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深入理解和廣泛參與,廈門的民間環保活動眼下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社會各層面的關注與支持,ICD不僅喚醒了民眾的環保意識,而且成為廈門人熱衷參與關愛環境的一個重要節日。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是ICD五周年,綠拾字環保服務社的志愿者們關注生態環境,倡導綠色生活,推動海灣生態建設,普及環保常識,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這一組織的負責人有關。她,就是馬天南。
眼下,她的環保足跡,已經遍及大嶼島、椰林灣、珍珠灣、鼓浪嶼等地,她到這些地方,可不是去玩的,而是留意一件東西——海灘的垃圾。她開展的美化環境活動,甚至留意到了清理東坪山、五老峰、廈門主要街道的口香糖,她開展的生態保護活動,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包括到生態農場、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后坑垃圾中轉站、環保企業生產線考察并清理鼓浪嶼貓爪藤的細小垃圾。
“給我一雙多次使用的筷子”
第一次和馬小姐在廈門見面,是她要前往新加坡的時候,那里她周圍的朋友們都希望她能在民間環保的路上持續下去,而馬小姐也最希望每個住在廈門的人都能認識到“這兒是我的家”,讓自己的“家”更干凈些、更美麗些,但為了開闊一下眼界,她還是按期到了新加坡,為下一步繼續投身環保活動積累經驗,當然,她此次去后才發現收獲比預期的要大,看到的,可不僅僅只是垃圾分類之類的小事兒。
在一起的蘇敏婭和幾個美國朋友便和她來到時常光顧的“小辣椒”餐館吃飯,就在鷺島關愛日,環保論壇主講之一、金門環保局局長蔡是民抵達了廈門的事情,大家講開了。這位局長主講了《金門環境保護現狀及金廈海域漂流垃圾之探討》,對金廈海域漂流垃圾問題進行了,強調珍惜海洋資源,共同維護海域清潔,幾個朋友感慨很多。
大家相談正歡時,馬天南的妹妹劍蘭中途加入。餐館老板娘剛給張羅來一副碗筷,劍蘭就發話了:“你們不正準備環保活動嗎?還以為你們有多環保呢?我都知道要多次使用的筷子,不要一次性筷子。”“哇!”馬天南張開雙手捂住了臉,可不好意思了,因為她手上正拿著一雙一次性木筷子。現在,再到“小辣椒”吃飯,天南都要特意交代老板娘:“給我一雙多次使用的筷子。”
不久,天南從國外回來,就開始組織活動,把報名參加鷺島關愛日活動的青年志愿者分成九路,各路領隊確定后,他們從綠拾字環保服務社領走各種衣物,如快干衣、短袖T恤、多功能布袋、口哨筆等,并陸續分發給各位志愿者。
如今,各路志愿者正整裝待發,他們前往鼓浪嶼工藝美院、皓月園、黃厝、科技中學、生態農場、五老峰、東坪山、白鷺洲廣場開展清掃垃圾等環保活動,另一隊將前往大嶼島植樹。廈門日報讀者隊將前往五老峰。廈門卷煙廠在原來20人報名的基礎上又增報了10人,廈大的部分老師也要求加入環保志愿者的行列。綠拾字環保服務社的負責人天南對記者說,今年媒體采訪特別多,如福建電視臺等媒體對本次活動給予熱情關注,這是以往所沒有的。
一位參加過多次天南組織的環保活動的女孩說,“我非常喜歡吃油炸食品,所以我家的食用油消耗得很快。空油桶以往都是丟棄,后來我發現這樣不利于環保,五六十年的時間還不一定會降解,而且空油桶還可能會被奸商作假。于是,我用燒得通紅的鋸條,把油桶的提把部分鋸掉,在桶底鋪上茶葉渣,上面鋪上泥土來種花。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覺得符合環保而且物盡其用。雖然,遲早是要換陶瓷或紫砂盆。我還把可口可樂大瓶也鋸開,用來種富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