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麥里野驢種群數量查清
專家認為,春季到冬季種群數量在3379到5318匹之間變化
天山網 2010年4月13日
通過對新疆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內蒙古野驢數量逾一年的實地調查,專家首次提出,保護區內野驢種群數量在3379到5318匹之間變化,野驢種群密度已經從建立初期較低水平達到基本穩定。這一研究結果將為野驢的長期監測提供基礎數據。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惟一有兩種野生馬科動物——普氏野馬和蒙古野驢棲息分布的自然保護區,也是鵝喉羚及盤羊的棲息地,還是當地家畜越冬度春的天然草場。對于這片區域內不同季節中蒙古野驢種群密度及數量研究一直未見報道,阿勒泰地區林業局副局長初紅軍等人所進行的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中國阿爾泰山及其南部荒漠有蹄類多樣性現狀與保護研究”日前通過驗收,完成了這項調查研究。
野生動物數量調查是一道難題。調查方法、樣本量和誤差控制是獲得野生動物數量無偏估計的關鍵。初紅軍等人的野外調查采用了截線取樣法,乘坐越野吉普車以30碼的車速在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中隨機選擇了一條有蹄類經過的路線,以群為單位統計發現目標動物的次數,同時記錄每群內的個體數、個體年齡及性別、天氣狀況以及目標動物所在位置地形地貌等環境因子。隨后,再利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估算種群密度。
調查發現,保護區內蒙古野驢適宜棲息面積達5800平方公里,約占18000平方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的32%。春季到冬季,蒙古野驢種群數量在3379到5318匹之間變化,這與2001年曾有專家評價 “保護區內僅有小的且破碎化的蒙古野驢種群存在”的結論明顯不同。
初紅軍認為,由于保護區有效控制了偷獵、非法進入保護區活動人員以及保護區周圍區域蒙古野驢種群季節性的遷入保護區等原因,該自然保護區蒙古野驢種群密度和數量遠大于蒙古國蒙古野驢集中區域,較保護區建立初期野驢數量也有明顯增長。
“摸清保護區內野驢四季的種群密度和數量,對于今后的保護和管理都具有指導意義。”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阿勒泰管理站陶永善告訴記者,最近兩年持續干旱導致蒙古野驢的遷移,加之狼和猛禽等天敵的捕食、偶然發生的偷獵以及保護區內自然資源的開發導致蒙古野驢數量季節波動,保護區將考慮制訂長期方案來監測荒漠有蹄類種群動態和趨勢、關鍵性棲息地和遷移模式,制訂荒漠有蹄類物種恢復方案。(記者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