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據《新聞周刊》4月3日報道,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世界遺產已經達到了812處,許多國家在“申遺”。一旦“申遺”成功,這些地點立即會變成炙手可熱的旅游景點。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發展旅游的同時,保護好這些世界遺產。事實上,下列七處世界奇跡已經處于瀕臨被人為毀掉的邊緣。
埃及盧克索神廟
埃及尼羅河西岸可謂古跡林立,盧克索神廟、帝王谷、帝后谷、逾四十座神廟和數千位貴族的陵墓全都建在那里。這其中,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紀的盧克索神廟的現狀岌岌可危,不僅受到旅游業和盜賊的威脅,而且尼羅河自身也危及神廟的存在。40年前建成的阿斯旺水壩引起鹽類在盧克索神廟土壤周圍沉積,不斷侵蝕著神廟塔基,許多古墓中還灌滿海水。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WMF)目前正為盧克索神廟遺址保護制定管理方案,并希望對該建筑群進行自亞歷山大大帝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繕。
伊拉克巴比倫
巴比倫是古巴比倫王國的首都,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境內,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國王建立的最大建筑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就位于那里。考古學家在世紀之交發現了巴比倫古城遺址。此后,古城內的古物不斷遭到搶掠、破壞和污染。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曾在巴比倫懸掛了一幅巨型自畫像。伊拉克戰爭結束后,美軍也在那里挖戰壕,軍用坦克碾碎古老的道路。大英博物院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伊拉克目前缺乏恢復巴比倫古城原貌的資源,敦促國際社會參與古城保護。
印度尼西亞珊瑚礁三角區
印度尼西亞珊瑚礁三角區是世界上種類最為繁多的海洋生物棲息地之一,從印度尼西亞東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馬來西亞部分和所羅門群島。截至目前,科學家已在那里發現了逾三千種魚類,六百種珊瑚(這占到已知珊瑚種類的75%)。然而,這個重要性不言而喻的生態系統如今正面臨來自過渡捕撈和破壞性捕撈(用毒藥、炸藥、破壞性網具捕魚)越來越大的威脅,這不僅使海洋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而且還不斷危及其棲息地。像石斑魚、拿破侖隆頭魚等諸多賞心悅目的魚類如今正瀕臨滅絕。不斷升高的海水溫度還延長了“珊瑚漂白”的時間,加速珊瑚礁的消失。
秘魯馬丘比丘古跡
秘魯人也許沒想到,印加古城馬丘比丘竟會成為其自身盛名的犧牲品。馬丘比丘古城建于1460年左右,1911年被美國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所發現,從此便成為秘魯最受歡迎的旅游勝地,每年吸引五十萬游客前來參觀。馬丘比丘古城擁有200座各式建筑,不過由于位于地質斷層帶,可謂一生下來便身有殘疾。游客的不斷涌入令這一狀況更為糟糕,古城古老的石基日益受到磨損和破壞。而遺址周圍的商業開發使馬丘比丘古城面臨著山崩威脅,令這座印加古城隨時都有從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為遏制這一趨勢,秘魯政府最近將每天參觀馬丘比丘古城的游客限制在500人,同時古城每年關閉一個月,對受損建筑進行修繕。但是,秘魯方面的補救措施為時已晚,而且保護力度也不夠。
馬爾代夫群島
也許,你從未想過一個國家會完全沉入海底,但這種情況就真實地發生在亞洲島國馬爾代夫身上。這個由1.2萬個小島構成的國家擁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一些海洋動物,但由于該國逾80%的領土位于海平面以上1米處,尤其受到全球變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的威脅。2004年印度洋海嘯不僅毀壞了馬爾代夫的基礎設施,而且令一些小環礁消失,該國地圖因此被重新繪制。環保人士希望讓受損珊瑚礁重新生長,從而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意大利威尼斯
幾乎自452年建城起,威尼斯便一直以每百年超過一厘米速度下沉。意大利所處的非洲板塊目前正滑落到歐洲板塊下面,引起亞得里亞海的海平面上升。此外,意大利重工業不斷從威尼斯城下抽取地下水,而貨船和油輪經過時留下的潮水痕跡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如今,威尼斯就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面臨日益上升的海平面束手無策。
中國長城
萬里蜿蜒于中華大地的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于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地標式建筑。長城建于公元前五世紀,除14世紀的明王朝對其進行大規模修繕和加固外,數百年來一直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到今天,長城近三分之二被腐蝕、毫無節制的商業開發(一個500年歷史的城樓竟然有一個小商店)所破壞。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日益臨近,長城的商業性開發有可能會加劇,長城的保護更不容樂觀。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