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9月3日起長沙動物園閉園
2010-08-31

9月3日起長沙動物園老園閉園

2010年08月31日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從2003年底啟動籌建工作至今,長沙生態動物園歷經數年即將結束建設工作,各項設施已基本到位。昨日, 長沙動物園管理處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 長沙動物園搬遷工作開始,9月3日后老園全面閉園,9月5日-10日完成 長沙動物園動物搬遷,新園計劃于國慶期間正式開放。動物園管理處提醒廣大市民,在動物搬遷過程中,不要圍觀、哄鬧,以保證動物順利搬家。

  氣溫決定搬家多在夜間

  長沙動物園管理處負責人謝仲三表示,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出發,搬家有兩大原則:一是要氣溫適宜,預計動物搬遷時長沙白天的氣溫還很高,容易導致動物情緒不穩定并受到傷害,因此,所有動物搬遷都選在夜間或者下午三點以后進行;二是保證動物搬家時有良好狀態。為此動物園特別選用載量大的汽車,以便給動物提供寬敞、不擁擠的空間,并增加了裝運次數,盡量讓動物享受一籠一只的“專座”待遇。

  為充分準備好搬遷前期的最后工作, 長沙動物園老園的大門貼上了閉園公告,9月3日起,連續開放了50余年的老園將全面閉園,不再接待社會公眾入園參觀。9月5日-9月10日完成 長沙動物園動物搬遷。動物園相關負責人希望市民遇到搬遷過程中的動物不要圍觀,尤其不要高聲喊叫,以免引起動物情緒波動,影響搬遷工作。

  最難搬遷的是長頸鹿

  謝仲三表示,搬遷的順序是“先難后易、先小后大”。“先難后易”是考慮到目前動物園正處于新舊交替期間,管理難度大,為防止意外,故先將老虎、黑熊等食肉猛禽猛獸搬運過去;“先小后大”則指的是先搬遷體積小巧的動物,再運輸河馬等大型食草動物。

  長頸鹿的運輸線路與其他動物都不同,最遠最曲折。長頸鹿被點名為“最難搬的動物”。長頸鹿身體高大,加上車身高度超過7米!而長沙很多涵洞、橋梁限高都是4.5米,因此,動物園不但為其特制了超高的籠子,還要精心為其設計運輸線路,繞過有限高的地方,因此大部分動物可走的萬家麗路和二環線,長頸鹿都不能走,“我們還要請交警等相關部門協助,對部分路段定點、定時實行局部交通管制,以確保長頸鹿運輸安全。目前具體線路還在報批過程中。”昨日記者看到,兩只長頸鹿正在吃草,神態安詳,看上去狀態十分好。

  老虎座駕有“防彈”功能

  “對于所有猛禽猛獸的運輸,我們特別加固了運輸的籠子,全部是雙層保護。”據悉,此次用于運輸的,尤其是猛獸們的“座駕”全部都經過了破壞性試驗,也就是讓最兇猛的動物在里面進行了破壞試驗,也經受住了考驗,可稱具有“防彈”功能,運輸的籠子也是動物園相關負責人馬再玉的發明專利——可調控寬高的獸類動物折疊式過籠器。動物園同時還準備了緊急預案,“萬一路上動物出逃,將采取食物引誘或者打麻醉等方式進行處理。”

  而重達五六噸的河馬也是搬家的“老大難”,與長頸鹿不同,它的難度在于進籠。河馬力氣大但膽子小,蠻干是不行的。因此動物園將主要采取食物引誘的方法,為達到最好效果,會讓大河馬餓上一兩頓。而運輸路上,也會盡量放慢車速,平穩駕駛,以免緊急剎車等情況引起河馬的過激情緒。

  此外,猴子、猿等靈長類動物因為聰明,讓動物園費了不少腦筋,但總體還是“先饑餓、后食誘”。不知道是不是太過興奮,昨日上午,記者經過長臂猿籠舍時,它們正在大聲尖叫,好像十分期待搬家。

  表演動物暫時不搬遷

  此次動物搬遷工作當中,由于長沙生態動物園海豚館、綜合表演場正在緊張建設當中, 長沙動物園現有海豚和表演動物暫不搬遷至新園,仍在現有場館生活。為確保動物搬遷工作順利進行,此次搬遷期間以上動物暫不對外開放。動物搬遷結束后再另行發布公告,繼續在 長沙動物園內短期表演,滿足游客需求。

  長沙動物園閉園公告

  各位游客:

  新建的長沙生態動物園即將面向社會開園,為切實做好 長沙動物園動物搬遷,確保長沙生態動物園如期開放,更好服務市民百姓,經報請長沙市人民政府批準,決定9月3日上午8時起, 長沙動物園(老園)閉園,不再接待社會公眾入園參觀,請各位游客支持諒解。

  謝謝合作!

