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源是張公德考卷
評論指出,有錢有閑后,風景名勝處游者云集,然而眾多景區的臟、亂、擠現象,引得罵聲一片。在烏魯木齊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游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凈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么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凈凈。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后,韓國游客才安心繼續游玩。
評論稱,韓國客人們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公共資源是一張公德考卷。利用公共資源的過程,就是考驗每個人公德素質的過程。各旅游景點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遺跡,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珍惜它、愛護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評論表示,公眾不文明,管理也有責任。以旅游景區為例,一些景區內商販攤點周圍變成垃圾場卻無人清理,一些旅游景點垃圾桶偏少,或者分布不合理,游客常常想扔垃圾卻找不到地方。諸如此類公共資源區域的管理滯后,往往造成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講公德要從娃娃抓起
評論表示,公德意識的建立,要從娃娃抓起。一位韓國游客說,在韓國,孩子們從小都要受環保教育。在家中,父母會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在學校,孩子的第一堂課就是禮節教育,其中就包括環保教育。但我國小學至今尚無專門的環保課程,這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公德教育要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全家出行是培養孩子公德意識的最好時機。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游客中就有30多名孩子,其中一對雙胞胎姐妹特別引人注目,她們總是跑在最前面。試想全家出行,父母隨意將垃圾丟棄于青青草地上,孩子會受到什么影響?
評論最后指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也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好山好水,時至今日,這兩樣都彌足珍貴,我們理當珍視。但愿外國游客不用在我們的家園里繼續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