老鼠,它們每只的價格都高達200元,因為它們的基因都非常純正。”魚達說,一般的實驗老鼠只需要20元一只,而他們實驗室的老鼠,主要是用來參與肝移植實驗的,對于遺傳背景的要求非常高,都是近交系的老鼠。
所謂近交系,就是我們人類所說的近親結婚,這種近親結婚不是一代就完成的,至少兄妹交配二十代以上,乃至上百代,這樣產生的老鼠,基因幾乎一模一樣。
“只有這樣的老鼠,進行實驗時,才能排除一切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行單一因素的考察。”浙醫一院器官移植實驗室副主任謝海洋說。
浙醫一院的動物實驗室,主要從事肝臟移植技術的觀察。老鼠個體比人類小幾十倍,在老鼠身上進行肝移植的難度非常高,但是十多道移植工序,必須20分鐘內完成。這就需要技術人員勤練手上功夫。
“比如給老鼠打針,要從尾巴部位打進去,老鼠尾巴上只有兩條靜脈,要從毛茸茸的小尾巴上,快速找到靜脈,并注射進藥水,是非常考驗技巧的。”浙醫一院器官移植實驗室副主任周琳說,移植手術的快與準,可以大大減少實驗動物的痛苦。
移植完成后,大約20分鐘左右,老鼠就會蘇醒,實驗人員都會拍拍老鼠的背,表示安撫。
“老鼠們也會認人,如果技術人員不喜歡這份工作,參與實驗的老鼠也能感覺到,在技術人員將它們從盒子里取出來時,老鼠也會表現出急躁的情緒。”魚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