  長沙動物園

  2010年8月30日

  長沙動物園的前世今生

  *1934年,長沙市天心公園附設有動物園,園內飼養動物多為普通飛禽走獸,共20余種,間有奇異品種。

  *1951年,在中華基督教會舊址建立的兒童公園內設有動物棚。時任省委書記王首道將湘西部隊贈送的一對梅花鹿轉贈給了兒童公園。各地也給孩子們送來了老虎、豹子、鸚鵡等。

  *1956年,兒童公園改為“少年之家”,動物棚被拆除。園內飼養的老虎贈送給了北京動物園,梅花鹿、金錢豹等其他動物移交給了正在籌建的烈士公園動物展覽區。

  *1956年9月1日,烈士公園動物展覽區開始對游人開放。

  *1957年市政府投資2.4萬元,在烈士公園內北面和尚坡西側新建動物園。

  *1958年1月,將青龍廟動物展覽區的動物搬遷到新建動物園內。設立動物飼養組,隸屬烈士公園管理。

  *1967年,長沙市委、市城建局根據當時群眾提出動物園設在烈士公園內部不嚴肅、有損革命烈士光輝形象、影響園內衛生的意見,決定將烈士公園與動物園用圍墻隔開,并在市七中右側單獨設門出入,稱 長沙動物園。

  *與烈士公園分離后,因兩園圍墻相隔,給游人帶來不便。經批準,于1983年在烈士公園與動物園的東南邊圍墻處重新開設一個側門與兩園相通。

  生態動物園動物將達到近4000只

  本報訊 (記者 朱華) 據動物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即將啟用的長沙生態動物園規劃占地2000余畝,分車行區和步行區。車行區設有孟加拉虎區、白虎區、非洲獅區、豹區、東北虎區、狼區、黑熊區、棕熊區以及亞洲草食獸區、非洲草食獸區等11個園區,步行區設有大熊貓館、小熊貓館、鱷魚館、大象館、犀牛館、爬行動物館、虎豹館、靈長動物館等30余個專類動物館。

  今年9月,生態動物園將不斷引進新動物,其中包括石家莊來的黇鹿、蘭州的牦牛、北京來的麋鹿、國外來的袋鼠等。目前,生態動物園已經有來自國內外的百余只動物,加上老園的動物和后來的動物,屆時生態動物園的動物將達到近4000只。一切順利的話,9月23日生態動物園試開園,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一睹為快了!

  動物搬遷后,老園用來干什么

  市民如有好建議,歡迎撥打本報熱線96333暢談

  本報訊 (記者 朱華)搬家后,長沙生態動物園新園啟用,而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老園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變成了中心城區,這個老園舊址將來會用來做什么用?

  記者詢問 長沙動物園相關工作人員,大家都表示不知情。舊址將來的命運暫時還是個疑問。熱心的讀者您是否有相關好建議或者想法,可以撥打本報熱線96333暢所欲言,為老動物園的舊址開發和利用出謀劃策。

  那時候,動物園門票只要5分錢

  老長沙深情回憶老動物園

  本報訊 (記者 朱華)9月3日,位于德雅路的 長沙動物園老園在對外開放了50余年之后,即將光榮結束它的歷史使命。“要關園了,這是我們最后一次來看了,以后就要到暮云生態動物園去看了!”牽著小孫女來到 長沙動物園老園游玩的市民裴奶奶看著大門上的閉園公告,高興的同時又有點傷感。

  “我小時候就帶著弟弟妹妹到動物園玩,好像最開始只要給烈士公園門票錢,不過地方也小得很,動物也不多。”現年58歲的裴奶奶老家就在清水塘附近,到烈士公園不是很遠,身為長姐的她最喜歡的就是帶著弟妹們到烈士公園玩,當時烈士公園西南角的青龍廟里有個動物展區可以看到動物,這個展區還是1956年才設置的,面積不足4畝。一直到1957年市政府投資2.4萬元,才在烈士公園內北面和尚坡西側新建了動物園。1958年1月,將青龍廟動物展覽區的動物搬遷到新建動物園內。

  “上世紀80年代動物園門票也便宜,只要5分錢。”裴奶奶的女兒裴小姐出生在1980年,如今已經當上媽媽的她也對那時候的動物園留有印象:“最高興的就是六一兒童節,爸爸媽媽帶我來玩,看猴子。”

  記者看到相關記錄,從1975年-1984年,5分錢的門票價格一直維持9年,1985年-1986年略有提高,為7分錢,1987年-1988年為1毛5,每年參觀的人數也都在10萬~15萬人次。直到2004年,門票成人價格才提高到20元一張,孩子實行半價,而去年開始,對全市中小學生全部實行了免票,人流量更是大增。

  “現在的孩子真幸福。”裴奶奶由衷感嘆,“聽說生態動物園比老園面積大了30倍,動物多了上千只, 開園時我們祖宗三代都要去看看,開眼界!”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