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這一產業千頭萬緒,卻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旅游者。“旅游與人人相關”,我們在致力于旅游權利辯護的同時,不能忽視旅游者的義務和責任
旅游者是一切旅游活動的中心,也是一切旅游現象產生的根源。近年來西方旅游發達國家開始關注旅游倫理問題,旅游者道德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國是世界上旅游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正當我們努力克服“大眾旅游時代”旅游者的旅游活動給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謀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時候,面對更大規模的旅游者數量和更為復雜的旅游活動,研究旅游者應當遵循什么樣的道德標準以及怎么用這些道德標準去規范旅游者行為,對于世界旅游業特別是我國旅游業來說,無疑是十分迫切的。
■旅游者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現階段,我國旅游者道德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敬重自然 愛護旅游
環境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理事會、地球理事會在《關于旅游業的21世紀議程———實現與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中明確指出:旅游業發展到21世紀,“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抉擇:是立即采取行動保證旅游業的可持續未來,還是坐等觀望,任環境和經濟的衰退毀滅其賴以生存的資源。”《海牙旅游宣言》曾警告人們:“旅游仍然會對自然和文化環境帶來潛在的威脅。”旅游發展到今天,這種威脅已不再是“潛在的”,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從威尼斯到喜瑪拉雅山,從肯尼亞到澳大利亞……這也就是20世紀末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的現實背景。近年來生態倫理學的研究和發展為旅游者道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也將為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倫理支持。美國旅行社協會(ASTA)提出的“生態旅游十戒律”(T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