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繩子的保護下,一驢友
▲不管路有多難走,撿到的垃圾一定要帶到山下。
▲撿來的垃圾將山下的垃圾桶都塞滿了。
▲下山了,“驢”們幾乎都撿了滿滿一袋垃圾。
8時30分,9位“驢”從嵩山中岳廟后面開始登山。進山大約半小時,走在隊伍前面的“驢”就發現了“敵情”:“看,這兒有很多垃圾。”“驢”們拿出備好的塑料袋,開始分頭撿垃圾。“我們主要撿那些不可降解的垃圾,每次登山都撿———其實這沒什么好宣傳的,因為這事兒又不累,也不給我們增添什么麻煩。”一位“驢”說。
一片水灘里面垃圾不少,一位“驢”下手撈垃圾。水很涼,凍紅了“驢”的手。
僅在這一處小開闊地,“驢”們就撿滿了三袋垃圾。垃圾袋掛在了“驢”們的背包上。
“喲喲……”一位“驢”唱了起來,大家伙跟著吼。
▲黃色塑料袋在這美麗的山上顯得異常刺眼。
一個小山崖的樹枝上,掛著一個黃顏色的塑料袋,在風中“嘩啦啦”響,非常刺眼。取這個塑料袋可是個難活。“看我的———”說話間,一“驢”蜘蛛俠般爬了上去,把它摘了下來。一路爬著山,一路撿著垃圾,下午4時,已經連續翻了五六個山頭。垃圾越撿越多,幾乎每位“驢”身后的背包上都外掛了垃圾袋。外掛垃圾袋走在山路上很礙事,尤其在崎嶇之處。但他們說:“撿到的垃圾無論如何要帶到山下,這是我們的規矩。”
▲驢友們在結了冰的水里面撈垃圾。
問及怎么萌生的撿垃圾念頭,他們七嘴八舌說:“我們愛山,愛它自然沒法容忍它被垃圾污染。”“其實很多山友都會這么做,這很自然。”“我們從不丟棄垃圾,我們只留下腳印。”“我們每個星期都有人來登嵩山,堅持時間最長的,已有10年時間了———10年來,他一個人撿的垃圾到底有多少,他自己都說不清。”“垃圾又不重,為什么有人就不順便帶下山呢?”當天回到鄭州市區已是晚上7時了,臨別時他們說:在報紙上呼吁一下吧,大家都來愛護我們的嵩山,愛護我們的自然遺產,不要在山上隨手丟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