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流浪貓攪民成難題
2010-08-31 來源:銀川新聞網
一邊,一只只可愛的小貓咪被當寵物買回家;一邊,一只只成年貓被主人趕出家門,變成了流浪貓。為什么會有如此鮮明的對比?當流浪貓成為“患”甚至成為“災”,誰來負責?誰來救助?在皺起眉頭撇起嘴的同時,這些更值得我們思考。
由受寵到被遺棄
“媽媽,看這只小貓多可愛,給我買一只吧。”在銀川新華購物中心東側出售小貓崽的攤點前,一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央求著。這位媽媽最終滿足了女兒的愿望。記者在幾個攤點前逗留的一個多小時時間里,有10多只小貓崽被買走。一攤主告訴記者,農村人買貓是為了回家逮老鼠看糧倉,而城里人買貓就是當寵物養的。
在記者所住小區內,經常看到看門人拿著掃帚追趕著小區內的六七只貓。記者詢問原因,看門人稱這些都是被主人丟棄的。
為什么一邊被當寵物養,一邊又受到“掃地出門”的待遇?寧夏小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趙慕華稱,這兩者是有直接聯系的。小貓崽看上去非常溫順可愛,許多市民便買回家當寵物養。可大多數市民并不知道貓的生理周期和生活習性,當貓性成熟開始發情,徹夜不停地叫時,許多市民便產生了煩躁情緒,最終將其遺棄。而遺棄的貓由于生育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量繁殖,導致流浪貓隊伍逐年壯大。
流浪貓成社會隱患
海寶小區福川苑的安女士談起貓來至今還心有余悸。今年7月份的一天,安女士下夜班回家,剛要進樓門口時,她發現門拐角兩只綠森森的眼睛瞪著自己。當時嚇得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等回過神定睛一看才看清是一只貓。
在記者采訪中,與安女士受到同樣驚嚇的人不在少數,還有更多的人則更討厭貓發情時像嬰兒啼哭的叫聲。在銀川市環保局12369投訴中心的登記單上,記者了解到了萬國香苑小區朱大媽的煩惱。今年五六月份樓下的貓叫聲讓老人無法
入眠,在尋求各方幫助無果的情況下,老人搬到長城花園的兒子家住了兩個月。
還有市民稱曾遭到貓的攻擊,手臂被抓破過,他們擔心流浪貓身上攜帶病菌,對人身體健康帶來威脅。
寧夏小動物保護協會一醫護人員對記者說:“貓在被遺棄之前,吃的有保障,衛生有保障,疾病防疫有保障。而被遺棄之后,只能翻垃圾筒找食物,攜帶病菌的可能性非常大。”采訪中,市民希望有關部門能想想辦法,讓小區內少一些流浪貓,還市民一個安靜、健康的生活環境。
救助遇瓶頸
說到讓小區內少一些流浪貓,就引出了救助、收留流浪貓的話題。日前一則本地的新聞報道引起記者注意:面對困在樹上的小貓,有市民打了消防部門電話,得到的答復是救貓不是他們的職能范疇。雖然從樹上救下一只貓,社區組織人力就能辦到,無須動用本來就有限的消防力量,但流浪貓到底應由誰救助、收留,卻讓大家困惑。
趙慕華對記者說,2007年小動物保護協會剛成立的時候,就考慮過收留流浪貓。一年多時間也收
留了六七十只。但由于沒有專業的貓舍,無奈之下只能又放走了。
“不是不救助,不收留,是目前這種環境沒辦法收留。”趙慕華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目前小動物保護基地只收留了600多只流浪狗,沒有流浪貓等其他小動物,而且保護基地目前正面臨搬遷難題。記者在新的規劃設計圖紙上看到了“封閉式貓舍”圖樣。趙慕華稱這是協會后期要考慮的,在新的保護基地建設時,一定要為流浪貓準備一個“家”。但目前新址還沒有著落,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無處尋良藥
即便小動物保護協會今后有能力救助、收留流浪貓,但這只是一些熱心人士自發的有限救助,并不能解決越來越多的貓被遺棄、流浪貓逐年增多的實際問題。
采訪中,一位養了10多年貓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家的貓非常溫順可愛,左鄰右舍都喜歡它。吳先生認為,從現在的流浪貓不斷增多的勢頭看,許多市民是一時興起買回家中,而后由于懼怕動物疾病、接受不了其生活習性等種種原因,又將其遺棄。因此我們更應該將譴責的矛頭對準那些養了貓又遺棄貓的人。
該譴責的要譴責,該解決的還得想辦法解決,當前最重要的是找到治理貓患的“良藥”。針對這一現實問題,趙慕華認為,貓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不控制會出現更大的流浪貓“隊伍”,但治理的難度也非常大。趙慕華稱目前對于還在各市民家養的貓來說,不要再被主人遺棄,或及時做絕育手術,就不會增加流浪貓的數量。而對于已流落街頭的貓來說,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任其繁殖。因為這些貓由誰來負責抓?手術費用由誰來出?都是難題,而這也正是解決貓患的關鍵所在。
雖然暫時沒有辦法控制流浪貓的數量,但對于那些因為“貓叫春”煩惱而產生遺棄之念的市民,趙慕華借本報一角提醒:這一煩惱很好解決,只要帶著貓到動物醫院做絕育手術就行了。
記者采訪了銀川兩家動物醫院,得知做這樣的絕育手術花費160元左右,這對于把貓當寵物養的家庭來說,不應該是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