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撤途中撿垃圾(圖為饅頭哥和老鷹哥) 作者攝
這次我們在珠峰看到的景象也是很讓人擔憂的。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垃圾如果沒有有效的清理措施,這里將成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場。
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1989年成立的時候,進入珠峰地區的登山者和旅游者每年只有3000多人,但到了2001年,登山者和旅游者超過9000人。目前每年到珠峰保護區的人數超過1萬人。這些人在珠峰留下了大量的廢棄物。
其實對于西藏這樣工業不發達的地區來講,發展旅游業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可是旅游業的發展又會帶來環境的破壞。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局長張永澤認為,“西藏的環境保護既不能用停止發展來維系,又不能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BR> 1987年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定義得到廣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取得共識。環境保護已經被列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每一個合格的企業公民都應該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墒黔h境的問題還是越來越突出了。
難道現代文明就必須意味著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而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生態環境正遭受到日益嚴重的破壞。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珠峰地區冰川的消退正逐漸顯著,這將會破壞全球水資源的平衡,從而對世界生態產生深遠影響。據說1988年的時候,從山下看珠峰,到處是白雪皚皚的。可現在看上去,整個珠峰上到處是裸露的巖石。2005年珠峰地區綜合科考隊隊長康世昌說,近年來他每年都到珠峰來,今年觀察到東絨布冰川消融區的上限是海拔6400米,而2002年是6350米。50米的上升幅度非常明顯,正常情況下變動幅度應該在每年10米以內,這說明冰川的消融非???。
到大本營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去適應性訓練時,走到一個冰川融水湖。藍藍的湖水映著藍天和雪山,很美麗。然而這個湖在幾年前是沒有的,正是由于近幾年冰川消融退縮后造成的。
這就是我們到達珠峰時候的狀況,也是我們面對的生態和環境。
關于環保問題,老鷹哥剛到拉薩的時候和他那個聰明可愛的女兒小蜜蟲(陸星兒),在電話里有過一段這樣的談話:
“爸爸,你已經在拉薩了嗎,珠峰真的那么高嗎,比我登過的山還高嗎,像電視塔那么高嗎?”8848米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還是很抽象的,盡管老鷹哥已多次帶她登過一些有難度的山峰。于是老鷹哥問她:
“你知道地球有兩極?”
“知道,是不是南極和北極?”
“回答正確,那第三極呢?”
“噢,那一定是珠穆朗瑪峰了!”
“恭喜,你學會搶答了!”
“那爸爸,你為什么要去那么高的地方撿垃圾?”
“那里是2008北京奧運火炬傳遞路過的地方,你希望選手們拿著崇高的奧運火種,腳下踩的是各種垃圾嗎?”
“不希望,可那里哪來的垃圾?”
“是很多登山運動員遺棄的垃圾,他們也許沒有體力帶走垃圾,也許有別的原因,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為火炬開辟一條圣潔的通道?!?BR> “我真不明白,他們都是大人,為什么不把自己的垃圾帶下山,難道下山還比上山累嗎?”
老鷹哥一時語塞,只能回答孩子:
“環保要從每個人做起,在你班級、學校,告訴他們,環境保護是為了他們以后也可以看到一個美麗的大自然,如果你們終有人長大了要去登珠峰,他一定希望那里是圣潔的。你說是嗎?”
“嗯,我們要把自己的校園、城市清潔干凈?!?BR> 后來在中央電視臺接受《小崔說事》的欄目訪問的時候,我把從珠峰帶下來的部分垃圾樣品現場展示給大家看,有高山燃氣罐、易拉罐、塑料袋等等,就是隨地丟棄的,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陣唏噓。在電視機前看到過的觀眾,肯定也會覺得觸目驚心,而我們在那里的時候感覺就是心痛。我們也明白僅靠我們這些人的清掃是絕對不夠的,真正的環境要從日常開始保護,需要所有人的參與。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也只有一個珠峰。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來關注環保了。在珠峰還發生了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是王鵬后來告訴我們的。那天我們上5800了,其他隊員隨車下撤回定日了,大本營就只有曉林姐、鵬哥在。傍晚時分,有一個青年手里提著滿滿的一袋垃圾步履蹣跚地從山上下來,見到鵬哥的第一句話是:“請問我這袋垃圾應該放在哪里?”鵬哥接過沉甸甸的垃圾袋,他第二句話才是:“請問能給我一口水喝么?”這個青年當時一定又渴又累,身體極度虛弱,但卻把環??吹眠@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